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为孔子见南子正名

编辑推荐 为孔子见南子正名 ——读论语随笔


作者:宝贝小菩萨 童生,72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81发表时间:2017-10-08 07:55:48

为孔子见南子正名 【原文】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白话】
   孔子见卫灵公夫人南子。子路因南子名声不好,又是一个年轻美女,怕孔子名声受污,很不高兴。孔子面对子路指着天说:“我是瞧不起那些乱怀疑的小人的,假如我有淫心的话,老天爷会厌弃我的,老天爷会惩罚我的。”
   【笔谈】
   不小的政治风波。
   孔子见南子的故事是真实的。在当时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卫国社会上有各种嘲笑性的议论,卫国的上层官僚集团中也有不少的非议,卫国的宫廷内也引起了政治猜忌。在其他诸侯国上层中也有非议,甚至连孔子的随行弟子中也议论纷纷。子路是大炮筒子,当着面向他的老师孔子炮轰。孔子忍无可忍,对天罚誓,企图用最严厉的言论压倒各种非议,亲自出马舆论导向。这是孔子在周游列国中唯一的见了一位政女美女而引起的风波,要是发生在今天,那是小事一桩。但在当时不是笑话,而是政治,而是人品,而是人格。孔子不让步是对的。孔子如果不反击,一是周游列国搞不下去了,二是孔子导师身份做不下去了,三是孔门学院办不下去了,四是孔子搞的《六经》学说学问没有人相信了,五是孔子的生命安全会遭到不测。你敢勾引国君的老婆,人家不是要跟你玩命吗。
   后人没有给南子正说。
   自《论语》问世之后,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评论家、文学家、小说家、以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等,都没有给南子正说。他们不敢对孔子说不,但对南子有各种非议和人身攻击,说她是妖婆娘,说她是淫妇,说她是野心家,说她是玩权弄术者,说她是掌控卫灵公的女人,说她是搞南子帮的政治集团的头子等。反正她参与了政治就是坏女人,她参与了国家管理就是女妖婆,她会见了孔子,就是想捞政治资本想出风头,她与孔子对坐讲话,她就是一个骚女人。
   在古代,一个女人参政议政不会有好的评价,这可能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致命的弱点。中国古代有政见女人的文字记载极少,史料极少,甚至不如一个才子佳人,不如一个歌舞伎女,不如一个诗词才女,这对研究古代的政治和政治文化形成了严重缺陷。在古代,国就是他们的家,家就是他们的国。夫妻治政、夫妻治国应属正常的政治法则,但女的一头没有记载,这样历史的全貌很难看清。丈夫是一国之君,老婆不参政是不可能的。
   说到南子,她应该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想有作为的女政治家。
   南子出生应该是君主、大夫、将相之家之女,绝对不会是平民之女,她与卫灵公的婚姻属于政治联姻。南子她从小接受教育,有文化的,又有政治头脑的女子,她很有可能属于官三代的绝佳女子。古代婚姻没有自由婚姻,自由婚姻是异类。古代婚姻在上层主要是政治联姻,在民间主要是门当户对,父母作主、包办婚姻。这就是古代社会的特色,应尊重历史,那个时代女子十六七岁就可结婚,她们没有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能力。卫灵公已老态龙钟无力主政,而南子年轻美丽,又有政治执行力,她不辅政、卫国不是更弱吗。政治家应该见势行事,该出手时就出手。孔子是大政治家,他看到了南子在卫国的政治作用,决定与南子政治会面,孔子冲破内外阻力,南子冲破传统阻力,他们俩会见,应该说是一次难得政治会见,具有历史丰碑的意义。可惜后人解读不够到位。南子因《论语》而名传,这是她的幸运。
  
   南子的政治见识要比卫灵公高明
   南子不仅有参政议政的本事,而且有主政决政施治的才华。她是春秋后期诸侯列国中的唯一的一位女政治家,只有孔子了解她理解她。卫灵公这个老东西没有什么治国的政治才能,说他爱南子的美貌,而让南子出面料理国家事务,引起朝野的猜忌和不满,把矛头对准南子,企图压制南子的政治势力。事实上,如果没有南子的政治势力掌控卫国,卫国会陷入混乱,甚至被大国兼并吃掉灭亡。南子为卫国的暂时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南子掌控卫国时期,对卫灵公的一脉没有大动干戈,没有杀戮一人,没有反目为仇,她搞了一个积极的政治守势政策,只要卫灵公的子孙不制造叛乱,她都以礼相待,遵守王道,避免了宫室内部的血光之灾,她出面理政也迫于无耐。卫灵公这个老东西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不肯权力交班,又不明确权力接班人,他在一大堆儿子面前政治上苍白无力,他把南子推入一线政治,也是他的一种政治手段,至少能保持国势稳定,保证他的权力稳定,他知道南子接不了班,南子也无意接班夺权,南子也没有野心想当女君主,她知道他的政治势力依附于卫灵公,是过性的政治权力。
  
   孔子和他的弟子都想为卫国做点事
   当时天下只有齐国君主识人才之宝的,他和他的大夫们都认为,孔子如果长期辅政鲁国,鲁国必强,鲁强对齐国不利,会削弱齐国的霸主地位,他们用离间办法使孔子脱离鲁国的政治,
   鲁君果然中计,孔子无奈走上列国之游。齐国用什么计呢?美女计,贿赂计。把鲁君及亲近鲁君的大夫弄得晕头转向,不理朝政,沉迷于金钱美女的歌舞升平之中,用今天的话说,叫和平演变。苏共赫鲁晓夫和美国杜鲁门总统发明和平演变,比春秋齐君晚了二千五百多年。
   孔子在卫国,与卫灵公关系很好,孔子落难一般都会到卫国避难。卫国好像是孔子的第二故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想帮卫国振兴,卫灵公准备招聘孔子为上大夫一级官员,答应六万小斗的年薪,后来听小人之谗言,拖着不办,给孔子吃空心汤圆,弄得孔子呼喊:名不正,言不顺。南子倒有启用孔子之意,他认为孔子参政卫国的国事,是卫国幸运,是卫国的转机,她甚至认为她会见孔子,是她一生的幸运,为她在天下增得了不少光彩,获得了更多的政治资本。可见,孔子在当时的天下有何等政治影响力呀。可惜,南子会见孔子后,事与愿背,被君室内的敌对势力利用,制造了很多蛊或人心的政治流言和淫乐流言,连子路及孔门弟子们都上当,跟着对孔子和南子非礼非议,南子迫于这种政治压力不好据理力争,卫灵公可能也被这种非义的政治流言绑架,不敢启用孔子。春秋战国,春秋是弱势政治时代,战国是强势政治时代。但其政治复杂性,春秋大大的超过战国,战国政治就是一个打字,用枪杆子解决一切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及实际问题。春秋是小打小闹,主要是政治心斗。孔子是鲁国人,不好对卫国政治指三道四,只得干顿着名正言顺。卫国到手的人才丢了,这是卫国的不幸,是卫君的政治败笔。如果卫灵公和孔子及南子联手,卫国的历史要重写,卫国又是一番景象,春秋的历史也会重写,孔子的历史也会重写,不过,历史没有如果没有假说。
  
   南子是卫国的女政治家,也是春秋孔子时期的一位唯一的女政治家
   据后人写的春秋史记载,南子出面辅政没有整人杀人,没有对王室亲属搞政治迫害活动,没有更迭朝廷大臣,没有政治阴谋和政治阳谋,她只为卫国的稳定而施展政治才能。反之,她的非亲生的儿子(公子),为了急于夺取君位企图在朝廷上当面杀害南子。他雇用的杀手认为,杀是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事件。南子看出公子的眼神不对,心存鬼胎,脸色恐慌,杀手当面向南子道出真情,表示洗手不干。南子击败了公子的政治阴谋,避免了国家的一场政治危机。南子没有反杀公子,交卫君处置,不公报私仇,对杀手无罪释放,并给以钱币补赏。南子显出了她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气度,这不是一般君室女人做得到的。凭这一点,南子是当时天下诸侯夫人中的杰出的女政治家。不久,卫灵公去世,南子下落不明,史书上没有交待。不过读者不必担心她的安危,凭他的智慧和才干,她不会被他杀的,她会自保其身的,她大多是隐姓埋名去过隐居生活了,避开政治,以养天年。
   有人描写,南子会见孔子,企图勾引孔子,搞什么男女关系,这是后人的文学小说电影电视的描写创作而已,不是南子的真实心思,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我一直认为,他们俩的会见是一次政治会见、国事会见、文化会见、名人会见。除此以外,一切的不义猜想和蔑词是毫无意义的,我建议把“子见南子”解读成严肃文化,正说南子。否则,对中国的女子、中国的杰出女子太不公道了。春秋是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春秋有成百的诸侯国、有上千的君主,他们名字到那里去了呢?而南子因与孔子会见和《论语》的留传千年而存名,南子是历史的弄潮儿,又是历史的幸运儿。
  
   回到原文
   “子见南子”这是历史事实。
   “子路不说”说就是悦,这是常识。“子路不说”也是历史事实。
   孔子最得力的三个弟子:
   一个是颜回,他死得太年轻,属于学者型弟子,没能成为政治家弟子。他的学问可继承孔子的学说,可成为孔子第二,可以接孔子的班,他因早死成了句号。
   一个是子贡,他是学者型政治家,又是经营型政治家,他学问和赚钱双丰收,对鲁国安危有很大的贡献,他伴随孔子终身,孔子对他最放心。
   一个是子路,他是半学者型政治家,他比孔子小几岁,是众弟子中的老大哥,他武功最高,是孔子的贴身侍卫保镖,他是个粗人,对孔子一点面子也不给,孔子对他的评价也不给面子。在学者型政治家团队中,这样的人也要保护好,他性格敢于捅破纸,当面直说,可以避免政治危机,可以得到社会舆论的信息,可以及时掌握上层的政治动态,可以及时了解民意民生。子路多次冲撞孔子,孔子不计仇恨,还积极的保护他。特别是政治性质的事件,没有人给孔子捅破,孔子反而被动,路会越走越窄,甚至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成为一代“昏君”,孔子带着他是一种政治气魄的风格。子路不悦可能还讲了许多难听的话,甚至说孔子想搞南子的话都讲了,把孔子气得指天罚咒。孔子明白子路的不悦代表了朝野的反应,并非他一个人的意见。他们师徒两人这一闹,纸捅破了,反而变被动为主动,不利变有利,下风转上风,逆面转正面,他们这一闹会传遍朝野的,这子路反而帮了孔子的政治忙。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不是小说描写,这是历史真实的记录。
   “矢”就是指天发誓、罚咒。予所否者“我这样做假若有不正的邪念的话。天厌之!”就是指天老爷会惩罚他的,我这样做是瞒不了天的,你们总该相信我吧。“天厌之!”如果你们还是不信,我会被天雷劈死的,你们总该解气解恨了吧。
   孔子罚咒出于无奈,出于政治的需要,出于利益的需要。
   出于无奈,对社会上没有文化的人,缺少理智的人,用这种办法最生效。
   出于政治的需要,要尽快解决他与南子的清白,保护南子清白,就是保护卫君和卫国的清白,也保护了自已的清白。古代王室也相信罚咒,用这种办法能最快最容易征服人心。
   出于利益的需要,这样做可以使孔子和弟子们在卫国安全体面的居住,保持孔子与卫灵公的良好政治关系,增加参政议政的概率。
   孔子这次平息他和南子的政治风波,虽然有的下作难堪古怪,但非常见效。孔子说过有点事情不能三思而行,最多二思,像这样的政治风波一思多不行,一定要立即反应。

共 42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孔子见南子一事,在当时的卫国,不只是一次绯闻事件,而是一次政治事件。因为,当时的卫国社会上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而最为有损孔子和南子人格的,便是“南子想要勾引孔子”。这件事闹得孔子的弟子们也对孔子的人格产生了怀疑。遇到子路是个炮筒子,喜欢直来直去,他直接向孔子提出了质问。而孔子为了尽快解决他与南子的清白,保护南子清白,就是保护卫君和卫国的清白,也保护了自已的清白。于是,便采取罚咒的极端方法。赌咒发誓地说:“我是瞧不起那些乱怀疑的小人的,假如我有淫心的话,老天爷会厌弃我的,老天爷会惩罚我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0-08 09:07:39
  孔子只是见了一下卫国君的夫人南子,就被卫国社会中的人传得沸沸扬扬,孔子的及时辟谣,还了他和南子的清白,也还了卫国君的清白。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宝贝小菩萨        2017-10-08 11:27:16
  再一次致谢!
2 楼        文友:宝贝小菩萨        2017-10-08 11:26:33
  武戈编辑,非常感谢你如此快的审阅编辑上帖!效力等于诚信,24字方针的体现,又感谢你推荐为佳作,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我是新手,正在江山上如何学发帖!
宝贝小菩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