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凡间古刹永和寺

编辑推荐 凡间古刹永和寺


作者:袁建华 白丁,4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68发表时间:2017-10-13 08:15:42

但凡寺庙,大抵都建于名山大川之巅或山腰清幽处,那里云雾缥缈,那仿佛才是天上神仙之居所;那里居高临下,才能一览民间疾苦,普渡众生;那里环境幽雅,远离喧嚣凡尘,才能静心修身养性参禅悟道。然世间偏有这么一座庙宇,它既不处在名山之巅,也没建在大川之腰,而是伫立于一不起眼的小山之脚下,且两三百米开外乃是人丁兴旺的村寨,这在全国乃至世界寺庙中实属罕见,它就是位于重庆市酉阳县万木乡柜木村的永和寺。
   相传永和寺的修建源于一个叫慧源的高僧,他从四川的峨眉山化缘来到了乌江河畔,在永和寺修建的地方做了一个梦,梦见这里有一道佛光飞向远方,醒来他就意识到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在当地化缘修了这座寺庙,时值晋穆帝永和八年,故取名永和寺。
   传说归传说,终是没法考证。据史料记载,永和寺的确建于东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距今1660多年历史,是重庆渝东南历史最悠久,酉阳县保存最完好、最大的一座寺庙。1984年,四川省文物部门多次来永和寺调查,确认为四川的三大古寺之一,定为省级文物;1988年4月,永和寺被酉阳县政府列为“四川省酉阳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踏着一路春风,吮吸着遍野花香,我们又一次走进了永和寺。附近村民开始忙碌于春耕,寺墙边的泡桐树上一对喜鹊正忙于筑巢,偶尔呢喃细语,不知是在商量着什么,还是在向方仗禀报有香客的来访。寺前桃李竞艳,玉兰花含苞待放,周围田地里,油菜花一片金黄,把永和寺和附近村寨包围在百花丛中。走近永和寺,仿佛千年的梵音萦绕于耳畔,一颗浮躁的心霎时平静下来,站在寺前院坝里四处张望,想竭力给寺庙建地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对我们说:永和寺左边的佛山顶恰似一条青龙,右边的四岩顶酷似一只卧虎,左青龙右白虎,而永和寺恰建在二山之间的一只正向乌江爬行的寿龟背上。这恰是世间最好的风水。
   老人说,永和寺原先是由上中下三厅构成,四周全用大方砖砌就高高的烽火墙,入寺须从左边石阶上,打开两扇庄重的朱漆大门进入下厅。而今,歪斜的石阶犹在,然下厅早已在文革的硝烟中灰飞烟灭,在当年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号召下,被活生生拆下搬到黑獭宝作了粮仓,寺内的各路神仙被肢解粉碎,一口3000斤重,里面可罩住三个大人同时站立的大铁钟被重先推进了炼钢炉,永和寺在人们缺失敬畏的可怕中被践踏蹂躏。站在下厅院坝前,听着老人如泣的诉说,心中仿佛也被击打出阵阵涟漪。如果说古人信仰佛祖神仙,龙王土地,信奉“人在做,天在看”,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文革中人们敬仰救民于水火的毛泽东这位活菩萨;那在“亲情日趋冷漠,感情逐渐淡薄,拜金主义盛行,诚信道德滑坡”之当下,民众又该信仰点什么?我想那可能应该就是回归自然,守住心中的良知与道德的底线。
   下厅天井中的香炉里,插满香烛,许是前段时间有香客曾拜谒过。中堂两边,一对威严的石狮守望着汩汩流淌的乌江水,护佑着这千年古刹。朱红的柱头,椽子,川梁,虽历经成百上千年,可感受其中之沧桑,但见不着半点腐朽的痕迹。推门而入,便来到上厅,光滑的青石板地面和石阶上仿佛还散落着千百年来香客的足音,斑驳的石碑记录着古刹的沧桑岁月。正殿前两边为钟楼、鼓楼,古檐斗拱下横排着附有麟、凤、龟、龙的四根石柱将正殿托起。两侧有浮雕栏杆,壁下是鱼池,池上横架三座石拱桥,朝圣者从桥上的石阶登上大雄殿。堂中各路神仙各就其位,面前摆着果品,焚着香烛,烟雾缭绕中,烛光映照下,耳畔仿佛又梵音萦绕,整个人如穿行在时空隧道里。是啊,身在红尘而心如明镜不惹尘埃或许才是修身悟道的最高境界吧!
   来吧,朋友,热情好客的万木人民欢迎你的光临!缺失的下厅将会为你的到来而重竖如前;响彻方圆五百里的钟声将会为你的到来而再次撞响;消失的梵音将会为你的到来而再次接通地宇天廷。让我们涤荡尽心灵的尘埃,卸掉身上的包袱,重先归零轻装前行吧!
   永和古刹,喧嚣凡尘中的心灵净土!

共 16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凡间古刹永和寺,历经沧桑情依旧。作者以朴实无华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笔描写永和古刹的厚重文化底蕴,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的真挚深情和深刻感悟,颇有启迪意义和教益。作者说得好,在“亲情日趋冷漠,感情逐渐淡薄,拜金主义盛行,诚信道德滑坡”之当下,民众又该信仰点什么?我想那可能应该就是回归自然,守住心中的良知与道德的底线。因为身在红尘而心如明镜不惹尘埃或许才是修身悟道的最高境界吧!欣赏佳作,推荐阅读!【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10-13 08:19:37
  守住心中的良知,一心向善,返璞归真,兢兢业业做贡献,便是最美的修行。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