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人间百态】古河水长(征文.小说)

精品 【晓荷*人间百态】古河水长(征文.小说)


作者:红灯花 童生,78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32发表时间:2017-10-15 16:06:39

从远古流淌而来的河,涌动着生生不息的故事。此情悠悠,如水长长……
   ——题记
  
   一
   小芸去年师范大学毕业,爷爷高德旺希望孙女到他的故乡南坝市去工作。小芸没有听从爷爷的,在家乡东阳市一所中学上了班。此事惹得年近八旬的高德旺有些不高兴,但敌不过年轻孙辈的生活自主力,老汉也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
   高德旺祖籍是与东阳相邻的南坝,老家在原南坝县老柿树村。十九岁时逃饥荒,到了距老家百余里之遥的东阳县河边村。
   当年的大饥荒时期,年轻的德旺和乡亲们一样,终日饥肠辘辘,有气无力。老柿树村四周的山山水水间,已经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果腹充饥了。青草根,榆树皮,已经被村民们啃个精光。实在饿得受不了的乡亲,竟吃起了村后荒山上的嫩石头,即俗称为观音粉的一种粉质土石。饿得慌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它能吃不能吃,先吃下去再说,权当填饱肚子。可石粉这东西,人又如何能消化得了?食者的肚皮胀得如鼓,拉不出屎,难受得连哼哼的气力也没有。有些人便因此而丧了性命,实在是作孽啊!
   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窘态下,当时还年轻的高德旺,随着逃饥荒的人流,一路讨饭,磕磕绊绊地来到了东阳县境内。德旺饿得蜷缩在一处土墙根下时,被路过的河边村生产队长发现,便领回了村子,送到一户人家。该户主是个中年男人,老婆早逝,留下一哑巴女儿十六岁。男主人想要个儿子,队长送来了个现成的大儿子,自然高兴。也不管这领上门的儿子是啥身世,何来胧去脉,只当天上掉下来个干儿子,家中多了张口,往后多了个劳力和传种接代的香火。几年后,干儿子入赘,娶了哑巴女儿。
  
   二
   生活的艰辛或如意,这两面性都无法阻止光阴的流逝,德旺的人生在异乡延续。东阳县河边村,一条叫濑河的运河挨着村庄自西向东经过,河水来自上游的南坝县古河,河边村成了德旺的第二故乡。
   日子在艰难但又蕴涵期盼中前行。高德旺给干爹养老,送了终。和哑巴媳妇一起,养育着三儿一女。干爹活着时和哑巴媳妇一样,都待他很好。重活累活,干爹抢在前面干。每日的三顿,稀多干少,难得的干货面粑粑或红薯块,总是让着给德旺吃。德旺的身子骨有了营养,彻底发育舒展开来。到与哑巴姑娘成亲时,德旺高挑俊朗的身板,直让左邻右舍的婆子们眼晴发亮,啧啧称道哑巴有福气。
   河边村的村民和山水田地不会欺生,也没有亏待德旺。他的每一份劳动付出,换来了一家子的生计妥安。他在河边村扎下了根。看着儿女们一天天长大成人,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就安逸在河边村了。
   赋予生命的故乡,是深深刻在每个人心坎上的印记,无法抺去。年轻时,德旺想着老家,牵挂着亲人。苦于生活窘迫,经济拮据,每年里,也往往难得回故乡走一趟。忙完一天的活后,身闲心难静,思念更是心切。便时常半夜打坐,默默抽着旱烟竿,仰望着故乡方向的月朗星空发呆。此刻,哑巴老伴便知道他想老家的亲人了,便摸索着悄然起床,给德旺递来褂子披上,陪着他在寂静夜色里黯然静坐。
   寒来暑往,月缺月圆。无法用语言表达心声的妻子,每天搓着稻草绳,两手掌常常磨出血泡,德旺拦也拦不住。供销社长年累月收购草绳,老伴摸索着执着地搓绳换钱,给丈夫德旺积攒回老家的盘缠。然而,日常的生活必需,盐油酱醋,吃喝拉撒,时时需要花钱。几个廉价的草绳钱,添补进了家用,还常常是捉襟见肘。德旺回趟老家的费用,总是没了着落,有时一年也回不了一趟家。两县间距离,虽不过百余里,拿到现在来说,就是个把小时的车程。而在当年的交通不便和人口流动管制情况下,往来一趟是非常困难的事。这让现在的年轻人匪夷所思,无法想象。
  
   三
   人活着,便会产生欲望。有了欲望,便会去努力促成,争取欲望的事实化。高德旺在异乡,娶妻生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迁徙后的栖息地河边村,年轻的高德旺,慢慢变成了老汉。
   眼下的高德旺,儿女都已成家立业,老汉扶老携幼的任务已完成。国家政策好,家中条件也好了,思念故乡的念头与日俱增。然而,硬胳膊老腿的,行动不便了,想回老家看看,也已经身不由己,力不从心了。平时,德旺喜欢端张竹椅子,孤坐院中,看着门前流动的濑河水发呆。这水是从上游的家乡古河流过来的,有股子水草鱼腥味,常常让他想起老家的山水田野气息。
   南坝当年还只是一个小县古镇,有山,有水。现在已是省会城市管辖下的一个县级市,省会城市的商企延伸地和生活后花园,特色农业和旅游观光业远近闻名。先人当年开垦的古河,悠悠的故乡水自此由西至东,途经百余里宽细曲直并济的河道,流至现在的生活地东阳,从河边村自家门口的濑河中缓缓流向太湖,直至大海。东阳也早已县改市,虽然只是个县级市,但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旺在濑河打鱼摸虾,于河岸畔种地讨生活,繁衍子孙。如今的生息地河边村,每家每户的日子富裕起来了!
   日子舒坦了,心里长久积压的念想便苏醒,涌动了起来。年迈的德旺老汉,日思夜想着故乡南坝的一草一木,想念着老柿树村的至亲乡邻。
   德旺一直认为,老柿树村是个风水宝地。小时候,村后山峦叠翠,鸟鸣溪流。在几座山峦间,是一泓水系密集,容积盛大的天然水潭——南坝潭。后来,不知哪年,县里动用大量民工,挖山炸石,修堤筑坝,将南坝潭扩容修建成了大型水库,还起了个南坝湖的美名。原南坝潭碧波荡漾,鱼虾鲜美,盛产天然特色蟹类。南坝潭就像个聚宝盆,镶嵌在峰峦叠嶂,青山滴翠之间。老柿树村村前横卧着的一条河,便是古河。古河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可通达长江,下至东阳,一路东流,直奔太湖流域。这古人开挖的古河,据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沉积着深厚的历史古韵。南坝的先民们,受泽于古河,于绵延的河两岸安家扎寨。在古河里捕鱼捞虾;在河岸边垦地耕作,收获这好山好水的馈赠,繁衍子孙,安居乐业。在古河和村子间,有块空白地,是村子里互助组公有的晒谷场。农闲时,便可用于开会或唱戏。场子边上,三三两两地兀立着几十棵老柿子树。这柿子树已有年头了,连德旺的爷爷也说不清是哪年哪月谁栽植的。柿子树树冠铺展,挂果季节,乃是遮天蔽日。也没人因为树荫挡了谷场的阳光,而动过砍伐的念头。多数村民都弄不清楚,村子是先有这老柿树村名,还是先有了这柿子树,才有了这村名。德旺从小至今,也仍然不明白其中缘由。
   德旺记得清楚的事是,每年在谷场上,都会有热闹观看。那时,蹦蹦跳跳地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到谷场上看跳幡神和傩戏。这妖魔鬼怪扮相的民间戏种,舞者个个青面獠牙,面目狰狞。夹杂着怪声怪调的唱腔,德旺总是吓得拽紧了奶奶的衣角,不敢声张戏闹。好在,如果是在柿子成熟的季节,谷场旁的柿子树梢一片火红,德旺和其他小孩们,抵不住这甜果的诱惑,对于幡神傩戏的恐惧,自然是瞬间抛于脑后了。
   不过,老柿树村留给德旺最难忘的印记,还是这古河。
   当年的古河,水自山间众多小溪汇集而来,清澈见底。日常的阳光晴好天气,可见鱼虾蟹鳝游于清流,或悠闲戏水于河埠码头青石板畔。不用说鱼网一撒,就能兜起白鲢,红鲤,条鲳之类的各种鲜货。就说一些顽童,在簸箕里撒些诱饵,置于青石码头水中,稍会功夫端出水面,簸箕里便有了活泼鲜跳的白壳虾或痴股鱼和小石蟹了!这是德旺小时候常玩耍的活儿。而在炽热的盛夏,这古河便成了德旺这些泥娃子们的乐园。大人们一不留神,德旺他们便像鸭子一样,于河水中狗爬式游泳,追着来往穿梭于河道中的船只,趴上木船帮,看熟悉的或陌生的船家摇橹,听船老大吼着船工号子,直至随船下行数里地,忘了撒手上岸。抑或遇上逆流上行的船,船家就不让吊帮趴船了。倒是能见到几个光着身板,只套个短裤兜的纤夫,于河岸上弯腰俯首前行。那拉得绷紧的纤绳,牵着船缓缓破浪而行。烈日的光芒直射在纤夫们古铜色的肌肤上,闪着油渍渍的光亮。此刻,少年的德旺,便觉得这几个纤夫,像村上那头正在田间拉犁的老水牛。老水牛的背梁上也是光秃秃的古铜色,毛早已被犁绳磨光了。
   在古河中戏水玩耍,德旺的少年时光是快乐的。除了趴船帮子听船家号子;除了惊诧于纤夫的光身子如煮熟的虾子般弓腰蜗行;扎水猛子到河对岸,偷摘邻村人家的瓜果解馋,是每年都有的事。
   年少时的这种偷瓜摘梨孬事,姑且是可以当作顽皮黄口的童趣,大人们会一笑了之。开智明礼知事后,如有这样的妄举,自然有些让外人不容谅解了。十八岁那年,德旺正是发育长身子的时候,肚子整天空落落的,光想着吃。而那个时候,村子里已经闹饥荒多日。干旱无雨的天气,自上年一直延续到今年盛夏,禾苗难活,田地绝收。南坝潭见了底,古河露出了河床,在烈日爆晒下,黑河泥龟裂,鱼虾死尽。
   夏夜炎热,黑朦朦的夜空,偶尔有几下死气沉沉的蛙声响起。古河两岸的枯柳,于夜色里隐隐约约摇曳,干涸皲裂的河床上,一只野猫子在寻觅着鱼虾的尸骸,两只眼睛在夜色里如游动的灵火,幽冷诡异。饿得发慌的德旺和同村的两个伙伴,潜入古河道,不用再像以往一样扎猛子潜水过河,蹑手蹑脚地踱过河贝壳和螺壳分布的干硬河床,悄悄上岸,猫腰至邻村一户人家的南瓜地里,壮着胆子各自抱了个还是青皮不熟的南瓜,原路返回。在村后南坝潭旁的山坳里,三人架起瓦罐,生火煮熟了南瓜,眨眼功夫塞进了饥肠辘辘的肚子。三人勾肩搭背,打着饱嗝,嘻嘻哈哈地回了各自的家。
   天亮后,古河对岸便响起了女人家的哭声和诅咒声。德旺后来才知道,邻村的南瓜地是芮寡妇家的。地里仅有五个半生不熟的南瓜,芮寡妇每天早晚提来井水浇灌,好生看管、料理,心想着等再长大一点后摘了,村上几户揭不开锅的乡亲分分。没料到还是让人给偷了,还居然一下贪心摘走了三个!芮寡妇气愤交加,平时说话一贯轻声细语的她,竟然破了天荒,一大清早就哭嚎谩骂开了。
   芮寡妇直至百年归天时,应该仍然不知道,这南瓜是河对岸的德旺他们三个偷的。如今,芮寡妇也已过世多年,德旺居然一直不知道她姓甚名谁。德旺只知道,芮寡妇活着时,也是个可怜之人。丈夫早逝,留下两女一男三个孩子,日子艰难自不必说。幸亏芮寡妇还有一手裁剪缝制衣服的巧手艺,帮人制作点衣裤,收几个加工费,得以养家糊口。她还有一手更好的活计,就是纳鞋底,做布鞋。当年的乡下村妇,一般都会这寻常针线活儿,只是芮寡妇做的布鞋子与众不同,花式种类多。什么软底老汉鞋、千层底步云鞋、新媳妇红嫁鞋、小孩穿的老虎鞋哟等等,好看又实惠,还特别舒适,耐穿。德旺听娘说过,芮寡妇娘家在南坝老街,世代做布鞋手艺营生,也难怪她有这么一手绝活了。这和德旺家的邻居“高屁精”的手艺类似,也是几代祖传的谋生活儿,而后慢慢精湛成了绝活。
   高屁精姓高,自然是个男的,但模样长得细挑俊巧。皮肤天生的白里透红,细腻滑溜。说话还像小媳妇似的细声慢调。原本就生得像个女人家,却还偏爱上了上辈人的扎羽毛扇子这老营生。村后的南坝潭里,芦苇丛生,雁鹅、獐鸡、鸬鹚等飞禽繁多。这些飞禽的羽毛鲜艳光亮,用于制作羽毛扇子,比家禽类的鸡鹅鸭毛做的扇子,自然要更轻巧、漂亮得多,也稀奇、珍贵得多。和花花绿绿、软绒绒的羽毛打交道的细工活,本应是女人家的活儿,男人天天打坐在屋里,悄无声息地埋头持弄这活儿,性子自然也磨得所剩无几了。老柿树村人调侃着给他起了这高屁精绰号,似乎还蛮贴切的,呵呵!
   如今,高屁精家的羽毛扇名声做得越来越大了。不光获了政府的工艺美术大奖,扇子还远销海外。儿孙们秉承了这祖传手艺,在南坝老街上开了店,办起了工艺厂,还开办了传统工艺培训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高屁精”、“芮寡妇”,德旺这样称呼老家的先人,在外人看来,显得缺乏教养,有失该有的尊重。不过,在德旺看来,总觉得这样的称呼,似乎可以拉近他与故乡的距离,亲切感油然而生。芮寡妇仙逝了,高屁精也过世了,徳旺曾经做梦梦到过他们……
  
   四
   春天来了,小芸陪着爷爷回了趟南坝老柿树村。祭祖访友探亲,时时唏嘘不已。老家的乡亲们暄寒问暖,相见如故。亲人们陪着逛南坝老街,游名胜景点。家乡熟悉的或陌生的景致,都让德旺老汉感到暖心。
   值得一提的是,溜达在老街青砖黛瓦和石板古巷间,居然邂逅上了芮寡妇的后代。芮寡妇的外甥女在老街开了一家芮氏老布鞋店。这店名一下子就吸引了德旺的注意力,他和孙女小芸入店问讯后,便证实了自己预知的正确。这的确是芮寡妇后人开的店,传承的也是芮家祖传的布鞋手艺。布鞋店格局古色古香,售品又不泛新时代元素。一双双陈列展示的各式纯手工布鞋,既转承了祖传的扎实精制工序,又在花式品种上进行了改良拓展,使得这种传统手艺有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新生命力。

共 1254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高德旺在异乡,心里仍然牵挂着老柿树村,他自始至终认为老柿树村是个风水宝地。可惜,劝孙女回家工作却被小芸拒绝了。德旺老人带着小芸回到南坝老柿树村,看到了那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希望能为老家做一些什么。当看到“芮寡妇”的后人开的老布鞋店,他暗暗的多买了几双,在内心里表达了当年的那份歉意。当洪水侵袭低洼的村庄,武警战士光亮等人在抗洪抢险中奋不顾身,光亮不幸跌伤,半身瘫痪,有可能终身残疾时,小芸没有再考虑什么,她辞了在东阳的教师工作,陪着光亮回到了南坝村。南坝村的人们感激武警战士对这里的付出,光亮决定将政府和部队给与他的奖金和慰问金,全部捐赠给村委,有村委负责,用于塘底村受灾村庄的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爷爷最终没有能回到老柿子村,在他的坟墓里栽着两棵光亮和小芸从老家移来的柿子树和新土……作品语言优美,层次分明,人物个性鲜明。接地气,正能量。欣赏,学习,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017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7-10-15 16:07:16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0-15 16:47:02
  感谢
2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0-15 16:46:05
  感谢老师赏读
秉性书生意气,崇尚自由行走。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10-15 16:51:13
  拜读老师精彩的小说作品,感谢赐稿。感谢老师对社团的大力支持,问好老师,给老师敬茶了,希望老师再接再厉,祝老师文笔丰盈创作愉快佳作频频。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0-15 20:31:23
  拙作而兮!多谢老师关注和鼓励!敬茶!祝
回复3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0-15 20:33:06
  拙作而兮!多谢老师关注和鼓励!敬茶!祝一切安好!
回复3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0-15 20:33:14
  拙作而兮!多谢老师关注和鼓励!敬茶!祝一切安好!
4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0-15 20:32:18
  谢谢老师鼓励!
秉性书生意气,崇尚自由行走。
5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0-16 23:25:21
  感谢赏读!!!!!
秉性书生意气,崇尚自由行走。
6 楼        文友:何叶        2017-10-17 16:37:06
  恭喜老师又一个精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7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10-17 17:01:18
  真不错,很精彩,恭喜小说老师再次获精品,晓荷因你更精彩。问好老师,希望再接再厉精彩继续,祝创作愉快文笔丰盈!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8 楼        文友:你猜        2017-10-17 17:09:13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9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0-17 21:58:01
  感谢江山各位编辑老师的鼓励。感谢淡雅晓荷社团老师和文友的关注和厚爱。非常感谢!
秉性书生意气,崇尚自由行走。
10 楼        文友:白甫        2017-10-19 10:51:57
  拜读学习,问好朋友
碎银得几两,多少会艰难
回复10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10-19 13:52:38
  感谢老师赏读,谢谢雅正!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