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才造反”“大国工匠”与管理黄金律
古俗语云: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群知识分子聚到一块做事,很难把事情做成。那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团队的组成,人才一定要有很强的层次感。有决策层,有谋划层,有指挥层,有执行层,有现场落实的指导层,也要有冲锋陷阵的兵卒层。而且要形成一个金字塔状,越是下面的人才需要的就越多,越往上人才需要就越少。没有这样的层次感,这个团队就很难有战斗力,就很难成就大事业。一个团队如果都是决策类、谋划类、指挥类人物,而没有落实层面的优秀人才,人才聚集得再多,这个团队也是没有战斗力的。反过来说,一个团队,如果都是落实层面的的人才,都是一些只会听凭指挥、只会行动、不会思考的兵卒层面的人才,那么这个团队就走不太远。
在人才使用上,有一个误区,大家都以为,在一个团队里,高精尖人才聚集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西班牙的皇家马德里足球队(需要说明一下,是不是这个俱乐部队,记得不是太清楚了,但这个事实肯定是存在的),有一个赛季,凭借着雄厚的资金,把世界顶尖级人才几乎全部买到了自己的旗下,结果不但没有拿到冠军,好像连亚军也没有拿着。这一典型案例,说明在一个团队里,人才合理的结构性该是多么的重要。团队里顶尖级的核心人物不能太多,多核心,团队要么是混乱、分裂,要么是互相消耗,做事功效大减。总之,顶尖级人物太多不但不能成事反而会坏事。
一堆秀才聚在一起,可以谋划出造反的最佳方案,但是却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有能力把最佳方案变成最佳行动,他们既没有冲锋陷阵的本领,也没有舍生忘死地与敌战斗的意愿与勇气,方案最终沦落为一纸空文,所以他们的“造反”“十年不成”。
一个团队一大堆高精尖人才,但是却没有几个兵卒类人才,是成不了大事的。一堆高精尖人才聚在一起,可以谋划出整个团队的最佳行动方案,但他们都是决策类、谋划类、指挥类人才,不是冲锋陷阵的兵卒类人才。他们都站在团队的塔尖上,人人都想着指挥团队塔基上那些冲锋陷阵的兵卒类人才如何去行动,却没有人愿意冲到最前沿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没有人愿意在一线上舍生忘死地去拼命。而塔基上却恰恰缺少这类人才,无人能够将这些方案拿去实施。一堆高精尖人才弄出来一堆最佳行动方案,最终都成了一纸空文而束之高阁。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从反面告诉我们一个管理上的黄金律:一个团队不是高精尖人才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有层次清晰的各级各类人才,各种层次的人才还要合理配置。最低端的愿意听凭指挥、愿意付出坚实行动的人才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不但不可缺少而且很重要,与高精尖层面上的人才一样重要。
国家提出“工匠人才”“工匠精神”这类概念是十分必要且及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