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间百态】浅说龙与十二生肖(征文·随笔)
十二生肖的排位是:鼠大,牛二,虎三,兔四,龙五,蛇六,马七,羊八,猴九,鸡十,狗十一,猪十二。这十二种动物,除了“龙”,其他的都是我们现今能够见到的。至于“龙”,是否曾经存在过,古人是否见到过,都不得而知。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飞天入海,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已经很复杂了。罗愿《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陆佃《埤雅》云:“龙火得湿则焰,得水则燔,以人火逐之即息。故人之相火似之。龙,卵生思抱,雄鸣上风,雌鸣下风,因风而化。”《释典》云:“龙交则变为二小蛇。又小说载龙性粗猛,而爱美玉、空青,喜嗜燕肉,畏铁及草、蜈蚣、楝叶、五色丝。”
“龙”,无论是作为我们华夏民族的图腾,还是作为封建时代皇权的象征,都是极为神圣,极其神秘的。在易经中,乾卦为首卦,其爻辞说的都是“龙”的六种存在形态及其作为。宋代出现的百家姓,把“赵”放在首位,因为“赵”是皇家姓氏,亦即国姓;而易经在首卦中把“龙”与“乾”(天)联系在一起,也是同样的道理。
然而,十二生肖却把“龙”排在了第五位。这说明,十二生肖的产生,要早于易经;甚至早于“龙”成为华夏民族图腾的时期,也就更早于把“龙”作为皇权象征的时代了。
“龙”被作为皇权象征以后,其地位上升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那么,为什么在“龙”成为皇权象征的封建时代,其排序依然在十二生肖的第五位,而没有被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硬性规定,挪到第一位去呢?
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把皇帝称为“九五之尊”。这个称谓,亦来自于对易经的解释。“九”是最大数,有“九九归一”之说,皇帝是天下人主,为最大;在易经的卦爻中,从初爻到第五爻是递进式上升的,“五”为鼎盛,到了第六爻则是衰老、衰败、衰落了。故,取一个最大数的“九”与一个最盛数的“五”,加在皇帝身上,便成了“九五之尊”。而以十二生肖来看,“五”是“龙”,没得说;而“九”却是“猴”,就很费解。难不成,“猴”与“龙”的组合,就是“九五之尊”的皇帝的象征么?显然,“龙”作为皇权的象征,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都与十二生肖没有关系。
但是,抛开第九位的“猴”不论,“龙”恰好排在第五位,与易经中的第五爻为鼎盛爻正好吻合,也就被封建时代的皇帝认可了,因而也就没有必要硬性将其挪到第一位。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猜测,没有历史文字记载依据,权当是一家之言吧。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北史《宇文护传》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
然而,笔者认为,上述记载与考证,并不能说明十二生肖产生的确切年代。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历史上的记载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即一九七五年十二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十一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印证,尚待史学家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
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
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诗云: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