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杂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着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的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运用扇上的谋略,不管春夏秋冬,他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一、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是一警示牌
诸葛亮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扇不离手。这把鹅毛扇是一警示牌,时刻提醒他:沉着冷静。又有传说,鹅毛扇是水镜先生司马徽送给他的。起初,孔明师从于水镜先生,因为一开始读书时没能悟出真谛,先生一怒之下烧了生平著的书,把诸葛亮赶下了山。水镜先生为什么要赶走诸葛亮,因为他恃才傲物,这个是谋士的大忌。
但他却又让夫人送去了两件东西,一件是八卦衣,另一件就是羽毛扇。水镜先生送这二样东西给他,提醒他:谦虚。民间有颜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当诸葛亮再遇到难题心里烦躁不安的时候,只要用那羽毛扇轻轻扇两下,就会顿觉神清气爽心头豁亮,一边扇着,一边想着,便悟出了水镜先生讲的深奥道理。后来他布阵行兵,只要羽扇一摇,便可计上心来。
二、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藏有兵书
读《三国演义》,让我们了解知道了一位神一般的能人、智者——诸葛亮。
面对这样优秀的人才,我不禁会感慨:“诸葛亮为什么这么优秀呢?”仔细一想,这应该和他早年间的的博览群书有关系。俗话说:“开卷有益,一本好书,将会使你终身受益。”那么诸葛亮是如何读书的呢?首先,相关资料有记载,诸葛亮读书,更多的是“观其大略”,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读书时只是“观其大略”,没有钻进书里读死书,死记硬背,也没有太过草率的读书,只是对于文章的大概有所了解,并且文章的精华部分能够充分的理解。这样的方法长期下来,诸葛亮既没有在读书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就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并且在读书的数量上来说,也会比一般人要多,这其实和晋代的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诸葛亮的这种读书法,一方面减少了读书的时间,因为人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这样“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就能节省出来很多时间去干别的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对于诸葛亮这样的丞相来说,时间是很重要的,所以诸葛亮的这种“观其大略”的读书法也是诸葛亮成功的捷径之一。
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是一兵书,它记录的是各种兵书的大略。诸葛运筹帷幄,处乱而不惊,靠的就是藏在这把扇上的兵书大略。
三、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藏有八卦图
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八阵图变化多端,很难攻破,可以说是在战争过程中的一大利器,但是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诸葛亮八卦阵迷宫就画在他的图鹅毛扇上面,好像已经失传了,为何那么厉害的八卦阵迷宫图无人能学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八阵图变化多端,很难攻破。
其中诸葛亮大概用了两次,一次是在入川之前补下的,后来刘备讨伐孙权失败,途经此处,八卦阵显示了一次威力。还有一次就是和司马懿对垒的时候,邀请司马懿来破阵。
首先,八阵图可以理解为一个战斗编制的八种队形。这八种队形应该分别适用于进攻、包抄、撤退、行军、驻扎、休整等任务,到什么时候就摆什么队形,而在大的战斗中,各小队可以根据战斗需要,摆出不同的或相同的队形进行相互配合,并且随时根据需要变换队形,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二,这种八阵图的基本原则,是让一个兵顶几个兵用,一支箭顶几支箭射,同时让士兵做到劳逸结合,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发挥了效率。
第三,看诸葛亮本人的实践,在他用兵的后期,八阵图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魏兵根本不敢出来交战,战则必败。
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是一个作战指挥系统,它既是诸葛亮智慧和才干的标记,又是他一生军事生涯的一个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