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太极宗师PK亚洲大力士王”观后感

编辑推荐 “太极宗师PK亚洲大力士王”观后感


作者:易知龙 秀才,2155.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84发表时间:2017-10-18 07:50:52

“太极宗师PK亚洲大力士王”观后感 前些日子,二哥在群里分享了一段湖南卫视关于武术PK的视频,让我研究一下,知道他是句玩笑话,但看完视频后,真有想写点东西的冲动。
   前几年,我也写过一篇名为《宗学之理,“太极拳”浅说》的文章,着重表达了对太极拳粗浅的认识。那篇文章阐述了我对武学的一些理解。近日看了这段完整视频后,想随机写一点自己的感受,不做系统表达。
   视频中讲到两位重量级人物,一位是代表太极拳荣誉的陈氏太极宗师“陈小旺”先生,另一位是年仅34岁就获得亚洲首席大力士王的“龙武”先生。节目一开始,栏目组就分别对二人进行跟进式报道和采访。龙武是亚洲最有力量的人,看他轻松把1.2吨重的小轿车抬着放到停车位里;用身体直接撞击汽车,竟然把车的门窗撞进一个很大的凹槽;用双手推动25吨重的大卡车前行100米,真切感受到他强悍的力量。节目中他下断语说:“我能推动任何人,除非他是神。”这样自信且自负的表达,真切的让我看到人的潜能有多大。而以陈氏太极为代表的陈小旺老师,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常年修炼太极拳,从功夫角度已经达到很高深的层次。他常年站桩,练就一身千斤坠的功夫。他也下断语称:虽然他学太极学的不好,但没人推得动他。然后,他表演了几人推他时还轻松喝矿泉水的动作;表演了单腿站立让徒弟们推他却稳如松柏的动作,表演了让一个三百六十多斤重的柔道高手推他的动作;表演了让二十多个健壮的学武之人一起推他的动作。最终结果是没有人推得动他。
   这样两位大师级别的人物进行PK有很多看点。他们之间针锋相对,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推力PK赛,推得动还是推不动?这对矛与盾的抗衡赛,地点被安排在陈老师家里的一张四平方米的太极图里。参赛规则是:陈小旺老师以站桩姿势站在太极圈内,龙武先生在外面推,每个回合以一分钟计算,如果龙武先生三个回合内能把陈老师推出圈外,龙武获胜,如果三个回合龙武都不能把陈老师推出圈外,陈小旺获胜。对抗的过程,两位都用尽全力,结果陈小旺老师三个回合里,都没有被龙武推出圈外。最终年近七旬的陈小旺获胜。
   在众人眼里,如果没有前面节目的铺垫,绝大多数人一定会认为,正值壮年的龙武先生会轻而易举推动陈小旺老师。而结果,陈小旺老师以太极站桩姿势,稳如泰山,守住了大力士超级推力的考验。这让很多人都感到诧异,但是,以我对太极文化的理解,推不动陈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什么太极拳有如此神奇的表现?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滋养着华夏大地上各种武术,而太极拳乃众多拳术中出类拔萃的一朵奇葩。太极拳文化源远流长,它与形意拳、八卦拳、乃至大成拳等优秀拳术一样,是可堪上乘的内家拳的代表之一。
   行文中我不展开讨论它的历史渊源和门派脉络。还记得,我从二十岁时就因《太极宗师》这部电视剧而迷恋太极拳,那时候我买过很多相关书籍作为资料研读,如饥似渴地吮吸着里面的营养,而我理论多于实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明师指导,生活中又比较疏懒不勤。所以,我写文章也只是动点嘴皮子功夫。但我内心深处还是由衷佩服它那广博精深的功夫体系。我不仅仅是读它的功夫境界、门派故事和法门流弊,更喜欢它那根植于文化土壤背后的哲学思想。那时,我也常常流连于一些书摊,比如当时购买了很多《少林与太极》等杂志。更于那时痴迷于太极文化中的“粘、黏、连、随、不丢顶,化、引、拿、发、合即出,缠丝劲、螺旋劲,四两拨千斤”等功夫术语。后来,随着阅历丰富,我渐渐理解了它的一些轨迹,只不过我的理解,还属于“知解宗徒”的范畴。因为我清楚自己那点知识,只是字面的懂,缺乏真正的功夫实证,是难以真正领悟其中奥妙的。那么,陈老师为何能够抵抗如此巨大的冲击力而岿然不动呢?视频中提到太极千斤坠是桩功的一种,那么,站桩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正如视频中陈小旺说的,即便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来推他也不能推动。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我想用我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解释说明。
   古语有云:“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何谓练武,何谓练功?我理解的练武就是于长拳短打中,对套路技巧的运用和速度力量的激发等运动形式。而练功则是对内气的养练和运用,如气脉的走势等。我们很多人不知道“力气”这个词为什么会连在一起用?其实,中华字词是有深意的。“气”是“力”之源,“力”是“气”之用。力气、力气,力的作用是由气作为推动源的。我们看那些发力的时候,有些人要大喝一声,有些人要长啸不止,其实,就是一种配合对气的引领方便,这里不再展开讨论。其实,很多人有误解,他们认为只有内家拳才练功,而外家拳不需练功,我觉得不应该这样理解。外家拳和内家拳虽然有体用的区别,但是它们也可以过渡。外家拳练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内家拳。看龙武先生对力量的掌控就能知道,他虽然没有陈小旺老师对站桩等功力的修为,但是,他也被陈老师评价说,龙武是他30年来见到过功力最正的人。如果仅仅是对肌肉的单一训练,没有对力势走向的感悟,没有对运动轨迹变化的反思,是很难解决当务之急,也是很难达到那样效果的。其实,在某些层面,他已经触及到了阴阳变化的道理。当然,在对抗的过程,我也思考,龙武先生其实还没有真正摸清太极的门路。如此大的爆发冲击力,能把汽车撞得面目全非的人,却无法让一个老人挪动半步,原因何在?就是他没有弄懂太极“化”的道理。也没有陈老入神的听劲、懂劲等各种劲力的把握,王宗岳《太极拳论》说的很清晰,太极拳不是以力博取胜的拳种。里面有深深的阴阳哲学和变化之道。依稀记得多年前读过一篇文章,文章里谈到某位太极大师到了晚年的时候,手脚不便,提一筐煤的力气都没有,却能够轻而易举把一个壮汉甩出十几米开外。这就是告诉我们,太极拳大体用的不是我们理解的力,而是以气为导向的力,让对方的力变的空洞无源,打拳如打棉,无力着手而已。陈老师就是运用化的原理,把龙武源源不断的力,通过身体这个媒介,把它们转化成一种气,再透过对气的调整,传达到脚面下,然后以大地为根,传给大地。可能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大地能接纳这些气,我自己的理解是,地球是一个大的生命体,人有自己的场能,地球也同样有自己的场能。而小的场能传导给浩瀚无穷大的场能,就变得很容易。只要在转化的过程中快速调整这些剩余之气,就不会产生伤害自己的负压。这样看,龙武基本上是在与大地进行主体对抗,试问,一个再大力气的人,对于厚德载物的大地,又能奈何几分呢?也许这就是我理解的四两拨千斤把。写到这里,基本上表达了我对这段视频的感想。
   其实,太极拳练到更高级别的时候,会有更神奇的效验,因为这个节目本身的局限性,就不再展开来讨论。套用陈老师自己的话,就是,我是练太极拳的,学的不好。这既是谦虚之词,也给我们足够的想象,对太极最终的追求,陈老师也同样是在路上的人!因为,学无止境!

共 27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对于武学我是个门外汉,只知道“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好在作者是个懂家子,可能也会几下子,不然,作者不会对大力士PK太极拳的视频解释得这么头头是道。这就叫“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在我们的眼里,一个能把车子撞得面目全非的人,居然无法让一个七旬老人挪动半步。当我们这些外行读者觉得不可思议时,作者用一个太极拳的“化”字就作了比较令人信服的解释。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0-18 08:42:28
  太极宗师PK大力士的视频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却被作者解释得心服口服。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