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攫取生活点滴,抒写人生领悟 ——简析《老路上的老光阴》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条老路,从水泥到红砖,从红砖到黄土,仿佛是一场古老乡梦的回归;一条坡路,从黄土到黄砖,从黄砖到水泥,更像是一次踏破红尘的征程……让我们一起去重走老路,去品味那一段老光阴……
一、标题新颖
一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老了吧,一条路,走的时间久了,也便老了吧。《老路上的老光阴》这个标题新颖独特,乍一看让人眼前一亮,顿觉耳目一新。
“路”与“光阴”,二者的结合是多么巧妙,人生如路,我们每个人都在走一段路,我们把一生的光阴无疑都用在在走路上了。两个“老”字,也奠定了文章的主基调,既然是“老路上的老光阴”,那么必然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由此看来,《老路上的老光阴》在新颖的同时,也蕴含了大量的信息,此外,既然如此新颖,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必然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以老路为线索,贯穿了全文,这既使行文变得流畅,又使读者真切感受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作者以老路作为回忆的切入点,能够很好的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为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条“老路”,而那条老路必然也耗费了你太多的光阴,也存留了你太多的回忆……
二、环境描写相当精彩
我们都知道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在小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环境描写并不是小说的专利,其他文体在行文的过程中也可有适当的环境描写。例如散文,下面就以《老路上的老光阴》为例稍加说明。
文章开头作者做了这样的描写:“走进老路,面前是半边的弯道,另半边被崔老爷子家的柴房遮住了。柴房是由红砖堆砌,头还顶着几把稀疏的茅草,墙砖已被时光挤压得扭曲破碎,茅草也同岁月一起变得腐朽发黑,那半边弯道的前方是一片荒凉的草地,草地的深处是姨奶家的房场。”作者通过这段精彩描写,简要的介绍了老路的周边环境,让读者读后眼前仿佛出现了老路的雏形。
“杨树是乡村的守护者,在村庄中随处可见高大的杨树,老路旁边也有杨树,雨后初晴,翠嫩的杨叶含露清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与山林中飞来的啄木鸟邂逅。”这几句里对于杨树以及啄木鸟的描写,都使得对于老路的描写不再显得单调,这也是一大亮点。
“跃过村路,先是广阔蓝天上的几朵白云,后是对面河岸的几群花草,村庄最温柔清秀的河流,半露着娇颜,在老路沉稳的臂膀下浮光溢彩。河床嫩草后便是河南的风景农家了。”这几句描写也精彩非凡,“白云”、“花草”、“河流”等都给老路增添了活力,也是老路存在的见证。文中诸如此类的精彩描写数不胜数,恕笔者在这里不能尽数进行分析。
三、细节描写引人入胜
“东边篱笆外,一黑木烟囱,棱角分明地在如茵草地上瞌睡,它曾经挺立于朝阳暮色里,流转于璀璨星河间,孑然一身,只有雨雪为它洗去风华。它在炊烟下悬浮飘荡,整个乡村在它眼中都摇晃飘渺,说不出东西,也辨不出朝暮,甚至,连自己是站还是倒也道不出个准来。”这段描写从草地上躺着的烟囱入手,进而写到了烟囱曾经的辉煌。其中“瞌睡”二字将烟囱而今的状态描写的惟妙惟肖。作者通过烟囱的遭遇,在无意间也道出了村庄所发生的变化。正因为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够用“瞌睡”一词对于烟囱而今的遭遇进行描写。这一点在笔者看来无疑是经典的细节描写。
“老爷子给野猪开了膛,把肠子里的秽物和不能吃的‘小腰子’淋巴结膀胱都剔除到一边,留下猪心猪肝小肠,再细心切下最好的里脊肉,然后是排骨,最后是猪头。野猪头在村子里是没人吃的,通常被姨夫爷秘密处理掉了。流出的血,和清洗的废液都倾倒在老路旁的雪地里了。”这一段对于姨夫爷杀野猪的描写也引人入胜,虽然没有具体的过程描写,但是字里行间,读者对于姨夫爷的杀技还是可窥一斑的。在笔者看来这同样是一段精彩的细节描写,因为只有亲历过这样的事并用心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才能够写的如此精彩。笔者对于细节描写的分析也就到此为止。
四、创作手法及语言运用独树一帜
我们都知道散文的最终目的是为抒情服务,作者对于这一点的把握自不必说,文章精彩的地方在于,作者不只是单纯地抒情,而是将抒情与叙事结合起来,这也使得读者眼前一亮。文中主要写了姨夫爷、崔老头子、崔老太太等几个人物,其中着墨最多的莫过于崔老头子了。而对于崔老头子的描写主要从他嗜酒这一偏好入手,进而展开叙述,重点叙述了崔老爷子在失去老伴之后,独自生活的寂寞。在塑造崔老头这个形象时作者所营造的独特的环境描写也相当精彩:“月华如练,树影斑驳,虫鸟安静入睡,老路上空,繁叶絮语飘扬,叨扰着夜的寂静。月亮圆得惊人,月光亮得刺眼。”这些都巧妙地渲染了崔老头内心的孤寂与落寞。“等到一切忙活完毕,姨奶就开始走街串巷了,东家二十斤肉,西家二十斤肉,南家一条排骨,北家一条排骨,从老路出发,又从老路返回,脚步声轻了又沉,沉了又轻,起起伏伏,不知增减。”这一段对于姨奶送肉的描写也是相当精彩,短短的几句,一个朴实善良且热心肠的农妇形象便跃然纸上,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崔老太太的描写则通过给自己两次送李子,将崔老太太的善良与细心尽数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的语言既朴实,又不失唯美。朴实自不必说。唯美且听笔者细析几处:“玉米地里,一条羊肠小径偷偷地探出半个脑袋像未更世事的孩子,恬然单纯地牵着老路。”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两条路的连接描写的惟妙惟肖。“初秋的夕阳最是唯美,不冷不热,不温不火,从西山顶峰倾泻,带着流水质感,有那么一段时间,整个世界都浸润在黄红时光中,而乡村独立于整个世界,成为一段美丽的童话。”这几句重点描写了夕阳以及夕阳下的乡村,“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将夕阳给人独有的感觉描写的恰到好处,“倾泻”、“流水质感”,则将夕阳描写的栩栩如生,“美丽的童话”则写出了作者心中夕阳下的村庄。
“老路在夕阳中更显伸展了,仿佛要用最宽广的胸襟,去迎接黑暗的来临,又或是想要变成一块布,去缱绻一夜的流光画韵。”这几句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老路风采。
五、攫取生活点滴,抒写人生领悟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老路,那条老路也有很多故事,也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然而试问又有几个人能够把“老路”与“老光阴”联系起来,进而走进岁月深处,去品味那一段难忘的经历呢?
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他将自己心中的那条老路与老光阴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进而走进岁月深处,细细咀嚼了自己曾经的美好经历,进而满怀深情地执笔随心,为我们讲述了老路以及与老路有关的人和事。从这一点就说明作者既是一个细心生活的人,又是一个用心写作的人。“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在作者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正是因为他留心生活中的点滴,因而才能够写得如此流畅,如此感人。“有付出就有回报”,这句话同样在作者身上得到了体现,从文中他对于生活的用心亦可窥见一斑,然而最终生活也没有辜负他。他的文字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用一句话评价作者,那么我觉得:攫取生活点滴,抒写人生领悟。这句话或许是比较恰当且贴切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我们每个从事创作的人早已心知肚明的话。这句话既朴实又富含一定的哲理。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创作素材的来源。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要想搞好创作,我们首先要热爱生活,其次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细心生活,才能用心写作。只有用心写作,你的作品才能够直抵读者灵魂深处,进而引起情感的共鸣。我们一定要细心生活,不断攫取生活的点滴,进而用心去抒写自己对于爱情的领悟、对于生活的体验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