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卖水果的女人(小小说)
从未认真统计过,这个常住人口大约三十万的小城,究竟有多少家水果店。按我的估计,恐怕不少于50家吧。
在七八十年代,我常听老人说:水果不烂,一年赚一万。如今,一万元在大生意人眼里,只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数目,可在居家过日子的平民老百姓眼中,是值得精打细算的沉甸甸的保障呢。
大凡做水果生意的,每个城市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高档的水果专卖店,豪华装修,品牌联营;另一种是简易的门面,简单的摆放,有的甚至是街边的露天小摊。
孙肥婆的水果店,就位于县城去年因棚户改造而新建的环城小区,是全城最大最漂亮的小区,有1500多户呢。凡是搬进新小区的居民,无一不夸共产党的富民政策好呢。
环城小区的西南面第三间,就是孙肥婆的水果店,门前有二条马路,一条通往菜市场,另一条通往第二小学。这一排共有五十八间门面,都还没有装修过,没有通水通电,只装了卷门。除了孙肥婆的水果店,还有一个卖肉的老头。其余的门面,都是关着的。有小道消息说,这些门面去年春节前就抵押给银行了,因为当时开发商年终没钱发建筑工人的工资,工人围住工程指挥部闹事,是农村信用社出面给解的围。
那个卖肉的老头六十多岁,驼背,特爱抽烟,大家都很熟,之前他就在菜市场的里面卖肉,价格公道,从不短斤少两,人也和善,生意很好。不知为什么后来他的摊位,被另一位年轻的卖肉后生给占了,据说人家有背景。这年头,总是有那么几个大神级的人物突然会从天而降,弄得那些普通老百姓与他们短兵相接,输得有些措手不及。倒是孙肥婆,大家以前从未见过,是个新面孔。至于她是凭借何种关系或能耐,能拿到暂时还未对外开放的黄金地段的一间铺面,各种猜测众说纷纭。最后,有一种说法,我觉得最符合孙肥婆的身份:是居委会的领导出面,找信用社的领导协调解决的。据说,孙肥婆这个女人实在是太傻,竟然自愿放弃吃低保的指标,说要减轻政府的负担,自食其力。
我也猜不准孙肥婆的具体年龄,也许是介于三十五岁至四十五岁之间吧。
她的五官倒也周正,身上的外套似乎一直是一件淡红色的夹克衫,衬得一张脸很黑,若是傍晚的时候冷不丁地看见她,就像是遇到了电视剧中的某个特意化了妆的夜行人。当然,黑是不怕的,若与非洲人比起来,孙肥婆还有好几百条骄傲的理由呢。最大的特点,就是胖。具体体重,我可说不好,目测一下,应该在三百五和四百斤之间。她屁股下面坐着的,是一张旧的墨绿色的单人沙发。还别说,蛮有趣的。红的衣服,绿的沙发,与周围横七竖八摆放的各种黄的、青的、红的、紫的各色水果比起来,倒也很合拍。只是,沙发两边扶手的部位,有多处破洞,露出浅白色的海绵。我猜想,这个沙发或许是从某搬迁户废弃的一组沙发里特意挑选出来的,虽然面相不好看,但结实可靠,足以承受孙肥婆的那一大堆肉身。稍为细心一点,我还发现,在一个装满桔子的塑胶筐底下,垫的是一把散了架的藤椅。这应该就是孙肥婆之前的宝座,由于不堪负重而光荣提前退休了。
虽然每天上下班,我必须经过孙肥婆的水果店,可我没有买过她的水果。因为家里日常的疏菜和水果,都是由我老婆打理的。我儿子爱吃香蕉,所以家里总是不缺香蕉,但我不知道我老婆是在哪家水果店买的。在这个菜市场的四周,除了孙肥婆,还有另外四家专门的水果店,当然,兴隆超市的老板娘,也在门口摆了几箱苹果、桔子和梨,还没有纳入我统计的范畴。
每回我经过水果店的时候,孙肥婆总是坐在沙发上,眼睛似闭未闭。不知道她是在瞄准前方的某种水果,还是在默默地想着心事。我发现孙肥婆从来都不玩手机的。这一点,是与任何生意人的不同之处。遇到有人来买东西,她从不起身,任客人自己挑选,送到她身边的电子秤上,秤好后收钱。没有听见有人讨价还价,因为每种水果上都贴有一个小小的价格标签,上面的数字,写得歪歪扭扭,很难看。也有客人偷懒不愿看标签的时候,又或者是嫌弃字太小不容易辨认,指着水果问价格。不然,她总是默默的,很少出声。客人走了,她也从来不说“您走好,下次再来”或“谢谢,欢迎光临”之类的话。因此,我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孙肥婆经营水果店的模式,是小县城里独一无二的。我常常在想,莫非孙肥婆精通历史,深谙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奥妙,并把这套理论,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
还有,我从未见过孙肥婆吃饭,难道她是吃水果当饭?从未看见有人来换班替她?她的老公、她的儿子或女儿呢?难道她是独身一人,无牵无卦?那她要上厕所怎么办?她生病了或摊上事了怎么办?谁来帮她看店呢……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孙肥婆,却像谜一般引起了我的关注。
上个月末的那天晚上,突然降温,还下起了中雨。我因参加同事儿子的婚宴从乡下回来,已是凌晨两点多,可我看见孙肥婆的水果店里透着微亮的光。不会吧?难道她在实行二十四小时营业?出于好奇,我在店门口主动停下脚步。
“老板娘,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关门呀?”
“啊,你不是也没睡吗。我十二点钟时关门了,刚才接了个电话,有个男的家里的小孩咳嗽,要买些梨巴来炖冰糖水喝,我才持意赶过来等他。”
她说着,从沙发上艰难地站起来去拿挂在左边墙上的毛巾擦汗。原来她的右腿有问题!
我心里突然一颤,有一阵小小的激动。
“那你住哪?”
“我住钟山小区!”
天哪,钟山小区距离环城小区,开车至少要二十五分钟。那她,是怎么过来的?就算打车,也要二十块钱。就为了卖几个梨巴?这个女人的脑子没有问题吧?也许,我应该写篇文章,倡议所有环城小区的住户都来孙肥婆的水果店里消费……
我裹紧外衣正准备匆匆离开,偶然抬头发现半拉的卷闸门上,有一行手写的电话号码,字迹和水果价标上的一模一样:
孙肥婆138704XXX77
一篇小小说,区区两千多字,却向世人说明了一个道理,大有言尽意不尽之功效。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孙肥婆,人物形象一开始并不引人注意。因为她并没有漂亮的外表,而是具有“她的五官倒也周正,身上的外套似乎一直是一件淡红色的夹克衫,衬得一张脸很黑,若是傍晚的时候冷不丁地看见她,就像是遇到了电视剧中的某个特意化了妆的夜行人。当然,黑是不怕的,若与非洲人比起来,孙肥婆还有好几百条骄傲的理由呢。最大的特点,就是胖。具体体重,我可说不好,目测一下,应该在三百五和四百斤之间。她屁股下面坐着的,是一张旧的墨绿色的单人沙发。还别说,蛮有趣的。红的衣服,绿的沙发,与周围横七竖八摆放的各种黄的、青的、红的、紫的各色水果比起来,倒也很合拍。只是,沙发两边扶手的部位,有多处破洞,露出浅白色的海绵。我猜想,这个沙发或许是从某搬迁户废弃的一组沙发里特意挑选出来的,虽然面相不好看,但结实可靠,足以承受孙肥婆的那一大堆肉身。稍为细心一点,我还发现,在一个装满桔子的塑胶筐底下,垫的是一把散了架的藤椅。这应该就是孙肥婆之前的宝座,由于不堪负重而光荣提前退休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会因为一个顾客打电话就会挪动着有毛病的腿,从很远的家赶来。金钱在她的眼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给人以温暖和光明。她宁肯放弃低保户的照顾,自食其力,在平凡中闪光。可亲可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说虽短,意义深长。
很小的事情蕴涵着感动。
娓娓道来,润泽心灵。
学习佳作。
为您的作品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