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专栏作家】生计

编辑推荐 【专栏作家】生计


作者:实至名归 秀才,1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30发表时间:2017-10-22 08:15:15


  
   九
   陈大器渐渐地发现,这个赵局长从不捞权,对副局长们都很放权,而且办什么工作都依赖于张副局长,局里的中心工作几乎都由张副局长一人说了算。于是,他就把希望又转寄到张副局长的身上,从此,张副局长就成了陈大器的个人保护伞。那时,利用关系捞取好处之事很普遍。陈大器看中这个机遇,就依托张副局长的权势,变着法儿捞取起好处来。
   这天,单位来了个扶持福利企业的文件,可按条件为福利企业发放扶贫款。陈大器听到这个信息后,就像看到了一大摞钱。于是,就急不可耐地来到张副局长的办公室打听情况:“张副局长,今天单位收到一个扶持福利企业的文件,听说扶持款的数目挺大的?”
   张副局长一脸兴奋:“是啊!这个文件很有含金量,一个福利企业少则可得5万元,多则能达20万元啊!国家的政策可真好啊。但这个政策得落实好,否则国家资金就损失掉了。小陈,你平时挺有主意的,快说说怎么用好这笔资金。”
   “我觉得这也好办,不过就看如何去操作了!”陈大器故作神秘地说。
   张副局长说:“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你的看法,在局里,我可是最信任你的。”
   “及时用好这笔钱,会对福利企业有很大的扶助。所以,应以扶持效果作为最后的评判标准。可是,若由局务会决断,人多恐怕就口杂,发放标准恐难及时确定啊,这反而会影响政策的及时落实的。如由您这样正直的人直接决断,扶持效果肯定会好,落实这个政策也会果断得多。”陈大器坚信只要把张副局长套牢,就有机可乘、有利可图了,于是就向张副局长灌起了迷魂汤。
   张副局长原以为这个政策涉及重大,本想通过局务会慎重操持。可听了陈大器这么一说,头脑顿时就迷糊了起来。于是对陈大器说:“看来你说的也有点道理,做工作应把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样很对!就依你的吧,我一会儿和赵局长说说。”陈大器知道,张副局长这么一说就等于是铁板钉钉了,赵局长对张副局长十分信任,是决不会反对的。他为自己的这次搅局成功而异常兴奋,似乎优厚的回扣款马上要进入自己的口袋里。
   发放扶持款开始了,陈大器开着吉普车出入于各福利企业,张副局长乘着车走东家串西家,一连跑了好几天才完成了调查。张副局长每到一个企业,都详细调查,而陈大器也提着张副局长的保温杯紧随其后,就像是张副局长的贴身秘书,企业领导们顿时觉察到了陈大器的举足轻重。
   张副局长是个老练的领导,工作经验很丰富。经这么一调查,已对扶持款分配有了自己的主张。陈大器很善于察言观色,每调查一个企业都掂量着张副局长的话,及时揣摩着张副局长的心思,他对张副局长的资金分配数量早已心中有数。
   陈大器这几天拉着张副局长下企业调查,在晚上回家时,总要遇到企业领导找自己打听消息,这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对这些打听者接待的很用心,并不时地实施着早已想好的主意。
   一天晚上,他正在家里看电视,一位企业领导低三下四地来到他家。
   陈大器急忙迎进了家中,客套地说:“请问李厂长有何贵干?”
   李厂长说:“你天天在张副局长身边,肯定知道这个钱怎么个分。我想向你打听一下分配意向。”
   陈大器故作神秘地说:“你先别着急,我明天向张副局长打听一下再告诉你,你明天再来。”
   李厂长说:“好吧,谢谢你!请你见到张局长后美言几句,我不会亏待你。”
   第二天,李厂长又来到了陈大器家,但却怀揣着现金。
   陈大器急忙说:“我已和张副局长说定了,张副局长原本计划给你们拨5万元,我说你这个企业残疾职工的比例高,应该多拨点,于是就决定给你们拨10万元了。”其实,陈大器根本就没有说,这是他早已谋划的伎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张副局长拨款数目意向。
   李厂长临走时,对陈大器千恩万谢,并千叮咛万嘱咐地留下了一摞钱。
   陈大器这次干预扶贫款分配,收获优厚,高兴得手舞足蹈、乐不可支。
  
   十
   陈大器不仅贪婪大钱,还贪那些小便宜。他贪便宜不怕麻烦、不计时间,有时为了一个小便宜,竟要兜个大圈子。
   一天,一位王姓同事到外地购买办公电脑,为了搬运方便,还带了几个同伴。在办完事即将回到单位时,突然接到了陈大器的电话:“老王啊!买到电脑了没有?”
   王姓同事感到很突然,高兴地接话说:“买到了,谢谢你关心。”
   陈大器又说:“现在已下班半个小时了,我在单位等着你呢,准备帮你搬电脑。”
   王姓同事说:“搬是不用了,我带好几个人呢。要不你就先回家吧。”
   陈大器又说:“我都等你半个小时了,难道让我白等吗?不管怎样,回来也得给我管饭,公家开支,你又不用花钱。好了,我不和你开玩笑了,回来后,一定叫我为你搬电脑啊!”陈大器搬电脑是为了趁饭吃,这样的小便宜,他都放在眼里。
   王姓同事回单位后,感觉不好意思,只好请陈大器与他们一起吃了饭。
   陈大器与邻居也很计较钱。他与邻居都有孩子上小学,家长们都难免有外出的时候,每遇此种情况,就得让邻居为自己看管孩子上学,还得为孩子安排饭吃。邻居知道他很吝啬,每次让陈大器代管孩子后,总要给几元饭钱给他,那都是为了不讨陈大器的便宜。可陈大器连这个钱都能接住,而且每次代管孩子后都要接取,只是在表面上假假惺惺地推诿一下就了事。
   陈大器贪便宜很有耐心,而且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
   有一年,单位集资盖房,单位为方便职工生活,在住房附近盖了小配房,让职工们放自行车等东西,一家一个,但得交一千多元的工本费。在盖房前征求集资户意见都没有意见,但在分配房屋时,陈大器硬是坚决不要小配房。他的理由是,自己只集资了住房,集资前本人也并未要求小配房。他知道自己的小配房是不会有人争的,一是最后只剩自己的一个小配房了,别人都有了;二是集资者是同事,不好意思争;三是住房要急着交工,不会因此事而中止。果不出陈大器所料,在建房公司交工后,果真扔下了这个小配房问题。他一分没花就占上了小配房,他为自己的“聪明”而骄傲。
   陈大器对住房装璜时,遇上了停水,晚上竟忘记了关水龙头,结果在后半夜回复供水时,水从他的住房漏到了下层,致下层已装璜好的材料全部损坏。下层楼主当即就找他理论,要求赔偿损失:“这得给我们维修,赔偿装璜损失。”
   陈大器说:“你为怎么找我?我家是漏水了,但应该漏到下水道里,不应漏下你家去。这是工程质量问题,你应找工程队赔偿。”
   下层楼主说:“工程只保证卫生间不漏,可你家的水是从卫生间以外的地方漏下去的。”
   陈大器又说:“这也不能让我赔偿,我装璜时,把钥匙交给了装璜工人,是他们忘记关水龙头造成漏水的,要赔偿你得找装璜工人去,关我屁事!”
   下层楼主与陈大器进行了多次交涉,但都无果而终,无奈之下,下层楼主只得用起了法律武器,与陈大器打了官司。但打官司也不管用,陈大器总是死皮赖脸地说没钱,或说改天给你赔而一直拖着。下层楼主实在没办法,最后把陈大器送到拘留所才得以强制解决。
  
   十一
   陈大器工作后,家庭生活条件得到好转,家庭收入并不算少,但却很吝啬。
   他吃菜总是拣便宜的买,甚至把菜贩子扔掉的烂菜都拣回家吃。冬春两季,别人家都买新鲜蔬菜吃,可他家却只吃贮存下的旧菜。他为了省钱还经常在单位厚着脸皮吃公饭,有时,他为了蹭饭吃,刻意打听领导们是否下乡了?是否回单位吃饭?有没有上级领导需要陪客?在下班的时候不回家,专等蹭饭。他说:“我爱喝酒,在单位吃就有好酒喝,也省下自己的。”他把吃蹭饭已当成了改善伙食的机遇。
   陈大器的自私很不一般,竟自私到了家人的头上。
   他妻子下岗后,一时没了收入,只好到处打工挣钱,但找工作不易,只能挣到很少的钱。于是,陈大器就嫌弃了起来,有事没事地找妻子争吵,最后竟找了个理由与妻子离了婚。离婚后,遇到一个离异女人,是个很有能耐的小富婆,收入不菲。于是,陈大器就铆足力气拼命地追,还用了很多下三烂的手段。最终得手,办了结婚登记手续。
   可他与小富婆结婚后,家庭也并不幸福。二人都很自私,平常生活都各人搂着各人的钱,家庭开支基本上是AA制。
   陈大器是机关工人,是固定工资,用老百姓的话说叫“旱涝保丰收”。而小富婆却是个体户,工资的弹性很大,类似于计件工资,办一件,就能挣一件的钱。两人都各有子女,各有私家车。
   这天,小富婆要办一件业务,恰巧自己的车坏了,就让陈大器开车送她。陈大器说:“那你得给我点报酬,哪怕是少点也算。”陈大器想,少点也是收入,总比光挣固定工资好。
   小富婆说:“汽油钱我给你出,20元是服务费,怎么样?”
   陈大器说:“这也太少了吧,怎么也得给个40元吧。”
   小富婆又说:“你挣我的,就能增加收入,要多了,我就不用你了,你这钱也就挣不到了,给你30元吧!”说着就掏出30元给了陈大器。
   陈大器挣了这30元,很高兴地用车送了小富婆。
   这种办法一施行,如同捅破了二人之间的隔膜,夫妻之间的这种互动形式渐渐地增多。
   此后,小富婆稍微感觉身体不适,就“雇佣”丈夫出车。为了享受,小富婆还与陈大器约法三章:
   1、每天为小富婆做饭,给陈大器服务费50元;
   2、每天打扫住房卫生,给陈大器服务费20元;
   3、为小富婆揽到一笔生意,按收入的30%抽成给陈大器。
   嗣后,陈大器在给自己的子女筹办婚事时,资金不足,还将记有自己名字的房产证,以30万元的价格更名为小富婆的名字。
   再往后,二人的AA制家庭生活更加分明起来,就连饭量的大小都很计较。而且,夫妻二人经常发生一些小矛盾,在解决矛盾时也充满着AA制特色。一次,陈大器与小富婆发生争执,竟被赶出家门冻了一夜。
  

共 1394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有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在对敌斗争中被汉奸出卖为保家人平安回到家中遭人误会,但是他无怨无悔,行事依然光明磊落,哪怕在文革挨批斗时也不忘指导邻居的孩子学习文化。平反后,他更是感激党的恩情,为培养优秀英语教师不遗余力不计报酬。他的高尚品德永远被人铭记。而他的儿子大器却小气的很,不仅事事处处为利益跟人计较,而且工于心计,巴结领导。其行为遭人唾弃。小说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有才的光辉形象,对大器等不学无术巧钻营的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拜读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老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7-10-22 09:34:41
  问好宾老师,祝您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专业补漏        2017-10-22 13:11:23
  拜读文友佳作,喜欢那语言朴实的特色,祝创作愉快。
文章从来无中求, 耻踩他人脚印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无新意不出手。 文如新柳看新绿, 莫折旧枝送他人。 练意练句他山石, 惜墨惜名自重情。 老树开花最为奇, 旧题贵能翻新声。 文海后浪推前浪, 还看潮头弄旗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