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青春】浅谈秦腔传承发展之我见(随笔)

精品 【丁香青春】浅谈秦腔传承发展之我见(随笔)


作者:李自立 秀才,281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64发表时间:2017-10-23 05:27:02
摘要:总之,我们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传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千年文明辉煌灿烂。5000多年以来,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文明发展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有着中华民族自己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她代表着中华民固有的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她是我们中华民族川流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突出优势,所有文化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相对于我们中华文明、以及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发挥着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因此,在我们西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枝,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我觉得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只有加码,添砖加瓦,不能再依然犹豫不前。

【丁香青春】浅谈秦腔传承发展之我见(随笔)
   近几年,在我们的老家陕西甚至于整个西北,有一个新的话题,就是传统文化瑰宝“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到底秦腔这个古老的剧种,作为西北地区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工具,到底以何种表现形式,以什么样的思想内容、才能表达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感受和向往,才能更有力的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富民政策?我仅仅一个三秦大地的普通百姓,一个秦腔的爱好者,浅谈自己的拙见,如有不妥之处,还望三秦大地的每一位父老乡亲,以及秦腔界的各位老艺术家多多指点和批评。
   想谈自己的拙见和观点,我想我们不妨就从“传承发展”这两个词语先说起。“传承”也就是更替继承的意思;传承是人类对于文化(包括艺术技能,知识、科学、历史、宗教、思想、学说、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等)采用传授和继承的方法,使之得以延续发展。传承这个行为,他不仅是一种历史行为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发展到某一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既可以是一种个人行为,也可以是家族、社会团体、甚至于是一个民族,也可以广泛到社会群体的组织行为。传承行为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行为的延续、推进、提高不可少的社会行为。传承一词,和动物界本能的延续,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是人类先进思想的自觉行为。传承的方式很多,通常可以借助教育、学习、宣传等方法实现。特别是当今时代,个人和社会团体如有传承行为,可以借助各种社会媒体、网络、报纸、电视、手机等等,都可以去完成自己的传承行为。秦腔当然更不例外。发展,是事物从出生以来,它是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自身不断更新变化的始终。这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它包括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作为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既有正能量的传承和发展,当然也难避免有不好的一面,比如低俗、低级趣味的内容。
   在《易经》中对于文化,有这样一句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历史上,故人用诗书礼乐来教化自己的后代;现代人因为有了舞台和银幕,所以就借助媒体和网络,艺术家们以传递正能量的思想理念,来塑造人物形象,来进行传承和发展。
   传承和发展这件事意义很大,它在不断地增强着民族的自我素质和民族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在不断地自我凝聚力量,增强自我鼓励,在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突破自我,传承和发展的意义实际就是努力地延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实际也是人类走进一个新的时代,对于前辈遗留下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当然这里边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绝对不止仅仅局限于秦腔。比如秦腔艺术的表演技能、科学文化知识、历史地理知识、宗教信仰、思想学说体系、生活传统风俗以及道德人伦观念等,通过继承和发展的这种行为,进而使祖国的传统文化优秀的部分得以延续、再次进行发展和提升。
   秦腔的传承和发展既然这么重要,要达到传承和发展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对于文化艺术传承的标准。曾记得,毛泽东主席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些话语讲出了真知。本人认为,古人值得借鉴的经验很丰富,要把古人的经验方法活用,不能死搬硬套;这就是“古为今用”的理解,墨守成规、死搬硬套是要不得的。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要借鉴,要从里边吸取他的营养部分,要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洋为中用”并不是外国人的东西就不能用,西方有好的东西也能学习,但不适合我们秦腔的东西就不能硬用,毕竟地域环境、风俗习惯、民俗民风是秦腔的本色基础。“推陈出新”,历史的车轮是向前滚动的,社会时代要不断更新换代,新鲜事物取代腐朽过期的事物是必然的局势,但是不能没有原则。传承精华部分,去其糟粕部分,必须头脑清醒,继承了精华部分,要在古人精华部分的基础上寻找发展的出路。社会进步发展离不开创新,但是创新发展部分,必须是正能量,一切文化艺术事业都必须宣传正能量,必须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服务。我们秦腔当然也不例外。
   关于这个最基本的原则,本人曾经阅读过一篇新华社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文件,我觉得其内容就说的很好。其中第三部分的基本原则曾经提到四个坚持,其内容原文搬过来,不妨再阅读理解一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形成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我觉得这段话对于我们的秦腔传承和发展,应该是绝对适用的。
   秦腔这个古老的剧种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不是靠一半个人、一半个剧团、或者一半个秦腔表演艺术家、一半个演员、一群乱起哄的秦腔爱好者能完成的事情。更不是靠像我这样一个爬格子的儒弱书生的一张嘴皮子能完成的事情。我们的秦腔事业需要的是全社会、全民族力量对于戏曲艺术事业的鼓励和大力支持,这里边牵扯的事情很多。
   比如:1、秦腔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与传统。2、秦腔的演变过程和社会时代发展的演变过程的辩证关系。3、秦腔的传承与发展所需要的师资力量,秦腔人才培养的基地场所。4、秦腔传承发展的教育课程的编制和教学管理。5、秦腔发展传承过程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摸底排查,需要了解时代民众对于秦腔艺术的需要。6、秦腔传承发展的研究与探讨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7、政府文化宣布部门的人力物力的投资,特别是经济投资和支持鼓励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逐一解决实施,并不是靠嘴皮子说说,就是传承发展。所以,我希望的是全社会都来关注我们的戏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件大事。
   总之,我们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传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千年文明辉煌灿烂。5000多年以来,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文明发展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有着中华民族自己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她代表着中华民固有的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她是我们中华民族川流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突出优势,所有文化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相对于我们中华文明、以及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发挥着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因此,在我们西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枝,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我觉得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只有加码,添砖加瓦,不能再依然犹豫不前。愿我们热爱的秦腔文化艺术、这枝奇葩盛开的更加鲜艳,瑰丽多姿。
   成稿于2017年10月22日青海循化
  

共 29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作者就关于秦腔的发展与存在的意义做出了深刻的阐述。对于西南经典剧种秦腔,人们的喜爱程度日见增强。人们喜欢秦腔,热爱秦腔,这门艺术发扬光大的同时,不忘传承历史,发展地方优秀文化。秦腔的传承和发展十分重要,既要达到传承和发展的目的,又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既然谈古论今,就要借鉴古人的丰富经验,要把古人的经验方法活用。要从里边吸取他的营养部分,是的秦腔这门民间艺术瑰宝更加璀璨,更加被人们喜爱。文章秦腔的艺术描写周到,文笔厚重,具有深刻的逻辑注解,给热爱秦腔艺术的读者,送来一份厚礼,和美好的享受!感谢赐稿,倾情推荐,共赏馨香文字!【丁香编辑:社长娇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1028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木斯塘        2017-10-23 06:52:39
  不好意思刚起来,写错字了,哈哈。
木斯塘
回复11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24 12:43:24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12 楼        文友:樱雪        2017-10-23 07:50:55
  秦腔艺术,作为三秦大地乃至西北地区的一盏明灯,它的传承发展的确值得思考。秦腔艺术的未来在哪里?又该用什么方式发展,这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文章以自己的立场对此问题展开论述,好文。学习了。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2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24 12:43:41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13 楼        文友:樱雪        2017-10-23 07:51:39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论干任何事,都无法避免这样的问题。社会总是发展,接受新思想也是必然的。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3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24 12:43:56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14 楼        文友:樱雪        2017-10-23 07:53:01
  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对于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的确肩负着其间的重担。千年传承,的确不易,继续将这面大旗传下去。让它更加灿烂。文章写得很棒,欣赏,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4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24 12:44:12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15 楼        文友:樱雪        2017-10-23 07:53:53
  虽然我是一名半吊子秦腔爱好者,但对于秦腔艺术的传承,我还是牢牢牵挂着。每逢走在大街上,听到有人吼几嗓子,也会驻足倾听片刻,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5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24 12:44:30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16 楼        文友:樱雪        2017-10-23 07:54:50
  愿我们热爱的秦腔文化艺术、这枝奇葩盛开的更加鲜艳,瑰丽多姿。这是每个秦腔爱好者的心愿,也是三秦大地每个人的愿望。深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愿望会实现的。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6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24 12:44:55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17 楼        文友:江山娇        2017-10-23 08:15:00
  传承民俗文化,从你我做起。欣赏
回复17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24 12:45:11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18 楼        文友:老学士        2017-10-23 14:07:45
  动听的秦腔,是国宝。
老学士
回复18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24 12:45:31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19 楼        文友:老学士        2017-10-23 14:08:09
  文章写的很透彻,问好老师。
老学士
回复19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24 12:45:54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20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10-23 19:20:39
  婉转的秦腔,怎么听都听不够。
回复20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24 12:46:25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共 27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