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殊途(小说)

精品 【流年】殊途(小说)


作者:沈念 秀才,270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80发表时间:2017-10-24 12:31:52

引擎的嗡鸣像把钢锯,把冻结一宿的寂静锯成裂碎。一楼的北方男邻居打开窗户,冲着车尾嘟囔,投诉他吵醒了他们的睡梦,女邻居恐怕听到了他家发生的变故,细嗓门把丈夫劝回了床上。他犹疑了一下,伸出的手半空缩回,嗡鸣继续锯动。嗡鸣贯耳,他才觉得虚荡的内心像吹胀的气球,变得充实而有力。
   儿子出事的第二天,他的睡眠就变得混沌起来。每天比闹钟还要早醒来。闹钟是退线前的上班通牒,过去他睡眠重,必须靠那玩意儿叫醒,没了单位的纪律框囿,他却不愿把闹钟键给OFF,任其雷打不动地在那个点上叮当叮当响起。
   儿子钟爱的这台别克英朗保养得很好,他也喜欢美国车,沉稳庄重,像他向往的为人之道。钥匙插进去,轻轻一拧就发动了。嗡鸣之音像水流一样漫延,紧接着是车内的音响,自动播放罗大佑的歌。这是儿子读高中上大学时的偶像,延续至今,从未改变。儿子恋旧,这是个谈不上好坏的习惯,他是这么认为的。每次坐儿子的车,他嫌声音大,就将音量旋钮打到最小一格,眼前浮现的是一个戴茶色眼镜的男人,站在演唱会的大舞台上,抱着吉他,忘乎所以,独自陶醉。镜头拉远,台下黑鸦鸦一片,罗大佑成了聚光灯下的一枚黑点。去年有一天儿子指给他看电视里,罗大佑演唱会,北京工体。当时他定定地看着,隔着屏幕,看到那张双颊下凹的脸上,有明摆着的时光刻痕,一刀一刀镂空的沟壑就再也抹不平填不满。他正和这个同龄的男人一起老去。他叹息一声,像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滚落水中,把岸上的角角落落溅得透湿。
   他不会开车。过去单位配了车,但他用得少,家里离单位就两站地,溜达几步就到了。他喜欢坐儿子的车,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英姿飒爽地一路奔跑。每年回老家扫墓省亲,多数会选周末与儿子同往,他就坐在副驾驶座上,和儿子聊天,叮嘱儿子注意前方车况,像个经验丰富的教练。他从部队转业前是在工程连,新兵训练结束,被挑选去学习开挖掘机。那时“文革”刚结束,祖国河山百废待兴,那几年辗转于广西贵州郴州的深山老林,开山挖石,打洞辟路。儿子听他不知念叨过多少回当年的艰苦历程,每次似笑非笑,仿佛已探知父亲的言外之意。他是不愿开车,不然凭借当年娴熟驾驶挖车连立几次部队功勋这一点,驾驭大货车都不在话下,还能被普罗大众的C照小车难倒。
   他是个要强的人,做儿子的把住了他的脉,凡事也都顺着他的意。儿子读高中选的理科,读大学念的建筑设计,参加工作先到建筑设计院锻炼两年,再借一次干部选拔之机进了市规划局。都是按照他设计的路线走的,但他既喜欢这种乖顺又时常流露不满,男人该有的专断和叛逆,在儿子身上看不到一点踪影。儿子高中时有早恋苗头,妻子发现后悄悄跟他商量,听说那女孩单亲家庭跟着奶奶生活。他暴跳如雷,二话不说就百般手段掐灭了刚擦燃的火花。没拗过他的儿子暗中赌气,读大学,设计院两年,压根看不到有恋爱的迹象。男大当婚,少不了有人上门牵线搭桥,他又铆定在教师医生这两个职业,二选一,儿子最后结婚的对象是一个医生,而他更偏向在一中教书的老同事家女儿。儿子第一次带那姑娘回家,他看到这个身上夹杂着医院味的姑娘姿色一般,畏畏葸葸,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为此阴了好些天,很长一段时间心里拖着沉甸甸的挫败感。
   更大的挫败在他离开单位后接踵而来。起初个把月还有几个部下来电话请他酒聚,渐渐他就淡出了。这种淡出是相互的,他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儿子谙知他的窘境,不声不响帮他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书法班,一周上两次课,家里摆了张桌子,笔墨纸砚毡布一应俱全地买回来了;逛了一次苗圃,运回十几盆各色花草,占了大半个阳台,颇为壮观;陪他去了几次千亩湖散散步,傍晚沿湖走一圈正常时间要花一个半小时。他随儿子的安排,过上了属于退休老人的健康生活,好歹把那些无聊慢慢打发了。儿子再忙也少不了每天一个电话,走过路过也会登门瞅一两眼,得闲的话,父子俩就一起吃个简餐,喝杯小酒。有时他心里发笑,父子俩的状态如今掉了个,这也就是所谓的人生吧。
   这些天阳台上的花草少了打理,蓬头垢面,失了颜色。他有时恍惚过后,拍拍脑袋,然后拿起水壶,浇了些水,又把几盆不耐寒的垂头丧气的花搬进儿子过去睡的房间。房间里还有儿子身上的那缕气味,他深深地呼吸一口,然后赶紧吐出来,关上门,生怕这气味都跑没了。气味在,也许儿子的魂灵还会回来看一看。
   儿媳就回来过一次,而且那次她没有敲门就进来了,钥匙是留在儿子手上的。看到他望着她,她叫了一声,爸。他顺口就说了一句,回来了,言是呢?当他发现说错话,心里变得水流湍急,眼眶迅疾湿漉了。吃过了吗?他无话找话。她点了点头。她大概坐了半个小时,她的沉默让午后变得格外漫长。他在猜测她回来的目的,过去她从未单独到过这个家,每次都是跟在儿子身后。他们结婚五年多,却没打算要孩子。他提过一次,儿子回答是正在计划中,两人刚调整新岗位,有些忙碌。忙碌就是不要孩子的借口吗?单位上也有这样的年轻人,他是越来越看不懂现在的年轻人了。他那个时候在部队,回来探亲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妻子,通了一年信,第二年回来就打了结婚证,很快也就生了儿子。绝大多数家庭的完整都靠孩子这根定海神针,这是他的体悟,也是埋在心底多年的一个秘密。从前的事,他也不太多想,若不是儿子,也许他就是另外一个他了。
   那天儿媳孤独地坐在左首的双人沙发上,头微低,眼睑一圈是浮肿的。他想问她是不是又听到什么流言了,但终是不开口。她想问什么想弄清的事,其实他也不清楚。一个妻子,面对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发生的意外事故,要去抵挡外界纷纭的流言蜚语,需要多么坚强的心性。真相像只夜鸟消失在那个晚上。这也是他要承担的,他过去多年经营建立在儿子身上的自豪感,已经撒落成一地碎玻璃,他和她,注定要光着脚从上面踩过去。
   她呈现在大众眼前的冷静,既是他希望看到的,又是令他疑惑的。她没有去儿子单位无理取闹,甚至对后事处理没提出过半点要求。也许,她是以为他的在场,能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过去,儿子的一切不都是按照他的安排走的吗?此时面对,他竟然找不到一句有分量的话来安慰,纾解她心中的压抑和悲痛之情,如果她有的话。
   最后从嘴里挤出来的,居然是这样一句,他走了,你要把自己的生活过下去。活在世上的无奈和悲凉,跟随这句话山呼海啸般涌来,一浪一浪地拍打着他心中的那块巨石,他听到身体收缩的哧吱声,缩得紧紧的,像是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心中那块石头不被拍成四分五裂。
   爸,你多保重。儿媳起身走了,门关上,没有了过去那种咔嗒的响声。出事的那天傍晚,儿子把车停在楼下,匆匆进屋聊了几句,说晚上有个应酬,有车来接,晚上应酬完了,再踅转取车。这种情形就是要喝酒,不是一次两次了,他并没在意,只是随口说了句,喝酒有度,没意义的应酬就早聚早散。儿子出门的时候,特意拧了拧门锁,说这锁用旧了,改天他叫换锁的来给换个新的。门很笨拙地咔嗒关上了,他没想到,这是儿子跟他说的最后一句话。门锁突然奇怪地好了,如果不是她在门口扭头投来的哀怨眼神,他怀疑是儿子回来把门锁修好了。隔着门,能听到她的高跟鞋叩打地面的叮叮声。钥匙,门钥匙,车钥匙,她把门钥匙放在了沙发扶手下,她是特意留下的?还是无意忘记了?还有别克英朗的钥匙,这是他们的共同财产,该交由她去处理的。他跑到阳台上,向楼下的林荫道张望,隔着树枝间的疏朗空隙,没有见到她的身影,也没有听到叮叮的鞋跟声。小区这个点上是最安静的,他看到别克英朗的车顶,覆盖密密实实的一层落叶。再踅转进屋子里,他嗅到一种掺和的新的气味,若有若无。他闭上眼睛,用力地嗅了嗅,又似乎是触碰到不该触碰的,赶紧呼出来。用更大的力呼出来。
   要不要去那个叫韩丽莉的女孩家?他纠结了一整天。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俗气,这女孩像个旋涡,一下就把儿子卷没了,旋涡也消失了。他有必要去找一个消失的旋涡吗?
   扳住座位上的按钮,把背靠打倒,仰面躺下,他看着天窗里映现的那一小方天空。楼下那几棵老樟树,在肃杀寒风中依然绿意葱郁,风吹下的树叶,有几片飘落在天窗上,拼在一起,看久了就像镜子般照见自己的脸。双鬓白发,执戈林立。一会儿又变成儿子的那张国字脸,浓眉大眼,五官周正。他的一些老友观过儿子的面相,都说将来必是前程锦绣。人人都爱听这种漂亮话,事实也是显而易见,人年轻,学历高,业务精通,为人谦和,哪里都需要这样的干部。这几年房地产开发、城镇化进程,规划局成了权势部门,仅容积率那几个数字的调整,就关联到几千万上亿元的财富。他也有过担心,规划局关系千丝万缕,水浑且深,老马过河尚且要摸着石头,何况没经验的小马。于是他多次叮嘱儿子,多请示多汇报,多听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哪里都还是一把手政治,绝不自作主张,把该干的分内之事干好,但别的事一定要心中有数,机巧斡旋,不要被人当工具耍了。儿子也不嫌他絮叨,默默地听,点头,最后就说一句,记住了。
   有这么一个儿子,这也是他过天命之年后内心的些许慰藉。妻子五十岁那年因病离世,接着儿子结婚,搬出去单独住了,家里丢下他一人,那种孤独寂寞不用多言。单位安排他分管机关事务,想都不用想,全是一地鸡毛扯皮结筋的事,幸好他是一个人的状态,也愿意不急不慢地捋顺。几年下来,市级、省级的文明单位创建都拿下了,大家都说他劳苦功高。他的腰板果真挺得更直了,只有回到家,钻进那种冰冷的虚无里,瞬即就像气球跑走气,蔫怏怏的。
   那一年妻子体检发现子宫肌瘤,回来跟他说,他也没在意,女人长肌瘤的多了,做个手术拿掉就完事了。他当时回了句,再找家医院看看,能保守治疗就保守治疗好了。妻子讳疾忌医,也不吭声,拖了半年多,情况变严重了,腹痛加剧,医生诊断估计转移成子宫癌了。箭在弦上,还是得手术。糟糕的是手术,出现了那种十万分之一的例外,大出血,心跳骤停。当时他在手术室外的走廊,儿子没回,在省城准备学位答辩的事,几分钟前还来电话问情况,他说找了熟悉的医生,会了诊,问题不大,安心做你的毕业答辩。手术室的灯突然就一闪一闪,门里门外医生护士急急慌慌,他预感到了不妙。但没有人跟他说话,直到他找的熟悉医生出来,戴着口罩,声音很低地抱歉,然后示意他进去看看妻子最后一眼。
   妻子弥留之际,她的手和脸一起都变得又瘦又白,但皮肤依旧光滑发亮。他哄骗妻子,坚持住,没事的。旁边没有医生,只有一个不知所措的护士傻愣愣地站在一边。他想攥住妻子的手,却不知道她哪里来那么大的劲,指甲抠进了他的皮肤里,一直到现在手心还留下两个细月牙的瘢痕。血像春天返潮时墙缝渗出的水,那是她对他的恨意。他知道,妻子对他的恨意终于爆发出来了。他的心如刀绞,如果有可能,他当时愿意为这个跟他多年吃苦受累的女人去死。
   他竟然在驾驶座上睡着了,那些过往,在梦中胡乱拼贴。去一座陌生的山,人声喧哗,人影幢幢,但一个都不认识。走着走着,巨大的泥石流凶神恶煞般涌来,他奋力抓住一棵树,树上的每片叶子都跳动着一张女人的脸,他抓着的妻子的手突然就挣脱了,女人也消逝不见了。记忆之树摇动,枝叶尽坠,从车天窗落下来盖满他全身,惊出胸前背后涔涔冷汗。
   准备上班去的男邻居在敲车窗,眼睛里愠怒在跳动。他慌乱地按下玻璃,想跟邻居致个歉,玻璃和嘴唇却像胶住了动弹不得。男邻居终归没好脸色地转身走了,他拧回车钥匙,紧紧地攥在手心里,冰冷的匙齿深深地嵌进肉里,一点都不疼。
   走出小区门,他上了一辆出租车。司机也不问,好像知道他要去哪里,沿着宽阔的道路往前走。煤化厂,煤化厂,他慌乱地冲司机说。躺在别克英朗里梦醒后,明明放弃了的那个莫名其妙的念头又突然撞进来,他决定去韩丽莉的家里看看。
   前天晚上,以儿子好友身份来家中探望的小董,有点紧张地说起一件事。他的老战友程副市长在市长主持召开的市重大项目调规会上发飙了,不同意那个深圳地产项目的容积率调整,会没散,摔了文件,先行离去。小董在规划局执法稽查大队,说的不会有假。众人面面相觑的场景,他能想象得到,但他没见到过。老战友行走官场,素来有那种王城如海一身藏的清高和决裂,但这也不影响其与市长之间的密切。同乡之谊、性情之交,虽各自起点不同,但他们一路走来颇有打虎亲兄弟的架势。他不知道这次争吵给老战友带来哪些负面的纠缠,场面上的有些争执,有的能过去,有的就是给自己埋的一颗地雷。但小董告诉这个信息的另一个玄机在于,规划局局长老周和儿子郑言都在事后被程副市长叫去喝酒了。然后,深夜的护城河畔出了车祸。
   交警出具的事故报告他历历在目:小车超速坠入护城河,冬天护城河里虽然水非常浅,但车子撞到了一块景观石上,车头毁坏严重,驾车男性当场死亡,副驾驶座上的一名女性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冰冷的字眼剜着他的心。但老战友从没有讲那天的局是他程副市长的局。在场却不明说,老战友和老周还一再强调,韩丽莉的出现是在酒局后的唱歌厅,撇清之意昭然若揭。他生气就在于此,但转念一想,小董为何要来神秘兮兮地讲发生在规划局的那场争执,有什么企图,希望他能刮阵风吹开这团迷雾。吹开了,又能改变郑言是怎么死亡这个结局?他从心底发出冷笑,他可不想成为任何人的工具。韩丽莉的地址是小董发过来的,他觉得小董不简单,是给他布了个局,他就偏要走进这个局里。最坏的结果已经摆在眼前,儿子已经死了,那还有何畏惧。

共 1418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此篇小说,作者用第二人称“他”的儿子的死,引申出了一幕幕看似不该发生且不能连接在一起的事,实则却在因果关系的作用中必然的发生了。“他”因儿子的死,在儿子的车里想了一夜,“他”想儿子在他安排下的成长史,甚至婚姻;想“他”与相濡以沫早逝的妻子。“他”不甘心自己的儿子就那样死了,“他”想搞清楚儿子的真正死因,目的也许是给早逝的妻子一个交待。在颓废了一夜后,鬼使神差地去了和“他”儿子一同死去的另一个人“韩丽莉”的家。作者如此巧妙地安排,就为另一段隐情打开了序幕。韩丽莉的地址是儿子单位的小董发来的。小董为什么会给“他”发韩丽莉的地址?“他”结合儿子死后,老战友和儿子单位的老周在儿子的悼亡会上所表现出的怪异神情和所见所闻,让“他”坚信儿子的死亡非正常。“他”在与韩丽莉一同生活的老太太那儿,听到了儿子的一段隐情,内心的自责无以言说。“他”站在韩丽莉的这间屋子里,闻到了一股熟悉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他”的另一段隐情。“他”以已婚之身,曾经与这个屋子里生活过的一位女孩发生过情感纠葛。与他发生情感纠葛的那位女孩离开了“他”,离开了令他们愉悦、伤心过的这座城市,离开了这间带有她气息的屋子。二十多年后,他为儿子又来到了这间屋子。这间屋子里有“他”爱过的女孩的气息,有儿子的气息,有儿子爱过的女孩的气息,还有“他”留下的气息,这该有多讽刺!最后,读到小说里所有人的归宿,明白了作者用“殊途”做题目的良苦用心。小说情节跌宕,陈铺有度,娓娓而述中,千军万马奔腾,既反映出了当下的社会风气,也有警世育人的寓意。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025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7-10-24 12:33:37
  问好老师,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佳作分享流年,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