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乡,石城 ——再写石城
我从鄱湖之滨走来,背影把2015年的夏热遮盖的所剩无几,客家祖根地何氏祠堂,锣鼓喧哗,香火缭绕,古老的采茶戏,和着斑鸠调穿透厚重的大山深处,赣江源头。
石城、老区。在江西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四面环山,东邻福建宁化,南抵红色故都瑞金,西毗宁都,北靠抚州广昌,面积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三十余万,是江西进入闽西粤东的必经之路,206国道直通南北,石(城)宁(化)公路在境内汇合,素有“闽粤通衢”之称。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设场,以境内“四面环山,耸峙如城”而得名石城场,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升场为县,一直使用至今。
石城、莲乡,如不路过此地,还真不知她是华夏园中名符其实的莲乡,田间山谷,里塘外池,朵朵圣洁、支支淡雅、束束娇媚,馨香散发古老的气息,弥漫整个山寨土屋,竹院小村,城内市郊。
石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石城狙击战扬名天下,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是中华客家文化发源地,烟叶是国家优质生产基地,中国“白莲之乡”,国家级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江西最宜居之地……。有“客家摇篮”之称,通行客家话(属宁龙片)。素有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之美誉。
迈翁阿婆,村姑学童,笑里偷闲,采莲剥子,房前屋后,洋溢荷香莲香,花艳叶绿的莲乡美图景象,给这古朴清浅的新石城追逐了一光色彩。同时填满我对这片土地、对满池香莲的石城,发自由衷的深深挚爱,借偶遇莲乡的心动,刻印今夏的记忆,当作人生一秋的页码,恒藏石城,把那份清丽、静雅、冰洁、玉质和淳朴,笺一纸心语,分享客家人云游世空的痴守根固。
站在“大石头”的山上,远望条条弯曲的小径,串起态异各形的小桥,一段段弓背,驮着几千年客家文脉的责重,听着潺潺流动的小溪,守着沉睡溪底的大鹅石,讲述赣江波涛翻滚的渊源,流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宴不收礼的当今石城盛世民风。
随着车轮驱动“通天寨”迷离的花海小道,与散落的花瓣交换着礼拜,世界的神秘,人性的根基一一尽兴眼里,无不顾忌脸和夕阳同时泛起红润,刹那,我在静静地享受上帝的赐予。这时,远处传来阵阵蛙鸣,亦或独唱、亦或和声、亦或幽静空山,听溪流击石弹琴,闻江水拨弦,描一幅琴江的释然,叙一段通天的含义。
石城人勤劳、朴实,一代代在这小小的山城繁衍生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沿琴江河两岸,十里长廊,绿树成荫,河水清秀,是石城人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去处。傍晚,城市霓虹灯倒影河中,一幅极美的城市风景映入眼帘!既有都市的繁华,又有小城宁静而精致的韵味;既有大都市开放豪迈的气息,又有小城那收敛内静的神韵;既有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声声,又有小城独具一格的风貌款款。离开市区,逆流来到沔坊,银光下,莲蓬戏水扬波,鸳鸯窃窃私语,鱼虾顶起荷叶亲吻,蜻蜓踏着尖荷摇摆,我不敢,真的不敢轻易迈出或左,或右的任何一脚,很是担心,怕惊动这方纯净的夜空,搅乱她们独享的梦境。
远望石城,近望荷塘,万顷水面如扇的荷叶铺满绿毡,支支荷花玉立着毡中,盎然飘逸,在风中唱着与世无争,淡然的民谣。不曾这时,我想起红军当年在这里两次闻名遐迩的狙击战,那是为共和国的黎明争取的步伐,于是血流成河,留下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石城,在山的一谷,在江的一头,在水的一方,在客家宗祠,在荷的气息里,在寻觅千年的爱恋中。莲乡,在灵魂贴着灵魂震憾的血缘中,只是我恨自己,怨恨眼眸里见你太晚,但我相信,你那万亩荷池的纯净将会留给无尽的远方,令人欣慰。我也感慨,美丽的赣江源头,这里山美水秀,莲香荷洁,人朴民憨,宜居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