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江西,名山何其多
龟峰有久远的古代石窟文明,号称“南方敦煌”的唐代石窟,其奇特地貌和险峻不亚于佛教圣地龙虎山……
三
说到三百山,虽然被冠之以江西省五大名山之一,却因地处偏僻角落而长年“养在深闺人未识”。三百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发现,1985年被安远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5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5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6月被全国保护母亲河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期间,由于京九铁路的兴建,给三百山带来了很大的契机,当地政府借助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源头这一题材,大力展开宣传推介,让港澳同胞来探幽寻源,观光旅游。某种程度上,对于香港同胞来说,它毋庸置疑应排在江西五大名山之列。
三清山,俗称黄山“姐妹”山,以“秀”居天下,古时名谓少华山,后因山上建有“三清宫”遂称三清山。又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座高峰形似枝桠排列,故当地山民又称为桠山。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以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是红色革命摇篮,成就了中国革命史,留下了朱毛的大智大勇……
确实,江西不乏好山秀山,美山峻山,像铜钹山、齐云山、大觉山、大鄣山、鞋山、鸽山、西华山,还有地名:玉山、铅山、银山、莲花山……
四
我们再说说和山有关的地名。先说玉山,据民间考证,清康熙十年(1671年)编纂的玉山县志资料中发现,杜牧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里的杏花村就出自玉山。一位叫吴行固的老者查询了杏花村的相关记载。其中一处清晰地记载着:玉溪杏花村,作者:杜牧。
在《清康熙玉山县志》上还记载:杏花村在玉山县治西隅,其地临溪多杏花,故此而得名。旧时这里有少许客栈酒店,而舟楫多泊其溪河边,古人诗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指此地。纵观各地“杏花村”史料,作如此肯定叙述与具体地域描写的,绝无仅有,独一无二,所以,玉山冰溪镇的“杏花村”就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毋容置疑。
查阅杜牧50岁自撰的《墓志铭》,以及元代文人辛文房著的《唐才人传》,初步推断杜牧作《清明》诗的时间,是大和二年(也就是827年),26岁的杜牧高中进士第5名,但只被朝廷授予了九品弘文馆校书郎,后经尚书右丞、时任江西观察史的沈传诗推荐,担任江西团练府九品巡官。次年春天,作为巡官的杜牧奉命到江西玉山巡差,23岁就以《阿房宫赋》闻名天下的杜牧当时年轻气盛,加上北方人不适应南方气候,清明时节、天雨路滑、又急又渴,加之以杜牧当时的才华,给一个九品小官肯定不服,心情不好,怀才不遇,口渴情激之时,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经典悲怀诗句。
据说,一千多年前,玉山县城广种杏树,春天满城杏花开,漂亮至极;如今的玉山城,杏花村没有,杏花桥是新的,就连唯一留下的杏花门也被人为用砖块封死,历史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后人慢慢遗忘丢失。好在当下,玉山县正在杜牧当年的杏花村遗址,以明古城墙为中枢,建设8公里全国最长的沿河公园,希望再现清明杏花漫天的大唐盛景。玉山将再次用春满杏花开的历史风景,迎接更多的诗人到来。
铅山,历史上留有“铅山不让燕山秀,费氏曾同窦氏芳”的名冠。提起铅山不得不提提“铅山费氏”;“铅山费氏”崛起于明朝中叶,持续一百五十余年,先后走出进士六人,其中状元一人,探花一人,举人十四人,入翰林四人,贡生三十七人,国子监学生十七人,在明朝做官的达七十八人,清代六人,成为“西江甲族”“科第世家”,实属岀将入相、冠盖如云的家族。其中的费宏,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惦记过的名字。铅山还是辛弃疾的第二故乡,成就了“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山路风来草木香”的一代爱国大词家辛弃疾。辛曾经身为抗金将领,却流放在铅山,一直为未能为母国效忠征战疆场而痛惜。作为豪放派词人,虽然与苏轼共享宋代“苏辛”荣耀之巅,仍存几分壮志难酬的悲伤。有人说,是铅山成就了辛弃疾,也有人说,是辛弃疾辉煌了铅山。听到这些话,也许多少让人纠结,但可以肯定,这乃缘分。铅山厚爱辛弃疾毋庸置疑,辛弃疾爱铅山,其大量诗词歌赋足可证明。铅山立碑辛弃疾,辛弃疾也厚重了铅山文化底蕴。与山对话,与铅山对话,借山感怀是辛弃疾词源丰厚的原因之一。也足可证明铅山该属江南重镇,八衢通贾之厚福之地。
银山,德兴故名,以产银闻名,位于银城东北。据史料记载:南朝陈时,曾在今德兴市设银城堡,当与采银有关。隋大业年间(605-618),鄱阳郡副使张蒙游猎鄱口,在银峰山下得到一对银笋,发现了银山。也就是今天的德兴市银山矿。
莲花山与前三处山地名不同,它乃共和国将军甘祖昌家乡,因为解甲归田的故事留下一段传奇,如今《老阿姨》又漫展神州大地,夫妇二人在一个时代,树立不同的人生价值,留下这一段又一段佳话永垂青史,百世流芳。
江西山多,与山的传奇故事更多,而第五座名山在哪?个人以为,从为江西做出的贡献定论,“铜山”最当之无愧!虽它不秀美,也不峻峭,更无高巍,但它有着为国人自豪的骄傲,领跑亚洲铜行业的地位,是江西工业的领头羊,它座落德兴境内,属世界级大矿山。自从早于世界其它国家浸铜产铜五百年的张潜出现,这里的故事,这里的“铜山”就令人瞩目,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它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巨人,江西财富的象征,江西工业发展的象征,是江西独具特色的一大支柱产业。
江西的山是一部部巨著,江西的山是一幅幅画卷,江西的山是一首首韵诗,江西的山是一樽樽雕塑……
毛泽东阅览过这部巨著,留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雄略,王维留下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忧情;辛弃疾挑灯长夜,回眸她在灯火阑珊处的幻觉,江西的山是一座座美丽的山,是富裕的代名词,它储备了大量的金属,它珍藏了世界少有的稀土,它储备了大批竹木绿色原材,它镌刻了历史许多的名碑……而这些丰厚属于江西,属于中国,也属于整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