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歪带着老伴游苏州
拐弯抹角,穿廊过道,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可亭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我们老俩坐在亭子的凳子上静观。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壁石做成的。灵壁石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外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老歪不停地给我拍照,有时我们也请其他游客帮我们拍张合影。依依不舍地走出狮子林,急匆匆赶往拙政园。
走进拙政园,这里游人如织,三五成群,也有旅游团队。听导游讲,拙政园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风格疏朗,是中国最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同时,在中部花园山水处理上,“一池三岛”的格局成为了后世园林创作的范本。被世人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园林设计以水池为中心,亭榭楼阁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我们进入拙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我们来到的亭子是“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而香洲即位于这一水湾口之两侧。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从建筑物名称来看,也大都与荷花有关。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浓密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和远香堂等众多景点。
从中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洞门后,就来到了西花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
-在“卅六鸳鸯馆”北面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楼阁的倒影,这幢楼阁便是“倒影楼”。楼阁下层“拜文揖沈之斋”,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周先生纪念馆”。沈周是文征明的老师,后人将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合称“明四家”。到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着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并配有诗词。
我们坐在池边小息,有个年轻姑娘笑盈盈地走过来说:“我来给您俩拍个照。”
我们忙不迭地说谢谢。园林太大,我也实在走累了,不想再转了,夕阳偏西我们相携走出园林。一不留的购物街,老伴问我吃不吃小吃,回答是干脆的“不吃”。
我们旅游一般都不购物,吃住都很节俭。买不买进店饱饱眼福,进到一个卖丝巾店,游客都在挑拣各种价钱不等的丝巾,价钱确实便宜,三到几十元不等。有两个老夫妻一下子挑拣了一袋子三元的丝巾,可能是带给亲友的。我忍不住也挑了两条五元的。再往前走是卖丝质衣服的,我又拿起门口挂着的半短大红睡衣左看右看,图形和颜色都看着不错,价钱才十五元,我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问老板才知道是真的。
女老板急忙走上来说:“试一下?”
一试我还真能穿,老伴就鼓动着说:“买一件吧!”
“要买就买两件,再要一件绿的。”
装好衣服,老板说:“不给老伴买一件?”
老伴急忙说:“我的衣服多着呢!”老板还开玩笑说老头子是刁德一。
老伴笑着说:“我就是刁德一。”
当我们走进宾馆的小道上时,看到有卖蔬菜的,几天来吃菜很少,我突然有了想法,何不买点青菜,在电茶壶里煮一下拌方便面吃,再买一斤鸡蛋在水壶里煮一下,第二天带着当干粮。老伴一听说不行,怕旅店的人不愿意,他拗不过我,当下我就买了一捆苋菜,老伴严严实实地把菜装进袋子里,怕进门时被前台看见。当我们吃上苋菜拌方便面时可真解馋,直叫好吃。吃完饭,老伴悄悄地提上袋子又买回十个鸡蛋,洗净在茶壶里开煮,当水烧开时稍停一会,再按下煮一会,老伴连按三次,鸡蛋出壶了,我急不可待地剥开,连说:“真好吃,想再吃一个。”
“别吃了,晚上吃多了不好。”以后我们基本每天都买鸡蛋煮着吃,又省钱又卫生。收拾完碗筷,老伴要我穿上新买的睡衣展示,拍好照片发朋友圈。一夜无话,一早起来背上背包,带上煮的鸡蛋,我们奔赴下一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