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青春】大孝子(散文)

精品 【丁香青春】大孝子(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594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19发表时间:2017-10-27 20:31:11
摘要:以孝道为先

【丁香青春】大孝子(散文)
   “孝子”这两字说起容易做起难,但在西府镇前进村真正出了一个大孝子。
   一个儿女孝顺老人,似乎天经地议,孝顺三天、五天,十天、八天可以,一月、四十天也行,但他却放弃舒适优裕的生活,几年来坚持瞻养老人,照顾老人,这在前进村是独一无二的,在西府镇甚至岐风县也是屈指可数的。
   春风染绿了垂柳的长丝,花花草草也苏醒过来了。小鸟在长出绿芽的树林里喧闹着,燕子叽叽喳喳地也回到了它久别的故乡,寻找着巢窝。三月的天气把村庄、田野装扮的花枝招展;温柔的太阳,照射着路边的树木,沐浴着大田地里的麦苗。两位一老一“少”的老人,踩着晨曦,踏着水泥路面,呼吸着新鲜空气,谁能看出这个衣着普通的再不能普通,六十多岁的退休“老人”是陪伴着他九十多岁的老父亲在散步,在锻练身体,谁又能想到,他曾是省政府的副厅级干部。
   他叫权海亮,高高的身材,花白的头发,一张文质彬彬的面孔,两眼炯炯有神,朴素的衣着一看便是个普通的农村老头,但走起路来,却潇洒而利索,方显他独有的魄力,谁能把他和一个副厅级干部相提并论,谁又能想像,他还是一个大作家,曾发表新闻、文学作品三千多篇,专集就出了四部,且十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通讯员,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权海亮的父母亲都九十多岁,身体虽然硬朗,但都喜欢居住在农村的家里。“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如何将这种知恩感恩之心实施于行动呢?海亮常思索着。海亮子妹五个,都参加了工作,按农村人说法,都吃的是“皇粮”。他是老大,从部队普通士兵到考上军校,再转业到地方政府部门,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上了副厅级领导岗位,他有令人羡慕的工作,有显赫荣耀的地位。自古道:“忠孝难以两全。”可他想,自己年轻时为国尽了一辈子的忠,现在退休,咋也得为父母亲尽一下孝心了,海亮这样想着,也这样做着。
   海亮退休后,毅然回到农村,照顾起孤独在家多年的父母亲。海亮的父亲教了一辈子书,退休后闲居在家,他老人家喜爱书法,海亮就购买笔墨纸砚,让父亲练字;父亲爱听新闻和过去的事,他就常跟父亲聊起出国所见所闻。散步回来,忙给父亲沏茶倒水,扫床铺被,让父亲休息。冬天天气冷,他吃饭时把饭菜端到炕上,陪同父亲一块儿用餐。
   夏收后下了几天雨,雨后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给人以凉爽痛快的感觉,万物在雨后散发着清新的气味。海亮陪着父亲散步,老人发现路边一个小孩拿着一个黄澄澄的杏子吃,望了望,自言自语说道:“那杏真好吃。”海亮听到后,二话没说,骑自行车到七、八里外大街上,专门买来新鲜黄杏让老人品尝。
   老人爱看戏,海亮常常拿上小凳子陪伴老人看戏,天热,他忙买来草帽、扇子和矿泉水送给父亲,惹得身旁看戏的观众都“眼红”了,夸这位老人积下了德,要了个孝子娃。
   那天戏完后,海亮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晚上躺在炕上,脑海里浮现出《放饭》戏曲中的一些片段,演员那激昂而豪放的唱腔不停地在耳边回荡,他被剧情中的情节所感染,戏中主人翁朱春登遵老敬老的举动,时时敲打着他的心灵,那纯朴而善良的言行,使他久久不能入眠。他虽然不太喜爱看秦腔戏,但为了父亲高兴,一气陪看到结束。这时,他从窗户向外望去,淡淡的月光像一个多病的老头,时而躲在云下,时而探出头来;他想:当年的戏中朱春登高官履靴,都这样爱戴老母,孝敬老母,我要向他学习。
   不久,海亮妻子因胆囊结石要做手术,父亲知道后,一再催他回城去照料,他总是不愿去,怕老人有个闪失。最后硬是被老人“赶”和“骂”了回去。妻子刚出院,海亮又匆忙赶了回来,父亲常对村里人说:“海亮这娃乖,懂事,孝顺,对我们确实好。”一天父亲突然患病,海亮叫回姐、弟和妹。父亲在医院住了二十多天,他接屎倒尿,无微不至。老人在九十五岁那年仙逝后,海亮安葬了老父亲,又让弟弟、妹妹尽“忠”去了,自已则在家陪伴照顾老母亲生活。
   “海亮,你比古典中的二十四孝还要孝,现在青年人,如果有你三分之一都好了。”村上三叔银虎对海亮说:“三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银虎和海亮住对门,海亮对他影响太深刻了。记得有一年天下大雪,海亮的父亲不慎把脚崴了,海亮把老人背着上厕所;天放晴后,又背出背进地晒太阳,给老人穿戴衣服。
   父亲去世后,海亮对母亲更加孝顺了。老人衣服脏了,他挽起袖子就洗;老人炕筒灰积攒下了,他就找来工具掏;老人起床了,他忙把被褥拿到院子拍打,晾晒;老人下厨做饭,他便忙烧锅摘菜。老人爱吃搅团,海亮也随声附和道:“妈,我也爱吃搅团,”以此尽量满足老人的喜好。
   俗话说:“老人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这是形容那些嫌弃老人、不管老人的不孝子孙。可海亮对老人的照顾是无微不至。记得一次他母亲生病了,晚上为照看老人挂吊瓶,直到凌晨三点。第二天,海亮又为母亲下厨作饭。他的小孙女在广东出生快两岁了,妻子催他去看看,他却一直离不开母亲,终究未去看过孙女。妻子、儿媳妇在电话里说他心“瓷”得很(方言:心硬),他只是呵呵一笑,其实他心里一直都惦念着孙女呢!
   七月的天气炎热干燥,火辣辣的太阳烧烤着大地,吸取着大地仅有的一点点水分,使人心烦不安,人们坐在大树下,还不停地摇着扇子,就连树上的鸟儿,也躲的无踪无影。海亮的母亲,这位受苦过来的九十多岁的老人,是闲不住的,他背着儿子海亮,提上篮子,拿上袋子去拾麦穗了。
   海亮从外面回来不见母亲了,一打问,老人拾麦穗去了,他赶忙拿上喝的水,走了好几片麦地,寻找母亲,当找到老母亲时,他没有埋怨母亲,责怪母亲,还陪同母亲一起拾麦穗,边拾边聊,母子俩的衣服虽然被汗水湿透了,但他看见母亲开心的样子,他也非常快乐。
   拾完麦穗后,老人又要搂点收割机。割后的麦草,他规劝不住,便拉上架子车,拿上木杈和绳子,冒着高温,挥汗如雨,搂了一车又一车。用海亮的话说,老人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弟姐妹拉址大,一辈子太不容易了,以往我上班忙,没时间陪同老人,现在退休了,就该照管老人,只要老人满意、高兴,我就是累死累活也心甘情愿。
   晚上纳凉,海亮睡在院子里的简易床上,摇着大蒲扇,扇啊,扇啊!抬头看天,流星从树顶滑过,虫儿在墙角低吟,院中的花草和种植的艾,香气浓浓,给炎热的夏季,增添了几分凉意;回想一天的劳作,望着母亲卧室的灯光,他会心地笑了,一切劳累,顿时烟消云散……

共 25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温暖人心的好文章。孝,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是,岐风县西府镇前进村的权海亮虽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更是有身份地位有声望荣誉,但是,为了赡养老人,他时刻守在父母身边,毅然退休在家,在父母跟前做好儿子的本分,尽到做儿女的孝心,陪伴着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从父母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动的一点一滴做得面面俱到,既有耐心又有热情,日复一日,始终如一,令人称颂。作者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实细致的描写,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极尽孝道的如诗如画的画卷。作品题目就很暖心,很抓读者的心理,立意鲜明描述感人,结构条理,很完美的表达出了弘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和人格魅力所在,一篇弘扬正能量的佳作。感谢作者老师赐稿丁香,美文共赏,倾情推荐!【丁香编辑:庄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110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江山娇        2017-10-28 09:01:23
  温暖人心的好文章,一股清泉涌入心田。欣赏学习
2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7-10-28 22:33:33
  现如今孝子不多,作者这篇文章中的孝子能够日复一日地照顾孝顺老人,精神难难可贵,值得赞赏!!!
峥嵘岁月
23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7-10-28 22:34:30
  感谢作者投稿支持丁香青春征文活动!期待作者的美文佳作再次展现在丁香!!!
峥嵘岁月
24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10-30 08:03:41
  作者文笔朴实,提个小建议,要给跟评读者回复,这样才是完美。
25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0-30 08:44:46
  百善孝为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久病床前要尽孝等等这些名言至理在老师的佳作中一一展现,大孝子权海亮就是这些名言的践行者,更是传承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传播者,是让忤逆子汗颜的正能量人物。感谢闰土老师将这一孝感天地的人物介绍给广大读者,为发扬正能量起到了正面宣传作用。
26 楼        文友:娇娇        2017-10-31 17:23:02
  请老师给自己文章跟评回复一下,谢谢您的支持!
娇娇
27 楼        文友:樱雪        2017-11-02 13:29:37
  祝贺老师作品加精,期待更多精彩作品,很帮。为人就要像权海亮那样,将孝道铭记于心,人要失去孝心,那便是连畜生都不如。作品写意很棒,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28 楼        文友:娇娇        2017-11-02 17:00:58
  祝贺闰土老师作品复审加精!真棒!加油老师!
娇娇
29 楼        文友:庄稼        2017-11-02 18:23:08
  祝贺老师作品加精!真棒!问好!
30 楼        文友:闰土        2017-11-02 19:04:11
  对不起,农民很忙,很感谢各位老师点评,感谢加精,一人在家,忙忙乱乱,还要一天自已做三顿饭,稍闲了又要卖苜蓿菜。《自已出了一本散文,名曰"一把苜蓿菜"》真累坏了,以后注意跟贴。
共 32 条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