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九九”日登大风阁 (散文)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霜降已过,小雪即来,重阳是秋的最后一个结节,天高气爽也就满目风物萧瑟了。天是一天天凉下去,比如人,所以,自古规定重阳为“老年人”的节日,一年一度。也是谐音久久,取长寿之意。唐高适作《重阳》“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人到了暮年也就有“还会有谁来敲门?任由它官帽东倒西歪吧!”高适般的“无所谓”了。也就有了超脱,比如唐赵嘏的《重阳》,“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大有仙风道骨的况味,却是和这日子很合契的。或悲逝或惜今,虽老,就看你怎么活着。比如今天这帮人,乐呵呵的,当然,前提是曾经“官”过,今天还能“健走”。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多日的阴雨天过去了,今天是天蓝云白风和日朗,上午,市政府组织市机关退休老干们于北郊的汉城湖畔“健步”,我去了。一队队老人,在红旗的召领下攒步前行,从汉武帝立像出发沿湖边路向南结束于“大风阁”,总有四里多路吧。走下来,人也汗津津的。
汉城湖,因着一堆土,汉城墙遗存,而名,前些年政府拓宽了旧时的泄洪渠做了湖,辟成公园。那堆黄色夯土依旧,在公园的一角,突兀着唯一的历史真实。
活动的最后是攀登一座方塔,灰色的砖木结构的,这塔叫“大风阁”,仿汉制。登七层的“大风阁”,望两千年的柳绿枫红,西安,在世人面前引为自豪的便是“周秦汉唐”“西风长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大汉气概。汉,从刘邦芒砀山斩白蛇起义灭了暴秦,定都长安,歌出了那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大风歌》,从此,这么一个民族自称为“汉族”……唐宋元明清,一步步走来至今,华夏绵延不绝。这《大风歌》就写在“大风阁”的门首。
有意思的是,据说这重阳节也源于西汉。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一个残忍的恐怖的“人彘”的宫斗故事),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于是,到了今天,到了汉城湖,到了我,便登了这“阁”。
每年的重阳这一天都要有些响动,提醒我,你老了。一茬一茬的人呐……今天在老年人“健步”的队伍中,听他们“呵呵”:“在家闲着,带孙子呢”“趁还能走,多出去看看”“谁谁又不在了……”。我说我如今已经是“半傻子”了,我老婆总这么说我。他们说“你还傻?!”
世事难料啊,汉,前后四百年,到了汉献帝也只能让曹阿瞒“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汉亡。
想当年,如陈胜吴广,大雨倾盆道路泥泞,误期是死,造反也是死,“反了吧!”刘邦也反了。刘邦带领着释放了的役徒赶路,遇一大蛇,众人皆慌,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挥剑断蛇。刘邦,虽曾是个街头无赖,此时也英雄得让人击掌。最后,他击败项羽创立了汉朝,坐了皇帝。有谁还能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呢?
他们的画像和故事都在阁里。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也有年少时,也曾……当年的我呢?大风阁上凭栏北望,此时,只想吟唱一句李白的《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落叶随风,这时,头顶的太阳却是暖洋洋的。
2017-10-26
问候猿人大哥,重阳佳节,遥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