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荷塘“有奖金”征文】民以食为天(赏析)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民以食为天(赏析) ——读陆文夫的《美食家》


作者:晚茶清香 秀才,2057.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63发表时间:2017-10-31 22:10:29
摘要:《美食家》为什么选择“吃”这个主题,实质就是呼吁着社会的变革。追求美食的曲折的过程是一个中国社会由“革命”到“世俗”转变过程。社会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告诉人们: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味觉是一样的。因此,小说告诉人们:回归生活的本源,合理地对待人们合理要求才是正确的选择。

中篇小说《美食家》是陆文夫的代表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第一期。故事讲述了革命干部高小庭和资本家朱自治四十余年的浮沉纠葛,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通过这篇小说的阅读,我想,陆文夫之所以写这个问题,他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民以食为天。
  
   一、朱自治的美食习惯的形成,是一种文化的反映资本家朱自冶出租房屋为生,收入很多,一应事务又有经纪人代为办理,所以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想办法吃、喝、消遣。他不仅吃得又精又细,而且能把吃食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朱自冶生不逢时,他生活的时代赶上面了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时候,人们过粮食关,吃饱都成为问题,更谈不上又精又细。朱自冶及其“食友”们无处可吃,丢了魂一样蔫头蔫脑。朱自治为了吃上好菜而去旧政客的姨太太孔碧霞结婚。高小庭的改革造成饭店饭菜质量低劣也引起了许多干部、工人的不满,连老战友也责备他他毁灭了苏州的饮食文化。60年代初国家陷于贫困,饥饿威胁着每个人,朱自冶和高小庭一起偷偷去码头拉大南瓜。拉南瓜的时候饿得皮包骨头的朱自冶沉浸在对曾经享用过的美味的回忆里,居然在幻想中创造了一道名菜“南瓜盅”。朱自冶没有错。苏州的饮食文化是很丰富的。
   作者给我们的思考是:为什么这种文化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被挤压,被消灭,原因很简单,阶级成分说是危害。为什么后来,这个传统文化又被认可,原因也很简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文革”后落实政策,高小庭仍回苏州那家菜馆当经理。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小庭的思想也解放了,又把大饭铺恢复成名菜馆。朱自冶则摇身一变成为“美食家”,有好事者还借此机会成立烹饪学会,让他担任会长。在烹饪学会的成立宴上,高小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苏州的饮食文化养成了朱自冶的美食习惯,他对吃的研究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二、民以食为天,《美食家》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苏州美食文化的巨大魅力。陆文夫笔下的美食家是这样的对本地的美食所在了如指掌。哪里有新的美食,他们必然火速赶到。他们对美食的点评恰如其分。而这个美食家的典型代表就是朱自冶。他口袋充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资本家,可他全部的生命活动都只趋于一个目的吃。他“好吃成精”“从天上吃到地下,从河里吃到海里”。因为吃,而对穿戴毫无兴趣,对女色漠然置之。他牺牲睡早觉,不过是为了一碗“头汤面”,每天洗澡,则是为了有助消化。至于闲来看点书,也是为了研究吃经。他终于结婚是为了吃,一度分居也是为了吃,最后重圆还是为了吃,他从灯红酒绿的解放前吃到四化建设的新时期,“辛辛苦苦吃了一辈子”。他在吃的艺术上几于登峰造极,竟然具备品评“滋味中千分之几的差别”的能耐。因此在朱自冶流连于姑苏街巷寻觅舌间美味的生命历程中,我们记住了陆稿荐的酱肉马咏斋的野味采芝斋的虾子鲞鱼,深刻体会到苏州美食文化的韵。朱自治对吃的研究,就是苏州美食文化的精髓。
  
   (一)吃面的讲究
   如果是朱自冶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你就会听见那跑堂的喊出一连串的切口:“来哉,清炒虾仁一碗,要宽汤、重青、重浇要过桥、硬点”。一碗面的吃法已经叫人眼花缭乱了,朱自冶却认为这些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吃“头汤面”。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朱自治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汤气的面,他会整天精神不振总觉得有点什么事儿不如意。
  
   (二)喝茶的讲究
   朱自冶喝茶。吃喝吃喝吃与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朱自冶也不例外。他吃罢“头汤面”以后是一定要到阊门石路去蹲茶楼的。苏州的茶馆到处都有,那朱自冶为什么独独要到阊门石路去呢?有考究。原来那爿大茶楼上有几个和一般茶客隔开的房间摆着红木桌、大藤椅自成一个小天地。“那里的水是天落水茶叶是直接从洞庭东山买来的,煮水用瓦罐燃料用松枝茶要泡在宜兴出产的紫沙壶里。”他的这种喝茶的讲究让人们对苏州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喝茶不是单纯为了消渴,滋味深长的闲饮是可以助谈且带有几分雅意的。在美食家看来,应以和、清、静寂为茶之三味如芝兰蕙萱、松菊竹梅可喻人品可言心志,令人神融心醉。
  
   (三)吃菜的讲究
   朱自冶和他的吃友们除掉早点之外,是决不能单独行动行动时最少不能少于四个。最多不得超过八人这是由吃的内涵决定的。因为苏州菜有它一套完整的结构。比如说开始的时候是冷盆接下来是热炒,热炒之后是甜食甜食的后面是大菜大菜的后面是点心。最后以一盆大汤作总结。这台完整的戏剧一个人不能看只看一幕又不能领略其中的含义。所以美食家们必须集体行动。苏州地区这种文化积淀下来的精致饮食使之与众不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的饮食文化。而小说中提到的新聚丰菜馆原名聚丰园的出骨八宝鸭、义昌福菜馆的素黄雀、王四酒家引进的常熟名产叫花鸡、观振兴面馆的咖喱蛋汁排骨面、蜜汁蹄膀面、黄天源糕团店的苏式糕团、采芝斋的松子枣泥麻饼、苏式月饼、芝麻酥糖、卤汁豆腐干等等更是让我们垂涎欲滴大开眼界。提到吃菜,不得不提的是朱自冶的妻子孔碧霞如同电影开幕般亮相的那桌“百年难遇”的丰盛酒席前面的与之相比算得上是小巫见大巫了。在这顿“便宴”里仅仅提到的菜名就令人叹为观止。有剔心莲子羹、桂花小圆子、藕粉鸡头米、芙蓉鸡片、雪花鸡球、菊花鱼、松鼠桂鱼、蜜汁火腿、翡翠包子、水晶烧麦、蕃茄内蒸清炒虾仁、天下第一菜即锅巴汤、三套鸡等会友们边品尝边听朱自冶和孔碧霞介绍有的菜连他们这些吃友们都是闻所未闻因此夫妻俩赢得不断的赞赏。品尝完这“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美味后名扬天下的苏州菜也在广大读者面前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四)吃的选择
   朱自治吃饭也是别具一格,也和写小说一样,下一篇决不能雷同于上一篇。所以他既不上面馆,也不上菜馆而是上酒店。中午的一顿饭他们是以品味为主,用他们的术语来讲叫“吃点味道”。所以在吃的时候最多只喝几杯花雕、白酒点滴不沾他们认为喝了白味觉迟钝,就品不出那滋味之中千分之几的差别,晚上可得开怀畅饮了。一醉之后可以呼呼大睡,免得饱尝那失眠的苦味因此必须上酒店。但苏州的酒店卖酒不卖菜,最多备有几碟豆腐干、兰花豆、辣白菜之类。朱自冶们的晚饭既然喝酒就得吃菜。于是苏州小吃进入了读者的视野。其中有陆稿荐的酱肉、马咏斋的野味、采芝斋的虾子鲞鱼、某某老头家的糟鹅、玄妙观的油氽臭豆腐干等等。苏州的小吃不是由哪一爿店经营的。它散布在大街小巷桥堍路口。有的是店有的是摊,有的是肩挑手提沿街叫卖的。如果要以各种风味小吃来下酒的话,那就没有一个跑堂的能对付得了,必须有个跑街的到四下里去收集。苏州人的这种讲究精细,小食点心样样细致美味,让食客永远存着一点回味和思念。也正因为如此苏州小吃冠以“中国四大小吃之一”的称号。苏州物产丰富,饮馔精美,形成了苏州小吃这一特殊的苏州美食文化。
  
   三、民以食为天,《美食家》为什么选择“吃”这个主题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小说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吃”的问题,实质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只有发展了经济,美食文化才有它存在的土壤。小说中的“我”高小庭与朱自冶的对立到和谐,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关心是经济的改变,也有政治地位的改变。“吃”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成为社会发展的问题。问题的提出首先是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生活得不到改善,社会制度再好也不能够唤起老百姓的支持,因此,改革,摆在人们目前,非该不可。其次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了,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美食文化才有它存在的土壤,才有朱自冶这样的美食家的生活空间。过去饥饿威胁着每个人,朱自冶和高小庭一起偷偷去码头拉大南瓜。拉南瓜的时候饿得皮包骨头的朱自冶沉浸在对曾经享用过的美味的回忆里,居然在幻想中创造了一道名菜“南瓜盅”。朱自治偷偷地“吃”一次,还找不到食材。“这就苦了朱自冶啦!他吃了四十多年的饭,从来就不是为了填饱肚皮,而是为了“吃点味道”。这味道可是由食物的精华聚集而成的。吃菜要吃心,吃鱼要吃尾,吃蛋不吃黄,吃肉不吃肥,还少不了蘑菇与火腿。当这一切都消失了的时候,任凭那孔碧霞有天大的本领也难以为炊”《美食家》为什么选择“吃”这个主题,实质就是呼吁着社会的变革。追求美食的曲折的过程是一个中国社会由“革命”到“世俗”转变过程。社会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告诉人们: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味觉是一样的。因此,小说告诉人们:回归生活的本源,合理地对待人们合理要求才是正确的选择。

共 35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条有理的作品赏析,层层递进地分析了陆文夫代表作《美食家》这部中篇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小说讲的是懂得“平等自由”的高小庭因解放前总为美食家朱自冶买美食而倍觉屈辱以致翻身后处处刁难朱,最后却在文革时跟朱沦落一起的故事。主人公朱自治讲究吃食,吃面喝茶吃菜都要讲究,体现了苏州人精细的特点。小说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发展带来饮食文化的繁荣,“吃”已然成为社会变革的象征。美食家对于吃的如此在意,不是单纯为了口腹之欲,而是一种品位和追求。小说主题是回归本源,倡导尊重人的正常需求。这篇赏析结构严谨,分析独到,语句精炼,主题鲜明,推荐学习共赏!【编辑:童霓】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童霓        2017-10-31 22:11:02
  晚上好,欢迎参加荷塘征文活动!
Take my breath away.
2 楼        文友:童霓        2017-10-31 22:12:35
  虽然不了解那种饮食方式,但是好向往的样子~
Take my breath away.
3 楼        文友:童霓        2017-10-31 22:13:08
  感谢赐稿,荷塘有你更精彩!
Take my breath away.
4 楼        文友:牙牙吉祥        2017-10-31 22:54:45
  欣赏学习佳作!点赞 感谢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1-01 06:14:54
  深刻独到,层层递进,紧扣主题。感谢老师参加征文!欣赏学习精彩赏析!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6 楼        文友:天龙        2017-11-01 19:31:59
  感谢老师参与荷塘大奖赛,期待老师更多精彩哦!!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