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忠魂永驻汨罗江(小说)

编辑推荐 忠魂永驻汨罗江(小说)


作者:文坛楚辞 童生,69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2发表时间:2017-11-02 12:42:05


   一、河泊潭江边寻父
   天蒙蒙亮,晨雾笼罩江岸。翁爹急匆匆地来到屈原的住处。屈原睡房的窗口还透出微弱的灯光。他便轻轻地敲了敲大门,门是虚掩着的。翁爹推门而进,轻声地喊:“女媭,女媭。”不见人应。他又敲了敲女媭的房门,门也虚掩着。他推开门,只见女媭和衣睡在床上。
   “女媭,女媭!”翁爹站在门口喊了两声。
   女媭突然惊醒,坐起揉着睡眼,下床走近门口:“翁爹,您这么早来啦。”
   翁爹指着手里提的小木水桶:“这里有几条青背鲫鱼,是从三家墩的深水潭里捕到的,给大夫补补身子。”
   “谢谢翁爹!”女媭忙接过小木桶,“父亲这几天不思茶饭,神情恍惚,彻夜不眠,反复吟哦《离骚》。”女媭指了指父亲房间,“现在灯还亮着哩,准是还没睡。”女媭放下小木桶,急忙走向父亲房间。推开门,只见书案上浑黄的油灯下,一卷《离骚》只有最后两简没卷好。上面的词句跳入了她的眼帘:“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即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女媭看后大吃一惊,连声大喊:“父亲,父亲!”无人应。她急忙转身跑向马棚,白马不见。她再回房,父亲的佩剑也不见了。她清楚,自从离开郢都这近十年里,所有的随从都先后离去,只有白马佩剑随身不离,被他视为自己女儿一样的“亲人”。近日,传来郢都被秦所克的消息,父亲神魂不定。女媭突然感到情况不妙,于是走近站在房中的翁爹,哭丧着脸:“翁爹,父亲肯定去河伯潭那里啦,怎么办?”
   “不急,我立马找几个人驾小船沿江去找。”翁爹急转身去村庄里邀人去了。
   小鱼船在江中急速飞行,女媭向着朦胧的江岸高声大喊:“父亲,父亲,您在哪里?”
   鱼船很快到了河泊潭。这时天已放亮,晨雾渐渐收没了。河泊潭岸上,白马向着江中一声声嘶叫,前蹄不停地刨着草地。女媭、翁爹急忙跳上岸,白马更是高声嘶叫并又不停地打着响鼻,似乎在告诉他们什么。屈原的佩剑挂在马鞍上。女媭双手张成喇叭筒,向着凤凰山远处高喊:“父亲,父亲,你在哪里!”翁爹清楚屈大夫只怕是……“女媭,不必喊啦,这么早你父亲不会到凤凰山上去打扰村民的。”
   女媭脑子里突然蹦出《离骚》最后一简上的“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她想这是父亲有意所示。于是,她面向江面跪在草地上放声痛哭:“父亲,父亲,您不该如此离开我,离开那些亲近您的村民‘渔父’啊……”
   翁爹急忙吩咐小山、大亮两个驾船的小伙,赶紧向下游划去,他站在船舱中注视观察江面,女媭站在船头大声地呼喊着。
   其时,洞庭湖西水渐涨,江水几乎滞流。小船划到湘江边的沉砂港处,仍不见屈原的身影。于是翁爹吩咐逆江而上,边划船边齐声大喊:“屈大夫,您在哪里,同我们回南阳里啊。”喊声不断,船飞如箭。
   (后人在此立碑修亭以纪念屈原,现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此是后话不提。)
  
   二、凤凰山彭氏族悲情
   女媭的喊声惊醒了彭四爹。他是凤凰山最大的村落彭氏族的族长,也是屈原笔称“渔父”的众者之一。彭四爹急忙来到江边,看到翁爹的小船大声招呼:“翁爹,翁爹,你们这么早是在忙啥啊,上岸来歇歇。”船靠岸,翁爹跳上船:“四爹,把您惊醒啦。”
   “没啥,到了我这一把年纪,早晨贪不了床,听到有喊声便来啦,是不是出什么事啦?”
   “屈大夫不见了,寻他。”翁爹语气凝重。
   “不见了?”彭四爹一惊,稍一沉思;“上月十五,他还来啦,我们留他吃饭,他不肯说是下次来吃,我们并约定这月初一定来喝两盅。我们鱼肉酒都准备好了,不见他来,还正在纳闷哩。”彭四爹用疑惑的眼光望着翁爹。
   翁爹悲愤地告诉彭四爹。“郢都被克了,楚国亡啦!他可能殉国啦!”
   彭四爹一惊,默默地点了点头,他似乎明白什么:“既然是这样了,您等一下,我去邀人,一定要把屈大夫找到。”
   不一会,彭四爹带了一帮人急匆匆赶来,还举了一面黑色框边的红旗,带了锣鼓:“翁爹,我们出动十五条渔船,每船五人,荡桨在后,两边两人用桡子划船跑得快,再在一只船上插上这杆旗子,打鼓鸣锣,这样就告诉了沿江十几个村子的村民,以便大家一起来找。”
   “四爹想得真周到,好,好这样就不怕找不到屈大夫了。”翁爹想了想与彭四爹商量:“您再费心组织些人,在入湘江口处用竹杆和大网把江口栏住、守住。”
   “好,好,放心,立马行动。”
   “还有,这匹白马托您照管,选一个会骑马人准备随时和我们联系。”
   “放心,好,这样做没问题。”
   女媭取下父亲的佩剑,流着泪拍了拍白马的头,只见白马眼下也有两道长长的泪痕,女媭忙回到船上,无神地望着江面。
   十六条船,分三行横排江面,急速向上游划去。女媭用沙哑的声音不停地喊着,排在中间的一条船上鸣锣打鼓,打捞船队,气势非同一般。
  
   三、白娭毑江边哭魂
   白水凼是江边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大村落,白娭毑家紧靠岸边。
   当打捞船队临近白水凼时,村民听到锣鼓声都空门而出聚集江边。当得知屈大夫沉江的哀事时,人们痛哭流涕,白娭毑最是伤心,跪在地上拍打着地面,号啕大哭。她想起了屈原大夫几乎每月初一、十五去河伯潭时必经他家门前路过。一次突然下暴雨,屈大夫站在阶基躲雨,把自己的长袍披在白马身上,白娭毑见状忙取出一领蓑衣盖在白马上,把屈大夫的袍取下凉好,然后烘干。屈原很是感动,后来屈原每次路过总要下马进屋问候。最使白娭毑感动的是屈大夫看到她快十岁的孙子还光着屁股蛋子,成天只是玩耍,心里不舒服。于是,带来了几片竹简,一只毛笔,一小节墨,告诉小孙学字。后来白爹也照着样削了不少竹简,把孙子写字,可竹简变形写不成,屈大夫又耐心告诉制简的方法,用火烤出竹简的油水,再用冷水一泡就行。就这样屈大夫每来一次就教她小孙子写字,小孙子聪明,喜欢上了写字。现在已在“贤学馆”上学了。
   这样一位爱民如子,近民如亲的朝廷大官,怎么不受人们尊敬?如今他没了,怎么不叫人痛心疾首?
   白水凼村也跟着出了十几条渔船参加了打捞队伍。
   后来,人们把这恸哭屈原的地方叫“哭魂墈”。并面江修建一堵照墙,上书三个大字:“哭魂墈”,以示纪念屈原,这也是纪念屈原景点之一。
  
   四、“贤学馆”江岸哀祭
   打捞船队一路上行,离鱼街村还有近一里路时,村民们得知信息全都来到江边。
   鱼街是沿江上下十几个村落捕鱼、鱼贩集散地,故称鱼街。集居百十户人家。
   “贤学馆”周先生听到噩耗,忙取下学堂门口的两扇门板,写下了两个大字,“哀”“祭”,带领几十个学生抬着门板来到江边。
   “贤学馆”如今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影响的学馆,说起“贤学馆”,还得说屈原。
   屈原“行吟江畔”来到鱼街,集居这么多人家没有一个学堂,众多孩子只是嬉戏玩耍,于是他访问了族上头人周爹,建议办一学馆,周爹见屈大夫如此诚心用心,重视文化,于是邀来族人商定此事。不久学馆办成了,屈原又到了“凤凰山”拜圣的日子来到鱼街,见学馆办成了,很高兴,并把准备好的银两捐赠学馆,还应请给学馆题写了“贤学馆”馆名,屈原还承诺以后定来讲学。
   现“贤学馆”不到六年时间已有学生近八十人,屈原为地方文化发展功盖于天。
   为纪念屈原,就在屈原安葬后鱼街人在临江处修建了一座“哀祭门”,人们都经此门出入江岸不忘屈原,这也是纪念屈原景点之一。
   鱼街村出动二十多条渔船,在其中三条鱼船上举旗,安放锣鼓。
   就这样,打捞的船队更增声势了。
  
   五、斗半湾威震渔霸
   斗半湾是汨罗江江岸湾凹形成的一个水域湾,足有一斗半田亩大,故名斗半湾。岸上茅蓠竹舍中住有十来户渔民,以捕鱼为生。这里靠江近湖(洞庭湖),鱼源充沛,加之渔民勤劳捕技高巧,渔业还算可以。可却是渔霸涶涎施威掠取的对象。
   一日,屈原去河泊潭经过斗半湾,“渔父”宋爹捕鱼回来正在晒网,看到屈大夫忙上前拉住白马缰绳:“屈大夫,下来歇歇,我今天正好捕到一条肥鲤鱼,足有四五斤,上个月你不是答应到我家吃鱼喝酒的吗,今天来喝两盅”。
   屈原跳下马:“真不好意思,劳你牵挂费心,好,喝两盅”。渔父一边拴好马,一边交待女儿煎茶,准备煮鱼,随而陪屈原在门前坪地坐下闲谈。这时,只见熊渔霸腥红着双眼步履跄踉地走来了。宋爹忙上前招呼:“熊霸哥来哒,这边请坐。”
   渔霸走向板凳,瞟了一眼屈原,未予理睬,坐下。
   宋爹:“渔霸哥,你今天来此,有何贵干啊?”
   渔霸语气僵硬:“收鱼税。”
   宋爹:“前两天你不是收去了吗?”
   “前两天是前两天,今天是今天,没什么客气讲的。”渔霸横蛮地说。
   宋爹:“眼下是捕鱼淡季,实在难捕到鱼,请你高抬贵手,宽限几日吧。”
   渔霸生气地:“你真是吃了灯心草,说轻巧话,你不交钱,我去喝西北风呀!”他看见桌上的鲤鱼,“就把这条鱼给我算了”,欲来提鱼。
   屈原坐在一旁实在听不下去了:“渔霸哥,这渔税钱可是上司差派?”
   渔霸大言不惭地:“不是。”
   屈原忍住气:“可有上司的公文?”
   渔霸傲然无耻得意地:“嘿嘿,我就是上司,我的话就是公文。”
   屈原生气地:“如此说来,都是你个人所为啰。”
   渔霸趾高气昂:“是又怎样?”
   屈原紧问:“难道你就不怕官府?”
   渔霸得意地:“官府?哈哈。”指着屈原,“我看你是有些迂腐吧!”
   宋爹补言,“郡主是他的亲戚。”
   渔霸指近屈原,“听见了吧”。
   屈原气愤地,“郡主就不怕朝廷?”
   渔霸:“哈,我刚才还以为你迂腐,原来你是个大活宝,笨蛋。朝廷?朝廷内除了那个不识时务的屈原以外,看来你要第二个大活宝,告诉你,我们的道上直通朝廷。”
   屈原耐着性子劝告:“常言道,人做事,天在看,难道你就不怕报应?”
   渔霸粗蛮地:“你是什么东西,敢如此跟我讲话?”欲冲向屈原。
   屈原撩开袍摆,露出剑鞘,宋爹急忙拦住渔霸:“莫生气,他就是屈原大夫”。
   渔霸一惊,忙收剑凶气:“你……你就是屈……屈大夫?”
   屈原正义凛然地:“正是,回去问问你们郡主,我是什么人,要他们洁身自好,不可做眜心之事。”
   渔霸胆怯了:“是,是。”转身欲走,又回头望了一眼桌子上的鱼。
   屈原站起来严厉地:“请你听清楚,这些贫苦的渔民你别再欺霸啦,多积点善德,不然你会没有好下场的。”
   渔霸连声:“是,是,不敢不敢。”怆惶离去。
   屈原抽出佩剑一大节,又狠狠地套进鞘,望着渔霸去的背影气愤地自语:朝纲不正,邪恶丛生,黎民遭难,国破无日。
   宋爹见屈原生气忙打圆场似的:“屈大夫,不生气了,我们把这鱼煮了,喝两盅。”
   屈原语气肯切地:“谢谢宋爹,今天就不吃了,这种人要吃的鱼,吃了没味道,改天我再定来吃你捕的鱼。”
   宋爹愧意地:“那,那,今天不好意思,好,好,改天定来。”
   屈原骑上马向宋爹一个抱拳:“再会,捕鱼注意风浪,安全啊。”
   自此,渔霸真的不敢欺凌这些渔民了。斗半湾的渔民,对屈原的感情异常深厚,每每屈原经此,总要强行塞两鱼给他带回。今天听到屈原殉国的噩耗,全村的十几条渔船一齐开出半斗湾参加捕捞。
   后人为了纪念屈原,赞扬屈原的正义精神,把“斗半湾”改叫“斗霸湾”,是纪念屈原景点之一。
  
   六、驻歇亭毅然拒请
   清泉村也是紧靠汨罗江边的一个大村落,聚居着刘、吴两姓为主的百多户人家。村里有个名庆四的九十岁老人,他好做善事,搭桥补路,只要是对人有益的事,他就乐意而为。村人称谓时免去周姓,尊呼庆爷。江边大路是南北主要通道,庆爷自已动手,发动自家子孙,用竹子做柱当梁,稻草盖顶,在路边搭起了一个亭子。亭中用土砖砌了八个小墩。他亲自用稻草编了八个蒲垫放在上面,供行人歇气做坐凳。他还从山坡上用竹子引来一线泉水,在亭边放了一个小缸,用竹子锯成了几个小竹筒,供人喝水用。他的善举深得人们称道,人们把这亭叫做“驻歇亭”,即行人驻步进亭歇歇。庆爷每天横着拐杖(拐杖不柱手中,而横在腰间),来亭中坐坐,望望江景和行人闲谈闲谈。
   一日,也是第一次屈原行吟经此,恰遇庆爷来到亭旁。屈原见年长老者连忙下马,上前作揖问安。庆爷还是第一次见到骑马的人经此,他端祥一下屈原,见此人年岁虽也不小,但气宇不凡,忙双手抱杖作揖:“客官,请进亭稍歇吧。”
   屈原把马拴在竹柱上,抬步进亭,和庆爷攀谈,有说有笑很是恰和,自此,屈原每每来此总要和庆爷谈上一气功夫。
   一日,屈原与庆爷正在亭中闲谈,江中从上游飞来一只小船,从小船上上来五个衣着不俗的人,抬着两口不轻的木箱,急匆匆来到亭中。一人走近屈原,深深一揖:“屈大夫近来无恙?”

共 891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郢都被秦所克,楚国灭亡。翁爹送来鲫鱼给屈原补身体,惊醒了屈原的女儿女媭,他们四处寻找,不见屈原,只有白马佩剑在河伯潭边。人们痛哭流涕,自发组成打捞船队,一路寻找,声势渐增。每到一处,都有屈原刚正不阿为民做主的感人故事。在利益面前毫不动摇,在淫威面前不变声色严厉斥责,为国为民,无所欲求,不随波逐流的高风亮节一一体现。屈原爱国精神传芳千古,日月同辉。小说语言自然,故事娓娓道来,人物形象鲜明,把屈原的爱国爱民之心一展无遗。欣赏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老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7-11-02 12:42:47
  问好老师,祝您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