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团堡特色民居建筑典型剖析(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团堡特色民居建筑典型剖析(杂文)


作者:黄金山 进士,8899.8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21发表时间:2017-11-04 07:41:32
摘要:民居乡情

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显示了当时村落布局和建筑情况,说明依南北向轴线、用房屋围成院落的中国建筑布局方式已经萌芽。先秦(公元前二二一)时代,“帝居”或“民舍”都称为“宫室”;从秦汉起,“宫室”专指帝王居所,而“第宅”专指贵族住宅。汉代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住宅称“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称“舍”。近代则将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
   在我们团堡古镇的民居中,一向有勤俭自强、诚信经营而富甲起来的人。在家乡修建的深宅大院,成为山村民居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我地古镇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以木构砖石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由这种四面围合,各房之间用墙来连接起来形成的封闭式院落,使建筑形成一个“口”字形。 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撮箕口”,加上围墙。形成独具特色的又有各自的建筑风格,配上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祥辞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进入庭院,尤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下边我们仅仅根据原有的民居遗迹和久远的记忆,对我们古镇附近几所大型的民居建筑作一个简单的解剖,略见一斑!
   一 冉作霖住宅。冉作霖是上世纪30年代的大富,任当地民团总,居室原址位于团堡去恩施的大道左侧,离古镇大约2公里的晒田坝村。他的居室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2500平方米。背靠青山绿林,面临弯曲的河流。团堡河流经那里绕环成一条玉带。半包围着他的房屋。有“玉带缠腰”的格局。占有独特的地利。
   房屋建筑面积足有1000平方米。正房一字排列8间,长40米,进深24米,两层楼高8米。左右厢房各4间,成对偶状,长24米,进深12米,构成大小房屋80多间,三方的房屋工稳的构成“撮箕口”状。外部建筑材料全是用刻印有“冉记”的耐火青砖砌成,墙面厚90厘米,最厚处120厘米。中间的地坝用大青石板铺成,打磨很精细,有120平方米,一次可摆30桌宴席。正屋和两边厢房墙面用精石灰抹粉得十分光滑,檐口用暗红色油漆涂染,加上青蓝色的镶边,很艳丽夺目。屋顶用一色的青瓦覆盖,用石灰浆跺脊,很坚固。厢房对河岸的一面窗户成长方椭圆形,宽1.5米,高2米,中间用“万”字格花纹装饰,窗户用天蓝色突然,很悦目。远远看去,好像英国的教堂模样。石地坝前边是一条大青条石砌成的保坎,长50多米,厚度1.5米,构成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固石墙。确实能起到保安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石墙保坎外边是水井和常年不干的活水田,宽约20米,是一道天然防护沟。
   左厢房后边是特殊猪圈,设有地下机关和暗道,可以与外边沟通。暗道斜上大约200米的地方,地势平稳开阔,修筑有一排长30米,高1.8米的坚固木板房,大小有20多间,是用来驻扎外地客商的简易居所。(也可驻兵。)右边厢房后边有仓库,马圈等设施。
   室内布置清新简洁,大门两边有精刻的对联,正堂上挂有中堂和匾额。客厅里摆设四把油漆的大木椅,雕有龙凤呈祥图案。显得富裕阔绰豪气。
   冉作霖的住宅的特色在于选址开阔,设计周全,布局工稳,建筑坚固,装饰色彩艳丽新颖。
   二 冉德卿院子 。冉德卿是上世纪大地主,此大院位于沙地沟村4组,离古镇约3公里。建于民国初年,选地开阔平稳,背靠林木葱郁的大树林,面向玉屏直立的老鹰岩,门前一条清澈的溪流,流水四季不断。
   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主体为杂木结构,正房明三暗五,东西厢房各三大间,厢房两边有狮子檐口,书斋楼,绣花楼遥遥相对。正屋与厢房有1.5米的街沿,构成走廊。四壁用石头切成的围墙包住,围墙四角有朝门,大青石料的门柱,刻有阴刻对联。直通外面的水井。屋顶用青瓦后盖,用石灰凝固粘接。正门为牌坊模式,刻有对联,上方刻有诗词。西围墙下有三米见方的鱼池,养有观赏鱼。正院内设有花台,栽有四季鲜花,常开不败。经济基从堂屋出来,下5步石梯就到地坝。地坝用青石铺平,打磨精工,滴水三方均有阴沟通水。沟宽80公分,深70公分,养有乌龟为水沟清道。正堂内挂鎏金匾额三块,两边柱头上挂有鎏金对联三幅。两条宽大的秦凳摆在两边。显得阔绰大方。正房耳间分东西套房,内为卧室,外为客厅。厨房设在西边正暗房内,配合的有煮酒作坊。东院设有骡马圈和保安碉楼。西院有果园,种植多种果木。院墙外壁设计有蜂房,常年有十多桶蜂子。养有黑犬护家。整个建筑的窗户全是精工的万字格和汉文格,古色古香。屋檐下挂有鸟笼,养有八哥,画眉,黄鹂等。
   冉德卿的住宅的特色在于布局完美,设计细密,建筑精工,有浓郁的书卷气,实用性强,富有乡村院落的生活气息。
   三 甘绩熙故居
   甘绩熙故居是一座富有特色的民居,位于箐口村,离古镇约10公里。此宅院建筑于清代末年,大约是光绪年间(1905年),甘绩熙少时在此居住。后来参加武昌首义,作战英勇,成为名震一时的将军。后来由政府在宅院大门口立有石碑,上刻“将军第”三个漆红大字。
   “将军第”选址平稳开阔,坐南朝北,背靠长岭青山,面对肥沃良田,四周竹树环合,门前丹桂飘香。环境优雅安静。
   踏上7步石梯进入,正面有朝门。朝门高约三米,宽约2.5米,石木结构,立柱坚牢,石板铺道。朝门上中挂有匾额,大书“礼仪传家”四字。朝门左右两边是甬壁,宽约3米,呈对称。油漆得很光滑,上面绘有山水图案。甬壁链接围墙,石头砌成,上盖青瓦。围墙包围着整个院落,独立成户,十分安静安全。
   进入朝门,走过约20米的石板地坝,上七步台阶,穿过2米的走廊,就进入正屋大厅。正屋四大间,占地约200平方米。
   全是坚硬的木料装成,窗花古朴典雅,做工精细。客厅堂屋正中高挂书写的古人名言中堂,对联精致。屋内陈设简朴,颇有条理。
   两边厢房对称,三大间排列,两边各有天井一口,条石镶嵌得很牢固。暗道通水。有两个花台,四季鲜花开放。厢房里设有书房,娱乐室。厢房后还有厨房,仓库,牲口圈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很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屋顶上龙檐装饰,有“二龙抢宝”图案。
   甘绩熙的“将军第”住宅的特色在于选址地势平稳,建筑精工,设完美细密,装饰典雅古朴,乡村院落的生活气息浓厚,适合少年课读和老人修养居住。
   综上所述,古镇的民居院落在选址,建筑,设计诸方面都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只是随着主人的身份,学识,人生经历而显示出不同的差异。
  
  
  

共 27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团堡乡的民居特色。作者选取了三个民居进行描写,{冉作霖、冉德卿、甘绩熙的故居}展现了民居中的主要特色。勤俭自强、诚信经营。文章脉络清晰,有总有分,归纳得当,欣赏学习了!【编辑 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17-11-04 08:14:52
  说明文不好写,容易弄成个流水账,此篇段落明晰清楚,分和自然,很不错的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17-11-04 21:39:07
  谢谢远近大师编辑,这里您最辛苦!最勤劳!最对作者负责!问好
活到老学到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