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跨越与回眸征文】携一壶美酒,于曲水流觞处不醉不归(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跨越与回眸征文】携一壶美酒,于曲水流觞处不醉不归(散文)


作者:刘懿波 布衣,43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38发表时间:2017-11-07 15:11:19
摘要:陶醉于曲水流觞的醇香,倾听“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美丽传说,数千年的情结到底从何而来……

携一壶美酒,于曲水流觞处不醉不归
  
   刘懿波
  
   陶醉于曲水流觞的醇香,倾听“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美丽传说,数千年的情结到底从何而来……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满族、壮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等24个少数民族,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最早的清明源于节气,其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关联。追寻历史的痕迹,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人改火的习俗。
   徐颋《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汉 ,废於魏晋以后,復於隋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春三月,仲春与暮春之交,冬至后的第108天为清明,正值改火时节。而改火之际,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只能冷食,寒食节由此而来。
   《论语.阳货》:“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可见,古清明时素有扫墓祭祖之传统。秦汉时代,祭扫坟墓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之中。
   后来,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不仅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连寒食节原有风俗活动如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觞。”清明节踏青便与这“元巳”二字密不可分。元巳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此日临水祓除不祥,曰“修禊”。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又称“重三”“春禊”“曲水流觞”之俗。主要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亟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约从唐代开始,清明祭祀节吸收了这个较早出现的节日。
   晋代陆机诗云:“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作为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之一,是华夏儿女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自古官方文书正式规定,清明节间放假,这项规定至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节已具有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根据国务院2017年放假时间安排通知,今年清明节放假三天,高速公路免费三天,免费通行的车辆范围为行驶收费公路的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为回乡祭扫和踏青提供方便。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弘扬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然各地风俗不尽相同,就祭扫时间而言,有前十后八及前十后十等多种说法,但湘中地区多以前三后四之说为准。祭拜时间就在中午以前,过时则视为不恭。由于午后阴气过重,亦为不吉。
   清明球也很有讲究,球下飘着的纸钱,条数和每条上面的铜钱数,宜多不宜少,这就如同票面的大小,足以证明你对先祖奉上礼金的多少。
   “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这是当地必备的节日良品。地菜子即荠菜俗名,性味甘、凉,入肝、脾、肺经,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清晨采上一把新鲜地菜子煮上三个土鸡蛋,赛过仙丹妙药。
   荠菜食疗方法很多,可炒,可煮,可炖,可作馅,均鲜嫩可口、风味独特。三月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能名。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挂山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感恩的具体表现;踏青品酒乃开阔心境、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佳径良途。
   寒食节里晋文公一把大火,将介子推烧成了爱国忠君的经典;上已节中,王羲之的妙手又把一代书圣的美名定格成不可企及的永恒。
   今春的清明,定然携一壶美酒,告慰先祖、谕示后人,于曲水流觞处不醉不归……

共 17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中心明确,引经据典,紧紧围绕“清明”阐明祭祀、踏青的由来和意义!定然携一壶美酒,告慰先祖、谕示后人,于曲水流觞处不醉不归。最后一段文字,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前后呼应的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意境深邃!拜读荐阅,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绿野社团,祝福冬安笔健,佳作不断!【编辑 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鹦鹉        2017-11-09 10:15:03
  拜读佳作欣赏,朴实的文字阐释了清明祭祖的意义,让读者对清明这个传统习俗有了深刻认识。感谢赐稿绿野,问好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刘懿波        2017-11-09 11:37:35
  谢谢佳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