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承德避暑山庄(散文)
今天,有幸站在这几百年屹立不倒、熠熠闪光的八角九层佛塔面前,还真是“根自皇恩浩荡,源自永佑绵长”!
永佑寺的山门前是很大一块空地,荒草丛生,那块写有简介的铭牌也茕茕孑立于荒草之间。
踏进山门,更加空阔荒凉。两头卧狮驼着两块巨大的石碑,分立寺院内两侧。被风风雨雨亲吻的石碑斑驳陆离,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往后走,还有两块碑,我不知道哪块碑镌刻着乾隆爷为自己的得意之作,亲撰的《御制永佑寺舍利塔记》和《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并序》,也没有分清《永佑寺碑文》《永佑寺舍利塔记避暑山庄后序》和《避暑山庄百韵诗序》分别刻在哪块御碑上。
空旷的寺院和院里残留的台基给人们讲述,永佑寺曾经的气派和恢弘。它是承德避暑山庄九座寺庙里最大的一座,寺内有很多雄伟精美的建筑。过了山门,是成品字形的三座牌楼,后面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天王殿、正殿、后殿、舍利塔和御容楼。
百年战乱,枪炮毁了弥勒、三世佛、八大菩萨和无量寿佛们的殿堂,日本小鬼子在舍利塔前狞笑,佛爷也怕恶鬼,躲得无影无踪。
御容楼,顾名思义是供奉已故皇帝画像的地方。康熙皇帝死后,他的画像就供于楼上中央。乾隆在世的时候,每年到山庄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祭拜,瞻礼皇祖神御,施宗庙之礼。所以,从本质上讲,永佑寺虽为佛寺,却是乾隆“法祖”的“道场”。后来,雍正死了,乾隆死了,他们的画像也供奉于此。但是,邪恶的战火连死人的巢穴也不放过,御容楼也被摧为一片废墟。
也许是苍天不负乾隆爷固塔的苦心,“永佑寺”虽然没有永佑,六和塔倒是完整无缺地保存了下来,除它之外,只有乾隆爷的四块石狮御碑忠实地佑护着它。
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了围墙和山门,但山门两侧四大护法神的岗位至今空空荡荡。
踏上塔前南门的十级汉白玉石阶,看见塔廓匾额书镏金大字“妙莲涌座”,两侧赭红方柱上的楹联是“佛幢结鬘安禅竟;僧帽披云礼梵初。”反复吟诵了几遍,觉得这幅楹联像一幅画浮现眼前:幢幡上挂的璎珞、彩帛一动不动,修行者敛心静坐,专注一境;远处被称为僧帽峰的山,披着祥云,像一个刚刚端坐的僧侣,开始焚香礼佛。
抚着一层围廊的汉白玉栏杆走了一圈,塔之八面都有楹联,都是乾隆御笔亲书。篇幅所限,不一一赘述。细数廊柱,共二十四根,八面墙壁每面都有一尊石胎漆雕金刚像,和密宗彩色壁画。由于多年风化,金漆已经脱落,但石胎仍显雄风。而彩绘壁画,已模糊不清,形似童稚涂鸦。
抬眼各层檐斗、梁枋,都是琉璃制造,富丽堂皇。塔廓之上的九层都有匾额,也是乾隆御笔,只是塔高看不清字迹。查资料得知,所题犹如文字游戏,一层以上依次是:初禅精进、二谛起宗、三乘臻上、四花宝积、五智会英、六通普觉、七果圆成、八部护持、九天香界。
出于保护文物的原因,游人不能登塔。所以,粗略地转了围廊,又从南面石阶退下离去。
时近黄昏,两腿累的快抬不起来了。好在舍利塔离山庄西门不远,没用几分钟就走到了。因为很多景点没有走到,明知答复不能如愿,还是抱着一万个侥幸,故意问工作人员,门票明天是否还可以使用。得到必须不能的回答,我才极不情愿地走出出口。
我去过很多地方的很多景区,像避暑山庄这么大的景区,要游玩得稍微有质量一点,起码都得两天。所谓稍微有质量一点,当然不是坐着景区内的游览车,到哪儿都是几分钟,拍张照片就走,过后连照片是哪儿都不知道。所以,在结束这篇游记的时候,我想弱弱地提个建议:我们的景区能不能人性化一点,适当地将心比心,多为游客考虑一点点,比如,买一次门票多两次进出?
扯远了,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