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嘴”与“胃”(杂文)
我常常对“嘴”说:“你觉得你对得起‘胃’吗?你常常因图一时的快活而给‘胃’增加了多少麻烦?”
不是吗?嘴的快活与胃的接纳常常是矛盾的。嘴上感觉快活的,常常是胃没法接受的,胃想接受的,常常是嘴不感兴趣的。比如,三伏天里喝上一杯冷饮,嘴上感觉快活无比,但是,胃需要付出多少能量才能把冷饮暖到它需要的温度?胃对水的温度要求,在三伏天里也是36°左右为最佳,但36°的温开水,嘴的感觉特不好。再比如,吃上一口辣子,嘴上哧溜哧溜地快活无比,而胃又需要付出多少能量才把辣子蕴藏的热量给销解掉?胃对食物的要求是忌辛辣的,但没有辛辣的食物,嘴却不愿意接受。
嘴虽然因有味蕾在而拥有感觉,知道快乐的所在,但是,它只是一个过路的驿站,任何食物只是在嘴里稍作停留便快速进入胃里了。正是因为嘴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嘴很难对食物负有一种理性的责任感,它常常只凭感觉来决定吃还是不吃,而感觉的唯一标准就是快活不快活,也就是好吃不好吃。至于食物健康不健康,胃能否受得了,它是没有概念的。
“胃”真的很伟大。正常情况下,不论嘴吃了什么,它都会默默地接受、容纳、消化。顺乎自己的,容;不顺乎自己的,也容。容得下的,容;容不下的,也容。
我们真的应该向“胃”学习。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对我们自身成长的评价、反馈信息,这就如同嘴里吃进的食物一样,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拥有像“胃”一样的情怀。
人的肌体之所以能够活着,全靠胃通过消化食物来提供营养。胃的能耐在于,有益于肌体健康的它能够吸收,不利于肌体健康的,它通过销解、转化后再进行吸收。我们人的精神生存和健康何尝不该如此呢?就像食物一样,别人的意见,有些是善意的,有利于我们健康的,我们要吸收,那些恶意的,不能直接有利于我们健康的,我们也要能像胃一样通过销解、转换来加以吸收。
正常情况下,对有利于我们健康的那些意见,吸收是没有障碍的,难就难在对那些不能直接有利于我们健康的意见的吸收。一般人对这类意见,或是心理暗暗拒绝的,或是勃然大怒,或是加以反击,甚至大打出手也未可知。到了大打出手的时候,就有点近似“反胃而吐”的情形,这些看似不好的东西,不但不能加以利用成为我们成长有益的东西,反而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人活着,精神成长,该向我们的“胃”学习,学习它的包容情怀,学习它的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