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青春】五婆这一辈子(散文)

精品 【丁香青春】五婆这一辈子(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5934.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30发表时间:2017-11-10 01:24:10

【丁香青春】五婆这一辈子(散文) 五婆很遗撼的走了,走完了她风风雨雨的八十三年,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五婆的丧事办的不算太大,但很有名气。有名气的主要原因是五婆的儿女们从外地叫来了两个“哭丧”的。
   农历三月的天气,花盛叶茂,长长的柳絮已经脱落,柳芽随风飘动;塄边沟坎山花烂漫,蜜蜂忙碌的在花丛中起起落落,蝴蝶舞动着色彩斑斓的翅膀在花海中翩翩起舞;燕子来来回回穿梭着衔泥筑巢,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昆虫也叽叽咕咕地乱叫着。
   按农村乡俗,五婆在家放七天后就该出殡安葬了,这时,不知谁出了个馊主意,给五婆请来了两个哭丧的,穿白戴孝,悲悲切切的哭着。这两个女人晚上烧纸哭了二十分钟,就装走了五婆儿女的六百块钱。
   五婆简朴了一辈子,儿女多,负担重,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用农人的话说“把罪受扎咧”。到老来,虽没有年轻时受的罪大,但老了老了也多少享了福,用五婆的话说她把福享扎咧。
   五婆十八岁那年,经人搓和嫁给了五爷。幸好五爷有打席、补席手艺,谁家炕上席烂了,五爷傍晚加班补-下。有人给上五毛钱,有人给挖上两碗面,有些没办法的人,干脆给五爷几个馍,多多少少五爷从不计较。
   那时候五婆负担重,九口之家,别说穿衣,每顿饭都必须做一大锅,就这样,还常常没五婆吃的。五婆讲过这么一件事,那年“农业学大寨”大搞平整土地,早上天不亮她就起来,散了多半锅糁子,溜了一荊笆玉米面笆笆馍,等她扫完院子进厨房-看,馍一个都没有了,只仅仅剩下糁子锅底的刮刮。她只得铲了半碗刮刮将就着吃,吃完后忙拉着架子车去上工,谁知干到半响午,由于饥饿过度,眼冒金星昏厥过去了。是五爷把她用架子车拉了回来,上午做了顿糁子面,她吃了两碗,休息了会,下午又去干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娃娃年龄的增长,-个个吃饭都狼吞虎咽的。有时他们还相互比赛吃饭,五婆看了,常常笑得合不拢嘴,笑着骂着这跟猪一样,啃吃不上膘。衣服、鞋子五婆常常点灯熬油地做,有时做不急了,常向亲戚、邻居要些人家穿过的,回来缝缝补补,让孩子们穿戴。
   五爷虽然有手艺,但在那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别说打席、卖席,就补补席也得晩上偷偷摸摸地干。
   一把屎一把尿把一个个儿女抓养大,又做吃又做喝,常常把凉水烧成开水,把布片片做成衣服。村里人感叹着说五婆一辈子是数玉米颗颗把儿女抓养大的。儿女们感冒了,她赶紧抱到大队医疗站给打针吃药。有次儿子老三发高烧,吃药不顶事,她抱去住到乡上卫生院,没黑没明地照管;没钱交住院费,她把正在下蛋的老母鸡卖了。最后老三终于好了,但她却累倒了,在家里躺了几天,舍不得买药,稍微好点又去上工……
   后来,五婆又给儿子们一个个娶了媳妇,嫁了女儿。邻居常说:“五婆一生就没安然过、轻松过。”
   儿子们一个个成家立业了,儿子老四也考学岀去了,女儿也各自过上了自已的好日子。五爷、五婆给老四娶完媳妇,老两口单独过着,她不愿意拖累没多少积蓄的儿女们。
   “娃娃日子过的好,我也就安心了,我一辈子给娃们没挣下钱,也不能拖累娃娃。”
   儿子新房盖起了,买下了彩色大电视,可老两口还在锅连炕的土偏厦房内住着。有一年,天老是下雨,老两口用两个盆子轮换着接从房上漏下的雨水。
   几年后,五爷去逝了。安埋了五爷,五婆仍旧在破旧的屋子里生活着。
   有一年国家电网改造,户外国家负担,户内费用由住户自已承担。儿子老二借口负担重,把自已的电线换了,没管同院住的五婆。电管站五婆的电线掐断了,五婆黑摸了几天,最后在商店花了三毛伍分钱灌了一斤煤油,从此,五婆在煤油灯下生活着。
   人都有护犊之心,有人不相信这事就问五婆,五婆怕伤儿子脸面,笑呵呵地回答道:“电灯刺眼的,我眼睛不好,喜欢用煤油灯。”
   这一切,五婆从来没有指责过谁,村上人都知道她的人品“宁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
   五婆苦苦地挣扎着,说她心里实打实高兴吗?那是骗人的,人老了就没有瞌睡,她常常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乏困无力。当村上人都把黑白电视换成了彩电,可五婆连个最小的黑白电视机都没有。有时她寂寞了,去邻居看电视,时间长了,邻居怕五婆儿子指责,婉言谢绝。
   打掉牙往肚里咽的五婆,年轻时是村上的麻利人,也当过几年妇女队长。她晚上常常想,那时吃糠咽菜,但人心里是痛快的,尽管衣服穿的烂,人都爱人,有啥事大伙一齐上,哪像现在,唉,五婆不敢往下想了。
   五婆知道,她接上电还多亏几个女儿。停电几个月后,几个女儿相约来娘家了。她们住下后,发现晚上没电灯,就问五婆咋回事,五婆怕淘气,就搪塞着的说电灯刺眼。女儿们说:“那好办,把灯泡用硬纸一包,就不刺眼了。”
   几个女儿买电线,找电工,终于通上了电。
   “人越老越难活”。年轻时五婆常听人说,但她不相信,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了。有时几个儿子几个月都不来她屋里,但她还隔三差五的去儿子家;儿子一年不给她一分钱,她还把自己的“养老金”取出来,上儿子家时,还给孙孙买些好吃的。
   有时五婆也想,只要儿女过的好,到她跟前孝顺些,她死后也不用哭,卷一张席、随便挖个坑一埋就算了。
   前几年,二儿子又改造了新房,让五婆住了进去。五婆终于告别了几十年的“锅连炕”住进了新房。
   可村上的人说这不是老二孝顺,是老二要拆五婆那三间房,那房在院子当不当正不正的难看死了,很不雅观。老二将房拆了,既收拾好了自已的院子,又落了个孝名。
   五婆还是五婆,自已做吃做喝。
   有时老二家来了亲戚、朋友,五婆紧闭房门,或者出外串门子。她不想难为老二,为给她端-半碗饭而淘气不划算。因为儿子拗不过媳妇。
   锁呐声阵阵,洋号、哀乐曲此起彼伏。这曲子声调传遍了整个村庄院落,飘向了天空,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几只从来在村上称王称霸的小狗也被这声势浩大的乐器声吓得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小舞台还设正式开演,只见几个小娃娃在胡蹦乱跳。村民们低头悄悄议论着,有夸奖的、有叫骂的,也有骂这是羞他“先人”呢。
   这时两个女的边叫着妈边嚎啕大哭从门里走了出来,-边一个女的掺扶着。这-下惊动了所有来宾、亲朋,包括久经沙场的乐队,他们都想看看这“哭丧”的咋哭,看这二十分钟每人三百元是咋挣?有些人为看这个,骑摩托从大老远都赶来了。这一切的一切,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忽然人群中有人大喊一声:“呀,你看五婆来了,她被哭活了。”

共 24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五婆,一位典型的农村老太太。年轻时为了养活孩子,吃尽了苦受尽了罪,好不容易将孩子们养育成人,各自成家立业,却享受不上儿女们的福;五婆爱面子,更维护孩子们的面子,对人说孩子刚刚成家,没有积蓄,自己不能连累孩子等等 。年老体弱时,相依相伴大半辈子的老伴也离她而去了。晚年凄凉的惨景,不但没有打动孩子,反而漠视母亲的存在。和她同住一院的二儿子在农村用电线路改造时,自私的更换了自己房子的线路,却不管母亲的照明。好强的五婆依然在人前替儿子辩护,说电灯太刺眼,自己眼睛不好,喜欢用煤油灯。这是让人多么痛心的话语啊。儿子再不孝,母亲还在处处维护着儿子的形象。母亲最终就像熬干油的灯,生命的火焰熄灭了,儿子们突然间孝顺了起来,不但请来了乐人班,还请来了专门靠哭丧挣钱的专业演员。在哭丧女悲悲戚戚的嚎啕大哭中,村民们议论纷纷,大骂儿子们在五婆生前不孝顺,死后却不惜花大钱热闹,这是在遮活人的眼,也是在为自己的孝顺树碑立传。全文详尽地叙述了五婆生前为了养育孩子历经艰辛,吃苦耐劳,老了却老无所依,受尽了凄凉。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忤逆子的丑恶嘴脸,赞扬了伟大而可怜的母爱。五婆的形象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是农村受尽苦痛的母亲之一。然而,母亲再伟大,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却不孝敬老人,不懂得乌鸦反哺,羊跪母乳的孝德,这样的儿子只能遭到人们的唾弃。文章结尾的一句话道尽了人生的凄凉,“呀,你看五婆来了,她被哭活了。”这句话如同豹尾的,狠狠地抽向了忤逆子的嘴脸。老百姓用这句貌似嘲弄的话语,嘲讽了哭丧人没有真情实感的干嚎,讽刺了儿子们自己不哭却雇佣专职演员哭自己亲爱的妈妈,如果五婆泉下有知不知有何感想?自己辛辛苦苦养育成人的儿子们连哭一声老娘都不愿意,这样的儿子要他何用?乡亲们讥讽哭丧女把五婆哭活了,并不是说她们哭的有多好,把五婆感动了,而是说这种干嚎把五婆气活了,要赶走干嚎的哭丧女。全文淳朴自然,悲情感人,恰到好处的运用地方方言,为文章则增色不少。人们在同情五婆一生的遭遇时,痛斥了忤逆子的不孝行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五婆的悲剧到底是什么引起的?真的是慈母多败子吗?倾情推荐佳作,共赏文章精华。【丁香编辑:乔山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113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闰土        2017-11-10 15:41:24
  "村里人说五婆是数玉米颗颗把儿女抓养大的",这些朴实纯厚、接地气的语言,文稿内不胜枚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影响。
2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7-11-10 18:28:54
  五婆这个一生辛劳的可怜老人,不管儿女对她怎样,她都义无反顾的护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位老人,这样一篇好文,值得让人好好思考,谁家都有老人,尽点孝道之心是理所当然!很有教育意义的一篇精彩文章,为作者点赞!
峥嵘岁月
23 楼        文友:天边的流星雨        2017-11-10 22:41:19
  五婆走了。尽完了一生的责任!人的一生不易,五婆或许伟大中还有些凄悲,令人心痛!文章厚重,描写到位!读来回味无穷!且很有典型的教育意义!向老师学习了!
24 楼        文友:庄稼        2017-11-11 06:23:28
  读了这篇文章,心里实在不好受,父母辛苦一辈子为了儿女操心劳苦,到头来儿女不孝,真是可怜可叹,为人不知道孝顺父母,还是人吗?乡亲们的眼睛雪亮,作者老师的文章更是发声有音,口诛笔伐,狠狠鞭挞这种不正之风,让社会更清纯,让人情更温暖,孝心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也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作品所述弦外之音令人回味令人深思,写得好!问好老师,敬茶!
25 楼        文友:庄稼        2017-11-11 06:27:38
  孝心不是一场表演,不能做作装腔作势,作品真实再现,笔力扎实,画面精彩,寓意深远,为像五婆一样辛苦操劳一生的老人祝福!并祝老师创作愉快!
26 楼        文友:江山娇        2017-11-11 11:29:36
  五婆的一生,苦累交错,但却没有任何埋怨,依然为了孩子,最后的一幕,令人难过。
27 楼        文友:闰土        2017-11-13 19:20:17
  感谢丁香,把拙作《五婆这一辈子》评为精品,闰土打内心高兴,向各位老师学习。
28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1-13 19:35:44
  祝贺老师佳作获精!
29 楼        文友:娇娇        2017-11-13 19:51:38
  祝贺老师作品加精!真棒!
娇娇
30 楼        文友:庄稼        2017-11-13 22:24:20
  问好老师!祝贺您作品加精,真棒!期待精品不断!
共 36 条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