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这个说法欠妥(杂文)

编辑推荐 这个说法欠妥(杂文)


作者:赵文汉 秀才,1162.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30发表时间:2017-11-10 19:58:08

这个说法欠妥(杂文) 一个十九大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了响应十九大报告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我们决心经过三至五年的奋斗,把我们这儿变回到大自然本来的模样上去。”
   “把大自然变回本来的模样”这一说法是十分欠考虑的,当然也是十分不妥的。
   “大自然本来的模样”是什么模样?那是一种史前的蛮荒模样,蛮荒模样是不适合现代人居住的。现代社会里还留存一些“大自然本来模样”的地方,比如“神农架”里的某些地方,比如怒江大峡谷里的某些地方,比如可可西里里的某些地方。这些地方保留了“大自然本来的模样”,那是最好的地方吗?那是你最想要的地方吗?哪里你愿意去居住吗?
   现在我们人类集居的地方,被人类高度开发了,改变了大自然原来的面貌。在没有人类的开发之前,它的“本来的模样”与“神农架”某些地方的现今模样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有了人类的作为之后,它“本来的模样”得以改变,才有利于人类居住。只是后来的开发由“高度”走向了“过度”,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又不利于人类居住了而已。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把“过度开发”改成“合理开发”“适度开发”或者说成“高度开发”也行,而不是回到“大自然本来的模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里,是有“让我们的祖国山河变得更美丽”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意思是“同时要让山河变得更适宜于我们的国民居住,国民居住感觉更好”。
   “大自然本来的模样”也许更加美丽,但是,山河最美丽的地方不一定适宜于人居。那些美丽的地方可以供我们去旅游、去观光、去摄像,但在那里我们却没法定居。有一次在武夷山的九曲溪漂流,坐在竹筏上与艄公唠嗑。我说:“你们真幸福,每天在这么美丽的溪流上漂来漂去,不但不要像我们一样地交100元的费用,而且还可以赚大量的工资。”艄公朗朗地笑了几声,说:“先生,你羡慕我,那咱俩的工作换换吧?怎么样?愿不愿意?不愿意了吧?先生,这里是美,但只适合偶尔来玩一玩,是不适合长期居住的。但是,我们有什么办法呢?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只能在这水上讨点饭吃。”老艄公的这番话,说出了“美丽的地方不一定是适合人居的地方”的根底。
   因此,把国家变得更美的前提是更适合人居。“更适合人居”的含义,是这种美丽是人类用力创造出来的,要深深地打上人类的印迹,而不是“回到大自然本来的模样”,事实上,有了人类的印迹,常常比“大自然本来的模样”不仅更适合人居而且也更加美丽,更加有味道。比如杭州西湖,全国各地有如此面积的水面多了去了,但是,很少有能够超过它的美丽的。如果杭州西湖不是经过人类世代打造,它也会像其他湖面一样,虽然不是湖水的自然古朴之美,但是,却会失去很多味道,这种味道是人类给予的。
   所以说“绿水青山”的含义是去“过度”,而非回到大自然本来的模样,我们切不可把党中央的意思理解错了。

共 11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一个十大代表答错了记者问而引发辩论,并且正确地理解习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准确含义。而那位代表却错误地理解了习总书记关于生态建设的本来意思,却要将自己的家乡还原成大自然本来的模样。文章用大量论据证明了大自然本来的模样是蛮荒的,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只适合去观赏去旅游的这样一个结论。论证有理,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1-10 20:31:44
  这位代表的说法不仅欠妥,而且是大大的不妥。生态建设的目标是更适宜人类居住,而不是恢复到大自然最初的模样。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