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
老房子里,除了“大木”(苏格兰牧羊犬)之外,原本还有三只大花猫,这三只猫和我缘分不深,我也如过客匆匆,对它们没怎么关心留意。
有一天,母亲说有两只猫怀孕了;又有一天,母亲说有一只怀孕的母猫丢了。那时,我才对它们多了一些关注。一只“怀孕”的猫丢了?是怎么丢的?是自己把自己“弄丢”,还是自己“被丢”?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丢”却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有一番考量。从深一点的角度看,抛开伙食不佳这个问题,若不是“被丢”,这个自己弄丢自己的过程,是否发生了什么事儿?两只怀孕的母猫和一只大公猫,它们怎样处理它们的关系?我非动物研究者,但我知道猫很灵敏,对陌生人都怀有警觉意识,显然“被丢”有些缺乏立论依据。那么自己离家出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否因“情”伤所致?想到这,我想笑,却笑得很勉强。是啊,人有七情,动物也有,猫这种“媚俗”的动物也如人一样有那些根根,因为佛说“有情众生,众生有情”。只是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不能下结论。但那只“情想”深重的猫选择离家出走,总不免有些遗憾,像失宠的人,流浪街头,那份惨淡落寞,让人唏嘘,甚或心中一疼。
很多文人爱猫,甚至顶尖的作家们都喜欢猫,我不敢称文人,但我确实说不上爱猫。猫这种动物本来很招人喜欢,它的温顺、灵巧、妩媚,都会让人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但我不喜欢它的原因也很多,诸如馋、懒、皮、猾,像极了一些游手好闲的散漫之人。而且,值得思考的是,现如今的猫已经很少主动去捉老鼠,甚至一些猫惧怕老鼠被追着乱窜,乃至被老鼠咬住脖子的乱象之事屡见媒体。不知道这种蜕化源于何处,只是懒猫更懒的节奏越发明显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值得推崇这种慢节奏的“懒”呢?我不是猫,更不懂猫的世界,不过我不能说猫的“懒慢”是无求所致,因为它们常常见到我蹭我的脚,向我索要食物的时候,那一声声发嗲的媚叫,乃至浪叫,弄得我心里痒痒的很不舒服。它们对食物的贪恋和挑剔,实在说不上高尚,还真不如一些清瘦的土狗,对残羹冷炙也能欣喜若狂。但你还可以那么理解猫的世界,即便挨饿,也要活得有尊严,不为残羹冷炙而折腰?那样想时,我倒对它们多了一丝敬畏。
后来大花要生了,临盆时我正从外面赶过来蹭饭,那是第一次看猫生猫的场景,心中忐忑不安。大花后腿张开趴成一个平面匍匐在地上,神态凝重,身体内部不断起伏,频率也越来越快,屁股后有一个黑色胞囊裸露在外,我看一会儿不忍直视,就匆匆走开。晚上母亲告诉我,大花生了三只不同颜色的小猫,一是黑皮像老虎,一只黄皮像猫妈,一只五颜六色,甚是可爱。
第二天,女儿去看小猫,母猫怕生,就叼着三只猫淡出我们的视线,一时间找也找不见,那时候,我看到猫的聪颖,有些感动,它为了守护孩子不被伤害,用它特有的爱,做着自己能力之内的事,让我想到众生的母爱如出一辙,也多了一些思索。如今,一只小猫送了人,家中还有大小四只猫,快乐悠闲地生活着,沉浸在猫们独特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