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扎根沃土曲倍香(曲评)

编辑推荐 扎根沃土曲倍香(曲评) ——原平农民散曲社社员近期佳作选析


作者:晋忻李 探花,2063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1发表时间:2017-11-10 21:38:28

“乐悠悠种肥咱二亩高粱地,懒洋洋不怠生三分无聊气。茶糊糊谁争那半点蝇头利,轻飘飘岂教这一世浮名累?活神仙也么哥,活神仙也么哥,咱哥们相逢能有几回醉。”
   这首针砭世态、达观洞世而极富人生生存智慧的小曲儿,正是邢晨社长的【正宫·叨叨令】《无题》的真情吟唱。也是曲社默默无闻埋头苦干致力于向精品迈进的整体风貌的缩影。
   原平农民散曲社这支异军突起的农民散曲写作者队伍,从曲社成立十年来,在近年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温饱无忧的基础上,因中华诗词学会和黄河散曲社等专业部门及地方文化宣传系统的有力引导,和他们自身的努力,极大地激活了散曲创作的积极性。近年来更因曲社邢晨社长和他的团队循循善诱的启发推进,与时俱进,及时成立了QQ群,每日相互推敲琢磨刺激,社员们的创作热潮空前高涨。好作品层出不穷。作品质量与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令人惊叹的是,曲社二百多位根生土长的农民,居然在辛劳耕耘与谋生之余,步入诗词曲这一向被称为“象牙之塔”的大雅之堂,而且且行且珍惜,昂首阔步,大显身手,并在全国性的诗词大赛中崭露头角,在权威性的专业杂志《中华诗词》《中华散曲》《当代散曲》《中国当代散曲》《诗国》等知名媒体登台亮相。让业界人士刮目相看。这在上个世纪看,是可能的吗?
   “牵牛拽马老行家,种麦撒葱栽过瓜。瞅空轻描诗穗花,不图啥,一半儿偷闲一半儿雅。”这又是邢晨的一首【仙吕·一半儿】《农民诗人》。率真,欢快,不卑不亢,堪称农民曲人的自画像。
   近年来忻定原一带夏季屡屡遭遇冰雹袭击,让瓜农菜农们欲哭无泪。请看宋高柱老曲人的【正宫·赛鸿秋】《瓜农泪》:“毛腰撅腚多劳累,妻儿送饭瓜棚睡,收成眼看能翻倍,提前备好收银柜。突然间恶风伴炸雷,冷蛋从天坠,西瓜流血人流泪。”代瓜农立言抒情,尤其是豹尾式的结句:“西瓜流血人流泪。”让人读之惊叹震撼。在另一首【正宫·赛鸿秋】《骂天》中,宋高柱代农民含泪侃道:“天神也等人行贿?龙王又把良心昧。旱时闻见焦糊味,涝时能让河堤溃。去年米价低,今夕瓜残废,农民的运气年年背!”引人惋叹。
   农民曲友们用散曲抒情达意,倾诉心中不平与牢骚,绝无“为赋新诗强说愁”之感。中年农家汉子赵斌田的一首带过曲,“【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骂麻雀》:“骂声麻雀真无义,尖脑袋小顽皮,偏偏看对俺高粱地。撵到东,飞到西,难离去。(带)辛苦劳劬,出早归夕。盼丰收,成泡影,定无疑。成群伴伙,明抢偷袭。赖东西,无道理,把人欺。(带)莫痴迷,莫欢娱,无情大网等时机。今日偷食心自喜,明天落网悔难及。”幽默诙谐,朴素简捷,渲泻情感,读之有如看一个喜剧短片,令人为之叹吁感动。
   曲社的女曲友们,是一支很令人称许与艳羨的生力军。她们吃苦耐劳,自尊自重,才华横溢,真算得里里外外一把手。请看邸梅兰的【双调·水仙子】《自嘲》:“冬来暖炕话桑麻,春到沙田点豆瓜。三餐忙乱厨房下,熬汤煮酽茶。空闲时笔轻拿,昨谱《迎仙客》,今描《四季花》,谁不羡庄户生涯?”青年作者弓志芳的【双调·沉醉东风】《自画像》:“一支笔胡描乱抹,三脚猫勤练临摹。快乐歌,欣然和。贵坚持日日研磨,不是知音话不多,君识否斯人是我!”苦中寻乐,自得其趣。
   当然要写出支出彩的曲儿也非易事。李向荣为此写下一支有感之作:【仙吕·三番玉楼人】《作曲索字真难》:“一阵儿心泉皱,一阵儿六神丢。听雨观风桥上走,充个人才后。骨中抠,典中偷,梦中求,无端捡个愁。熬红两眸,去除赘肉,竟犯下了半个字牢囚。”让人忍俊不止。当然有失也有得。请看杨素华的【正宫·赛鸿秋】《功夫不负有心人》:“诗情曲韵人陶醉,朝吟夕对溶其味。平声仄调轮流背,心潮常伴诗潮沸。天随人愿行,曲占头一位,咱们的辛苦没白费。”一幅劳有所获的满足感油然而生。吴雅慧的【双调·殿前欢】《》醉在深秋》(新韵):“伴君游,一川庄户惹回眸。风光满目芳香透,硕果悠悠。山河入画楼,碧水笙歌奏,蝶舞金凤逗。欢声笑语,醉在深秋。”她的另一首是【仙吕·三番玉楼人】《自侃》(新韵):“剪下姿容现,笔底谱新篇。拨动心中七彩弦,弹奏平生愿。曲花牵,韵花圆,梦花甜,偷闲任我癫,堂前墨研,睡前书伴,恬淡觅诗缘。”运笔自然流畅,颇见功夫。
   生存环境,家乡的山水草木,肥田沃土,养育了他们,也滋养出了曲人们的质朴、坦荡。渐入佳境,水乳交融,学曲儿写曲儿成了这些农民曲友们生活的有机部分。登坛入室,地里田间,身居农家,而放眼世界。诸凡世界风云,国家动态,反腐倡廉,身边琐事,耳目所及,有感即抒。敏于捕捉,勤于思考,巧于布局,耐于锤炼,勇于探索,乐于展示。可以说手到擒来,得心应手。这也可以说是这些农民曲友们的一致状态。
   扎根沃土,苗壮花鲜。原平,因农民散曲社成就斐然的缘故,被中华诗词学会命名为全国首家散曲之乡。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众曲友凝神聚力,这片布满希望、一片生机的土地上,散曲事业必将如滚雪球一般,阵容越来越强大,妙曲越来越香艳。让我们共同推进并翘首以待。
   2017-11-10草就

共 20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该文带给我们的是双重分享。首先,文章列举了不少今人创作的散曲作品,并做了简明而得体的赏析,让我们品味到了原平农民曲作队伍作品的深刻感人,文章揭示了这些作品的主题内容,揭示了这些作品与农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带给写作者一个启迪:写作应该关系现实生活。第二,作者自然插入了对原平曲社的叙述介绍,突出了他们在培养曲作者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又启迪创作者,如何去培养创作新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文章两个主题内容结合得很自然,没有刻意加工的痕迹。【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11-10 23:28:13
  老师这篇解读文章,带给读者的阅读收获是双倍的。谢谢老师!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晋忻李        2017-11-11 07:31:49
  谢阳光主编及时辛苦编发拙作并雅评抬举给力!遥致敬意!久违了,问好兄弟!
2 楼        文友:销愁隐者        2017-11-11 10:37:59
  分享佳作,评点得体。
高中语文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文学爱好者。
回复2 楼        文友:晋忻李        2017-11-11 15:49:28
  谢隐者关注雅评给力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