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人是美的尺度(杂谈)
文友“广元文学”写了一篇散文《谁最美?》,我读后留言:
有意思,“谁最美?”若让我回答那就是自由的人最美,快乐的人最美,善良的人最美,健康的人最美,有爱的人最美。为此奋斗的人最美。写这篇文字的人应该是美的。(题记)
“谁最美?”这是一张问卷。摆在了我的面前。
昭君让汉元帝和亲嫁给了匈奴王。元帝是看着图画从后宫的嫔妃中选人的,图是宫廷画师毛延寿画的。等见到昭君,美得让人……垂涎:“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汉元帝后悔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何况帝王乎?汉元帝一怒便杀了毛延寿。昭君便出塞,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国人也很后悔,历来人说,是昭君不愿送礼贿赂画师,画师便把她画得丑……把毛延寿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后来,王安石作《明妃曲》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他说得对。
美是不可描述的,美,又在世上被人们苦苦追寻着……
自由是美,快乐是美。金丝鸟被关在笼子里没有了自由,歌声也就嘶哑了。歌,是用快乐去感染人。“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出门门那个容易啊回家个难……”,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拦羊的穷汉子一声信天游,是那么高亢悠扬……“拦羊的哥哥吆,你把羊打转。你给我该吃上一口羊奶子饭……”,摇动了妹子的心……
美是善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善良不仅是一朵玫瑰,更是一声问好,一个微笑……德是福根善者寿,心底开朗的人不会老去,善良的人在人们眼里总是美丽的。其实,我们不必问善于途,善在美中,美中存善。女人,常被画家裸着画,没有色的羞只有上帝之手留给着尘世的美——丰满圆泻,温润生香,泛着生命的光泽,透着活的张力。比如,那断了臂的维纳斯。比如,那《自由引导人民》中的少女,七月革命中她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她袒露着双乳……如果说,这里有色情的欲望的话,我相信那也是生命的呼唤和呼唤着生命。
美,是一种救赎。有一幅画叫《马背上的戈黛娃夫人》。据说在1040年,统治考文垂的利奥夫里伯爵为筹军费,决定征收重税。善良的伯爵夫人戈黛娃不忍百姓的穷苦向丈夫请求减税,伯爵说,若你能裸体围城走一圈,我就同意减税……第二天,伯爵夫人一丝不挂,骑马上了街……那天清晨,市民们纷纷关闭了窗户,路人背过身去闭上了眼睛,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敬爱这位美丽的女神……欲望之窗关闭了,唯有爱在。还记得《巴黎圣母院》吗?那部电影?当人们要把卡西莫多和艾丝米拉达的尸体分开时,他们忽然化成了灰随风散去……人们落泪了。
我们说:真美啊!可我们无法说出美为何就美?有人说多彩的是美,比如蝴蝶晚霞,比如歌赋辞章。有人说舒适的是美,比如美食比如说我美美地睡了一觉。有人说和谐是美,比如黄金分割率,比如音乐,比如一个有老有小的温暖家庭。有人说雄伟是美,比如高山大海比如钱塘涌潮。可有人说细微是美,比如小猫小狗或一片落叶一片雪花……但无人去深究一句:它们怎就是美的呢?
同是人间四月天的雨,却为何有人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有人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马克思说过人是美的尺度,人以美创造世界,也以美塑造着自己。是人创造了美,以自己为模特儿。米芾爱石,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逋爱梅,郑板桥最爱竹……石之顽倔,菊之清高,莲之洁静,梅花的傲雪,竹的风节。那个不是君子的自我况喻。庄子说:“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再美的女人在猴子眼里也是丑的……“异类不比”耳。美是人的内省和外化。
美只能是人的,只能是自由的快乐的善良的健康的和有爱的人的,只能是创造这一切的人的。
“美就是对有限的解放。有限者走在美的光中,才能和无限者精神合一”,这句话说得好,谁说得,我忘了。人类就是这样在美的招领中,从必然走上自由。
似乎,我寻找到了美的答案,可我不能回答你“谁最美?”
月朦胧鸟朦胧,夜晚天上有月,月亮穿梭在云中,暗处,林中的鸟儿也看不清。看不清,在于人的距离也在于美氤氲得不可捉摸。哲人柏拉图有一句很无奈的话,“美是难的。”
自然而然,随后就要问上一句:美是什么?
比如你说美女是美的。
人家就问美女美是因为什么原因?
你说是因为眼睛大。
那人家就说死鱼的眼睛也很大,为什么不美?
你说死鱼不是人。
那人家就说难道只有人才美,动物难道不美吗?一只身材匀称,毛色光滑,跑起来飞快的母马难道不美吗?
你说动物美,没有生命的不美。
人家就说天上的云没有生命,为什么是美的?一个精致的陶罐,一个美的竖琴,这些东西看上去都是很美的啊。
结果,你看到了美,你却说不出“美是什么?”美就在身边,你却捕捉不住。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在著名的《大希庇阿斯》篇中,论辩过这个问题。在这名篇中,柏拉图假设年轻的苏格拉底与颇负盛名的诡辩家希庇阿斯就美 是什么的问题开展论辩,对话是从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请教美是什么开始的,当希庇阿斯听了苏格拉底的发问也曾满不在乎地说:“这问题小得很,小得不足道。” 结果呢,并不那么简单……柏拉图他老人家借苏格拉底之口就这样不停问呀问,让你发现:美真的是很难。
“情人眼里出西施”,想起一桩公案。有一天,苏东坡去找佛印禅师聊天。苏东坡对佛印说:“我最近学佛很精进,你看我现在的坐姿如何?”佛印赞叹道:“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佛印接着也问道:“那你看我怎么样?”苏东坡为了压倒佛印,就答道:“像一坨屎。”佛印听了也笑笑。苏东坡回去后很高兴,到处宣扬他这回胜了佛印。苏小妹听了以后,却对他哥说:“哥,你不要再四处宣扬了,其实是你输了。”苏东坡不解。苏小妹继续说道:“佛印心里有佛,所以他看谁都是佛。你心里有屎,所以看谁都是屎。”
心中有便是,你怎样这世界便怎样。至此,应该可以得出个结论,美是人自身的美,美不美在于你美不美——自由、快乐、健康、善良、有爱。审美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文明而阶梯展开。人是唯一有着审美能力的生物,可,面对大千世界,结论往往不同,这,也在于心由境起境随心移的缘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是很无情,“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留白,是中国人审美的大智慧。你说呢?朋友。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这是鲁迅的《赠画师》。
2017.11.11 夜 于西安
(2017年11月12日黎明为画轩窗老师评点点赞——南海子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