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荷塘“有奖金”征文】故乡的秋(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故乡的秋(小说)


作者:一毛 秀才,2866.1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84发表时间:2017-11-13 00:02:52


   想起故乡的傍晚,差不多有十余年没有细看过了,记得有几次冬夜路过时,还是在颠簸的车上,那时,窗外还是萧飒的寒风,只见依稀的百家灯火,似缭若的星辰,像多愁的我,难免又被离别之心所困了,总是在这样的迷离之际离开了故乡。
   这是故乡的秋吗?这是仲秋的傍晚吗?想起昨天还在盛夏的南国,只因接了叔叔的一个电话,今天就马不停蹄地赶回来了。
   这样的彷徨,连我自己也惊呆了,我是想说这惊人的速度,还是想说自己的忧伤,叔叔说,爷爷的坟要搬迁了,他也是几天前接到的电话,直到他选了日子,才告诉我的。
   还记得八年前的冬天,我从外地接到母亲的电话,到我赶回家时,还是没能送上爷爷。
   叔叔于我们早一天到家,可能是看到家里这样,他便住在了隔壁的志叔家里,我和堂弟是坐一趟车回来的,在进站时堂弟气喘吁吁地跑来,抖抖地说,差点赶不上,只因买错了轻轨票,还是打的过来的,我一面接过他的背包,一面安慰地说,还好了,我们进站吧!
   姐夫开车在镇口接上我们,还带我们在馆子里了晚餐,我感觉这一点都不像姐姐,记得以前的姐姐会买菜回家做给我吃的。我打开大门,看到的是乱成团的,闻到的是发霉的酸味,想起这才离家大半年家就成了这样了。要想怪母亲,母亲也不容易了,她在市里做事,每月才回一次家,怎么可能照顾得来。
   傍晚的天空,璀璨的星光,一颗连着一颗,有的像牛郎,有的像织女,淡蓝的银河,泛起了淡淡的涟漪,波光滟映,遥遥浮醉。
   姐姐把我们送回家,只因家里还有三个小孩,没呆多久,在姐夫的催促下就回去了。堂弟什么忙也帮不上,因为家,必竟还是我的家。
   傍晚,我也顾不上夜空里的柔情了,便一头扎进忙乱里,先是捡收乱东西,再是扫地托地,房间、客厅、厨房通通打扫一遍,打开窗户,再撒上些花露水,在轻风的吹佛下,便也感受了几分清新。
   夜晚的星空更亮了,记得在外婆家,也是在这样的仲秋之夜,外婆一边为我们搧着蒲扇,一边讲着故事,外婆说得有几分相似,我们听了也有几分的沉醉。
  
   二
   回来的第一天,看到故乡这阴沉的天空,便感受到这寒秋的冷瑟。由于昨天我们坐了一天的车,晚上又睡得晚,不想回家的第一天就睡过了。
   早上回来的叔叔也没叫醒我们起来吃早餐,看到窗外的阴沉沉的天空,还以为天还没亮了,一看手机惊讶地叫道,十点都过了,我和堂弟便连忙起来穿衣服。
   我也是听到厨房里传来隐隐约约的响声,我便以为是父母亲为我做好了早饭,还听见母亲来叫我,说父亲为我们做好了早餐,快起来吃了。我醒来时,才发现这不过是过去的一个梦。
   起来的后我咚咚地跑去楼上,因为从父亲走后每次回来我都会在父亲像前点上三根香,就如母亲说的,每次回来最先问候的就是父亲了。
   看到父亲嘴上淡淡的笑容,我又不尽想起我与父亲最后的一面,听母亲说起,他虽是笑着望着我走的,但我走后,父亲还是哭了,也许那时,他便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也许那时我就不该走了。
   淡淡往事,就如窗外的天空,淡蓝的沉默,便是故乡特有的静谧,看看那些清彻的山水,还像往夕一样幽然如若。
   剩下的上午,我便一直在厨房给叔叔打下手,叔叔今天中午要做一桌菜,请隔壁的满爷爷,志叔,明叔还有秋爷爷来吃午饭,因为他们是家族的长辈,爷爷迁坟的事,虽然叔叔都打理好了,但是,叔叔还说,有些事还得问问他们。
   对我来说,很少吃过叔叔做的菜,可能是我们从来就不在一起,小时候喝过叔叔煮的鲫鱼汤,除此外,就只有那次中秋节了,说起来,也是四五年的事了,那时也是叔叔刚买了房,生活上有些拮据,过节还在工地上加班,他也很高兴我们能来,他怕我们吃不了工地上饭菜,便借用了工地的厨房,为我和堂弟做了一顿。
   说起这顿午餐,我们也够尴尬的,可能是我和母亲长期在外,母亲离得近,偶尔回一趟家,因为一个人,就不怎么做饭了,每次都是在志叔家蹭饭,所以这厨房才会落满灰尘了。
   若是从新洗一遍,又来及了,只好用啥就洗啥了,好在昨晚回来,我就点燃了炭火,有够用的热水来洗了。我负责洗东西,堂弟负责买东西,因为厨具里配料,像油盐酱醋的,不是长霉了,就是有异味,得去镇上买新的。
   等到志叔从庙里接来满爷爷,叔叔的最后一个菜也炒完了,满满的一桌菜,也许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叔叔做这么一桌菜了,端菜时,我每一样都尝过,样样都好吃了,到了上桌吃饭时,我们忘了买酒,我便放下碗筷,骑着摩托车就近的店里买来一瓶白酒。
   那是曾经的小店,小店虽小,却很热闹,如今看上去,除了守店赵奶奶,小店便落寂了。从小看着我们长大的赵奶奶,看见我进来,挥一挥,说,是小胡吧!长这么大,都认不出来了,我也微笑的向她问好。
   在长辈面前,我们永远都像一个小孩,我和堂弟陪在叔叔他们面前,他们还在一口酒,一口肉的谈话,先是我爷爷迁坟一事,说完后,又聊起了他们的往事。我这人若说有些爱好,就是喜文字了,更喜欢听人家的往事,如若好的,精彩的,半夜里醒来,我会以文字的形式记下来。
   自爷爷走后,满爷爷就是我们胡家最大的长辈,秋爷爷属我爸这一代,因为他家的辈份高,我便要叫他秋爷爷。他最与我叔叔合得来,叔叔每次下来,都会去找秋爷爷玩,只因他家门口有一口水溏,叔叔又乐于钓鱼,以许这便是结缘的起点了。
   差不多都吃完了,最后一杯酒都倒给志叔,志叔因为近些年来做上媒婆一事,可能是应酬也多了,酒量自然比年青的时候大了。谈起说媒,这些年来,志叔也带我看了不上女孩,比我大的,比我小的,到现在的二婚都有了,可希就是没一个成的,志叔,总是拍着我肩膀说,不急,也许缘分还没来了。
   午餐后志叔因吃醉了,我便送满爷爷回庙里了,堂弟就留下收拾满桌的狼藉。满爷爷了吃一些白酒,一路上一直叫我慢点慢点,转弯时还叫我按下喇叭。
   等我回来时,堂弟也收拾好了,这些年跟在叔叔身边,确实也会做很多事了,很不像小时候在爷爷背上喊着打着的那个了。
  
   三
   傍晚,夕阳早早就挂上了,那一轮淡淡的火烧似的云,早渐渐的弥漫过来的,无事做的我们也早早吃过了晚饭,叔叔是提着一个长筒的茶杯往志叔家走去,堂弟因为刚吃过晚饭,不愿走动,(再说,村里也没什么好看的,)就留在了家里看电视,我呢,蹭着傍晚还有一点夕阳的余光,就向门口那条水泥道走去,一则当散步吧!二则看看能不能接到母亲她们。
   从过年来后,我也已有大半年没回家了,就连清明也没回来给父亲扫墓,一则是路远,二则是没时间,其实说白了,就是怕花钱,其它都是在找借口了。
   静静站在池塘的路边,望着快涸的池塘,夕阳下还剩那么一溜的塘水,白天我经过时,还看到大鱼的鳍背,当我脚步声靠近时,就只听见池塘里响个不停了,吓得我,也不敢逗留了。
   还记得小时候的这个池塘,真真是个夏天的乐园来的,我们一群孩子,不分男女,蹭着每个夏天的傍晚,总要到池塘里泡一回,还有收工的大人也是的,就着身上的衣裳,像是要洗去这一身的汗味似的。
   一边走,一边想,曾几何时,我们都长这么大了,只有这乡村还是那个的样子。
   月光蹭上,算是给秋夜添上了一层淡淡的色彩,从那吹来的冷风里,我感受到了秋夜的凄凉,渐渐笼罩在村头,星光闪闪如明,百家的灯火,也像星星似的,突兀的冒出,朦胧里都分不清,那是地,那是天了。
   我从小道上去,向左拐,一直走了赵奶奶的门口,看见玻璃门里灯光明亮,还传来搓麻将的声音,因为多年不在家,我也不太想打扰,自己转过身,又向回走了。
   母亲回来的时候,是十点过了,幸好有姐夫去接的,这么晚,市里是没车回来的。
   听到门外的车声,开了门口的大灯,看着母亲大袋小袋的下来,我们便上去接,不料迎面吹来的冷风,两只手臂不仅膻抖了一下,还真有些冷了。母亲见我们还是穿着一件当薄的短袖,说,电话里,不是说要你们带件外套回家吗?我说带了,母亲又说,都去穿点,别冷着了。
   对我来说,如今能令我高兴的事,莫过于一家人的相聚,自从父亲走后,我越来越感觉到家人的重要,可是,生活,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分开,一想起,与父亲就是在这样的离离合合里走散的,我便就忍不住流泪了。
   秋夜如水,一闪一闪,宛如星火的流连,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其实,我能看到的,不过就是头顶这小小的一块黑夜,只是黑夜大黑暗,我才会这么惧怕,它也才显得如此巨大。
   望着客厅静静的灯火,等母亲她们歇下来时,叔叔便向母亲述说了白天与满爷爷他们说的事,因为一切都来得太匆忙,大家都没什么时间准备,也只能这样草率行事了。
   对爷爷的事,母亲说一切由叔叔做主。她还是那么歇不来,说她带来了咖啡,这可是店里上好的咖啡,说完就去厨房煮了,我们都说不必了,感觉太麻烦了,母亲却说没事,还说,喝杯热咖啡可以暖活一下身子。
   等到深夜,姐夫他们也该回家了,姐夫忙了一天的活,也该回家睡觉了,再说家里还有三个小孩在等着,想着姐姐的生活,压力也够大的。
   等姐夫他们走后,叔叔也要我们早些睡,说明天要早起,天没亮就得起来。
  
   四
   清晨,窗外才蒙蒙亮,便听见志叔他们来敲门,朦朦胧胧的望过去,叔叔已经起来了,听到厨房里当当声,想必母亲在做早餐了。叔叔一面叫我们起来,一面自己洗漱去了。
   天空才泛起了一些鱼白色,叔叔就接到托车师傅的电话,说已到县城了,叔叔便说,要他等的,我们也准备来了。
   来不急吃早餐,叔叔便带着我还有刚来的秋爷爷一起到路口等姐夫。此时的清晨,我才发现有些阴沉,也难道这时还没亮起来了。我还发现阴沉中似乎有些湿润,也便感觉穿上外套还是感觉到冷了。
   等我们到了县城,天空也总算亮了,从那落下的毛毛细雨,今天不会是个晴天了,但会不会下雨,还是难说的,因为,故乡的秋天,还是像以前一起,似晴非晴的日子比较多点。
   爷爷的坟埋葬在离县城很远的一个山头上,恰恰离我们家的方向向反的,不知为何当初被葬了那么远,而不葬在村里的祖坟里,也许当时有些事是我不知道的,等我赶回来时,爷爷就葬了。
   那个山头已经被一条正在赶修的大道切成了两半,我已经记不得位置了,幸亏叔叔还记得,爷爷埋的那座荒坟。
   我们爬着土坡上去,搞基建的人正在爷爷的坟前等着我们,叔叔前去一人发了一根烟,他们接过便点上了,泠风里闪着烟火,却看不见他们吐出的烟雾。
   爷爷的坟墓已经挖空了四壁,沉重的棺材也已经开始了破损,有些地方的棺木都掉了都半了,不过看上去,还是保存的好吧!想想埋在地里八年,尸骨早已封干了,就只剩下这么一个空椁了。
   我四处望了一下,这半山上,有许多坑洞,想必都是迁走的坟墓吧!我也还隐约记得,以前这个山头也是个坟地来的,爷爷的四处还埋了不少坟,记得过年扫墓时,父亲也为临近的坟上上了香,还对我说,这样爷爷就不会寂寞了。
   秋晨是冰冷的,由其是高山上的秋晨,带着湿润润的露水,从那些还未被动过的荒草上就可看出,枯萎的草梗上,闪着透明的露珠,泠风抚过,它们便毫爽的落下,也像坠落的星星,一样的闪耀。
   等他们商量后,就见两个带草帽的上了年级的中年人,一人拿着一根比小母指细一半的铁丝,一人绑一头,铁丝从挖空的棺材底下穿过,像绕在了爷爷身上似的,可是我身上的那份伤感,原本就不深,经过这些年的淡化,早已灰灰烟灭了似的。
   可是在起架的那一刻,听到挖土机的喷的一声,这一刻,我便心软了回来。我不知道是想起了爷爷,还是父亲,总之眼角的那一滴泪水,像荒草上的露珠一样,刷地一下就落下了。
   望着吊在挖土机上的棺材,在空中摇摇摆摆的,叔叔一面走着,一面叫着师傅慢点开。虽然棺材上都紧了钢丝,叔叔还是担心,一个不小心,棺材像散了架子似的落下。
   心中的忧伤,随着机器的呯呯声,如自己的心跳声一样,越来越强烈了。什么都不说的人,并不带表他就真的麻痹了,其实他的内心是善良的,仁义的,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
   晨光渐隐,阳光像在云雾里破茧而出,此时的天空,已经明朗起来了,蓝的是天,白的是云,天空的一切都是这样的洁净,就像是谁的画笔画上去的。
   看着爷爷的棺材被安放在托车上。这是一种乡村特有的托车,在童年有记忆时见过,有一个托拉机的头,后面拉着一个长长的铁匡,发动机还是手摇的,走起来便是烟雾蒙蒙,那时是用来拉盖房子的水泥板的,早几年县城就逃迏这样的车了,只是乡里还存有这样的托车吧!
   不知不觉,阳光柔合,光丝如絮,丝丝扣入之扉,而深处的内心,仿佛一把打开的枷锁,多年的沉浸,也像山洪似的暴发,随着开动的托车,我们离开了山头,走进了县城。

共 1072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篇融情于景的精彩小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叶落谁家。”作者怀着激动、复杂的心情,来描写了自己秋天里在故乡的见闻。离开故乡太久,在这个深秋,因为叔叔的一个电话,主人公便及时地赶回了故乡。八年前,爷爷生病去逝,这次因为爷爷的坟要搬迁。离开家那么久,家里乱成团,到处是发霉的酸味。每次回来,在他的遗像前,先问候已逝的父亲。村中曾经热闹的小店,除了守店的赵奶奶,小店很落寞。故乡的秋夜,月光淡淡的,很美妙。作者用嘲讽的语气,自我调侃,清明没有回来给父亲扫墓。原因有三:1.路远;2没时间;3.怕花钱。小说注重心理活动刻画,描写生动,情真意切,感受深刻,睹物思人,写出了与众不同之处,值得细品,倾情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7-11-13 00:07:12
  感谢一毛老师赐稿荷塘!小说内容丰富,对比鲜明,情感细腻,耐读耐品。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7-11-13 07:00:15
  老师的小说独具特色,淡淡的乡愁氤氲在字里行间,引人共鸣。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7-11-13 07:01:06
  问候一毛老师,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1-13 07:35:25
  故乡的秋留在记忆里,温暖游子在外的日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