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菊韵】朱砂屯的开发与覃百万的故事(故事)

编辑推荐 【菊韵】朱砂屯的开发与覃百万的故事(故事)


作者:黄金山 进士,8578.8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72发表时间:2017-11-13 22:48:29
摘要:团堡传奇故事(2)

词曰:千古兴亡往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编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调寄·西江月)
   且说1367年朱元璋当上开国皇帝,大赦天下,兴建寺庙,天下大体安定。然而也有少数不服。明玉珍就是其中一个,《明史》记载:“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明玉珍本来也是起义军大将,后来由于自身实力很强大,就目中无人,明玉珍就据成都,自称陇蜀王。二十三年春正月壬寅朔,四川明玉珍僭称皇帝,建国号曰大夏,纪元曰天统。于是就生出反叛之心。朱元璋要一统天下,那里容得,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就遣大将汤和为征西将军,付友德为征虏将军,率领水陆大军从荆州,襄阳,瞿塘直逼重庆,朱元璋密谕:“若遇顽抗,斩尽杀绝。”汤和,付友德分兵合进,所向披靡,连战连捷.....明玉珍抵抗不住,内外交困,举旗投降。于是蜀地平息。
   朱元璋唯恐蜀地再生反叛,就将自己亲信和家族亲兵人向蜀地和各地派遣,在各地设立“军屯”驻扎兵士。一方面作为耳目监视当地民众,若有反叛立即上报朝廷剿杀。一方面加强对地方的管制,建立屯田,增加朝廷军资,士兵平时种地,发展生产,遇到战事就成为兵勇。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派遣亲族的朱氏兄弟朱金久、朱金发二人,从南京应天府历阳县高坎堰出发,带领朱、王、郜、蒋,张、谭、牟、李等二十一个亲兵,到巴蜀一带设立“屯”。弟兄二人路过都亭东,见到一大片宽阔平地,山清水秀,就有意立足这里。经过多次巡查,觉得此地饱含红色沙泥,真是不错,大有开发价值。于是弟兄二人就上报朝廷,得到皇帝允许,弟兄就以一棵大杉树为界,建造房屋定居,随来的二十一个军士也分别在附近选址建房居住。主要朱氏兄弟分东西两头发展,建造出一条长有三百米的形成军屯。朱氏兄弟带领军士开发水田800亩,山地50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经济作物。每年向朝廷捐粮10万斤,捐银2万两。一个小小军屯,对朝廷有如此贡献。皇帝大加犒赏。于是朱氏兄弟更是努力,分为“东头朱”“西头朱”双双展开竞赛。所建的村落十分壮观,犹如朱元璋所居的南京一样繁华,被当地人称为“南京街。”朱正荣就是当时的朱家名人,死后大葬于朱砂屯。这个屯也就取名“朱砂屯”了。明朝属于施州卫管属,清代属于都亭里,乾隆六年(1741年)朱砂屯的名号就广泛的传开了。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偏爱佛寺,建议各处修建城隍庙,他还制定了城隍的封号爵级。他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与当地官署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衮服。城隍庙的塑像与配神一般是: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别列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府城隍庙里则有更多的配神,地方的城隍庙一般只有城隍和几个跟班。城隍的主要职责是保佑一方平安。土地则管理民间生活一类小事。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砂屯的朱家人联合众人在离“南京街”2里处修建城隍庙和土地庙。场面宽阔,供奉城隍、土地和诸天菩萨。每年举行庙会,玩杂耍,唱大戏,热闹非凡。从此朱氏在团堡兴业,扎下深根,成为名门望族。朱砂屯也就成为团堡的第一个历史悠久的一个大“屯”。清同治年间,冉如龙将孙女嫁到朱家,秦晋联姻,实力加强。在朱砂屯设立集市,开展商贸经营。同时朱氏,牟氏,胡氏,文氏还继续向东开发水田,构成盛产水稻的良田,取名大坝。这正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再说清顺治二年(1645年)秋,有覃氏家族的一分支从湖南向施州方向迁移。这家覃氏主人外号覃百万,自幼在河北、天津一带经商,在明万历年间,结识了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朱由检,并娶得朱由检的表妹为妻。朱由检当时是信王,(后来的崇祯皇帝)。当时明朝朝纲混乱,大权被魏忠贤一类太监掌握,信王很有远见,就叫覃百万离开京都,到巴蜀一带立足,信王对他说:“你到那边为我准备一个安宁的地方,我这里有好事也会想着你。”于是覃百万就携带妻子家人极其下人30多人,随身金银数万,来到朱砂屯境内,见此地环境清幽宁静,就寻一平地建筑房屋二十多间定居,逐一与当地名门朱、冉、郜等交好。到顺治五年时(1648年)覃百万紧靠朱家大坝开出水田300亩,取名下大坝,同时还开设一个乡下钱庄,收存款,放利息,发放款项,救济急需要钱的人,收取利息等。因覃百万面孔和善,善于交接,乐于救济,很快获得人心信誉,人送他“覃善人”的雅号。
   覃善人安排由妻子执掌钱庄,主管内务。总管料理农田和财产,自己每天外出经营生意。到顺治十年时(1653年)覃善人已经成为巨富。保暖思淫欲,覃善人也是如此,他不顾妻子和家人的激烈反对,三年内连续讨取了二房(郜氏)和三房(朱氏)媳妇。覃善人好不容易平息了家事纠纷。于是当地就有人瞄准覃善人爱色的弱点,开始对他实行进攻性利用。
   当地有一家牟姓人家,也是大富。生有一女,取名牟玉。名字虽好,就是容貌怪丑,直到20岁也没人来提一次亲。牟家非常着急,急于想把女儿嫁出去,就开始在覃百万身上打主意。
   1655年夏天的一个旁晚,牟家说有一笔钱要存在他的钱庄,只是要求利息稍微抬高点,覃善人妻子不同意。牟家主人就约覃善人到他家去商谈。覃善人来到牟家,收到牟家热情接待,烟,茶,酒全是上乘。牟家说:只要覃善人他们提出的事,那笔存款连一分利息不要都可以。覃善人问是何事?牟家说:“喝完酒再说。”
   在酒席上牟家主人,主妇,主管们都连续给覃善人敬酒,只把覃善人醉得个东倒西歪。乘覃善人酒醉,牟家就把覃善人送入他丑女的房间,度过一个春宵。
   第二天一早覃善人醒来,一看自己身边的女人,发觉事情不妙,就急于要出走。牟家早已准备,将覃善人扭住不放,按在木凳上,强要覃善人娶他家的丑女为妾,若覃善人不答应,就要报官府严惩。
   木已成舟,覃善人无法辩解,为保全自身名节,就答应在三日后迎娶丑女。牟家扣下覃善人的一切账单,要覃善人回家于家人商议娶妾的事。覃善人回家对妻子和另两个媳妇谈起此事,遭到三个女人的大骂。也遭到手下和家人的白眼。然而骂也好,白眼也好,为了顾全一个偌大的家和钱庄,也只好答应覃善人再娶一妾。妻子朱氏问,你打算娶谁为妾?覃善人说:“我只娶牟玉。”
   1655年7月12日是月半节,覃善人张灯结彩,迎娶牟玉到家,大摆酒宴招待宾客。人们出于礼仪,都来祝贺覃善人迎娶第四房老婆。半夜间宾客安歇,有一个参加酒宴的书生不知是出于对覃善人的羡慕还是鄙视,乘机用一块长约二丈的大白布上写下“四房”两字,高挂在覃善人的大门上。天明起来,人们就对着白布,“四房”“四房”的叫喊开了。从此覃善人居住的地方就被人喊成“四房”的地名。同时还有好事者以此事编出一个歇后语:“覃善人讨四房-----只娶牟玉”,后来根据谐音,演变成:“覃善人讨四房-----自讨没趣。”
   1629年,朱由检当上皇帝,号崇祯。不久就派遣钦差将覃善人一家接到京都。覃善人将一切田产交给牟家人。牟家也因嫁出一个丑女而大发财。如今“四房”的地名人们还在喊叫,但是没得几个人知道这得名的来源和故事了,至于在民国年间,有冉氏族用大量金钱将牟家的大田买去,安排了四个弟兄居住在此,四弟兄娶四房媳妇,也叫四房。有萧氏从湖南避水灾迁移到安乐居住,指派第四个儿子在这里安家,也喊成四房,这些都是后来的虚掩而已,不是真的来源......。这正是:东风要与花为主,无奈青春老去何?

共 30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事发生在明朝,从明初到明末,有点像唱大戏似的。朱元璋镇压明玉珍叛乱,在巴蜀设立“屯”,后朱氏兄弟到此开发,这屯就取名朱砂屯了。覃百万覃善人开设一个乡下钱庄,善于经营,顺治年间成为巨富。但却被人摆了一道,用计使他被迫娶了四房牟玉,最后还将一切田产交给牟家人。两个故事都很精彩,虽然时间不同,但前后有联系,叙述得体,引人入胜。【编辑 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17-11-13 22:54:00
  感谢赐稿菊韵,期待更多精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17-11-14 08:39:07
  谢谢鼓励!辛苦苦了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小白狐        2017-11-14 19:50:41
  感谢黄老师给我们这么多精彩的故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