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舍里的童年(散文) ——奶奶家的记忆
奶奶的家是两间茅舍,茅舍门前有一条河,河对面有一片墓地,墓地里有一片梨园。
夏天总有调皮的小孩用木制的澡盆做船,划到河对面去偷梨子。我不会游水,只能看着别人划过去……
奶奶家的厨房是一间低矮的茅舍。就在门前右边一点,茅舍门朝东,对面是一片菜地。菜地里有一棵高大的楝树。
春天的时候,树上会有好多快乐的小燕子。小时候,见过一个玩弹弓的小学生用楝树果子打燕子。一下就打落了一只。看到受伤的燕子,我感觉有点怕怕的。
冬天的早晨,天还没有亮,就听到后面的瞎德标摇船破冰的声音了。农村人经常要出去搅水草,揽泥。那时候,家乡的小河里几乎没有淤泥,河水非常清澈,喝起来甜甜的。
楝树边上就是水码头。有一块长长的木板延伸到河里。每天都有人到河边清洗衣服。清晨常听到村妇的捣衣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唐诗中融进了村妇的思想感情。我们小时候见到的就是一种纯粹的家务劳动。
每天早上和晚上,我和奶奶都是吃“糁子粥”。早上奶奶会做几个糁子疙瘩专门给我吃。
中午烧菜,奶奶要炒菜的时候会叫我帮忙烧把火。起初奶奶总是说:“用武火烧,再放个把子。”等菜基本熟了,奶奶会说:“用文火烧,少放点穰草。”
我们经常吃炒豆腐渣。偶尔吃到炖鸡蛋,里面加点葱,就是美味了。我喜欢吃芋艿。记得邻居四爷爷曾送我一小碗芋艿。粘粘的,真的很好吃。
有时候奶奶去社场上拔穰草,我也跟着去。那里有老牛。穰草是家家户户的日常柴火,也是老牛的日常食料。
那时候我每天都渴望着能吃到黄烧饼。每当卖烧饼的挑着担子,喊叫着“卖黄烧饼呃——”我仿佛就闻到了黄烧饼的香味。这时候奶奶会感应到我的心理,一般都会用小麦换几个烧饼过来给我吃吃。
读小学的时候,星期天到奶奶家玩。奶奶家的竹篮子里也常常会放着几把馓子。那是准备给我吃的。
后来奶奶搬到敬老院里住了。有一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想再去看看曾经和奶奶一起住过的茅舍。有人说茅舍早就拆了,那里已经建成别人家的房子了。
奶奶家茅舍的房间里,床靠墙的地方都垫着废(芦柴编的一种垫子)。晚上老鼠会在废里窜来窜去。
每天早上起床前,我总喜欢靠在废上压一压,有时候会压到小老鼠。每压一下,都会听到小老鼠“吱,吱”的叫声。
每天早上洗完脸,奶奶都会为我搽点雪花膏,然后说“真香!”邻居家姐姐出来的时候,奶奶会说:“给姐姐闻一闻,香不香!”
无聊的时候,我喜欢找一些碎瓦片在门前的小河里打水漂。
站在菜地里,让手中的瓦片撇出去。瓦片在水中跳跃着前进,有时能飞到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