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马志俭与金台观大型群雕收租院(随笔)

  马志俭与金台观大型群雕收租院(随笔)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15发表时间:2017-11-17 14:21:56

马志俭与金台观大型群雕收租院(随笔)
   老宝鸡人皆知的“收租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宝鸡市金台观内,幽静的院落里,一个揭露地主阶级如何压榨剥削农民的大型泥塑群展现在眼前。这个收租院是以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为参照,结合宝鸡地区的地主庄园为创作原型,整个泥塑布局在口字型长廊内,每一组泥塑为一个情节,分别为交租、验租、过斗、算账、逼租、反抗等连续的情节,整个泥塑群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与真人大小相近的几十个人物,刻画精细、生动,再现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参观收租院,有身临其境之感。
   宝鸡市金台观博物馆雕塑家马志俭根据1965年四川省大邑县地主刘文彩的庄园为原型,结合宝鸡市地主庄园创作大型群雕收租院,他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技巧融而为一,生动、深刻地塑造出如此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群像与收租环境浑然一体,收租情节与人物心理刻画惊心动魄,集中地再现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迫使他们走向反抗道路的历史事实。在这组作品中,写实风格和泥土材料的运用颇为恰当,中西雕塑技巧的融合也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
   在上世纪70年代,这个“收租院”作为阶级斗争教育基地,迎来了浩浩荡荡前来接受忆苦思甜教育的我市中小学生和市民,通过参观收租院,才会倍加珍惜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幸福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我和朋友再去金台观游玩时,已经不见了收租院的踪影,原址已经被改建为青铜器馆,如果收租院现在还保留着的话,那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作为艺术品和文物还是很有价值的。
   那个让我们在童年时代接受忆苦思甜教育的“收租院”永远不会复原了,愿这种人吃人的旧社会永远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不会死灰复燃。

共 6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宝鸡金台“收租院”泥塑群雕,是上个世纪结合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创作的泥塑作品,整套《收租院》泥塑全部安排在总长度为118米的收租院四周的围廊内,围廊平均高度8米。内容按“被迫交租”“验租盘剥”“算账逼租”“走向斗争”四部分排列(在北京展出时分“交租”“验租”“过斗”“算账”“逼租”“反抗”这六个部分),共有人物114个,其中正面人物94个,反面人物21个,泥塑总长约96米。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1-17 16:30:04
  上个世纪的礼教运动产物,如今便成了艺术珍品。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