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井冈星火,燎原了一个民族的记忆(散文)

编辑推荐 井冈星火,燎原了一个民族的记忆(散文)


作者:荔溪老农 布衣,17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9发表时间:2017-11-18 16:20:22
摘要:井冈星星之火,点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就能开启更加壮阔的未来。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人们对山总是情有独钟。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悠闲;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的寄情于山;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希望寄予;“千古奇人”徐霞客探询名山大川,终得地理名著的痴迷于山……山在华夏昭昭文明史上总能孕育传奇,缔造希望。
   山的突兀,为广袤的原野增添伟岸的姿彩;山的秀美,为浩翰文艺平添瑰丽神奇;山,于历史烟尘中,或远避祸患或占山为王,甚至起兵图天下,为勇者馈赠致胜法宝。
   我们华夏人自古称国家为江山,概因山厚重之寓意。
   在波云诡谲的时光,在江河横流的沧桑,在秋风扫落叶的经年浩荡,在文人墨客反复的咏怀里,曾经有一个秋天的疾风,在一座名曰井冈山的峰峦叠嶂间狂飙突进,继而宽广成了一个民族的记忆,在历史永恒的脉息中,茁壮成了炎黄子孙亢奋隽永的记忆。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再名不见经传的山,只要集聚了历史的荣光,一样会钟灵毓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在这里,座座高峰曾经吸引着勇士前仆后继。党从这里崛起,民族从这里走向振兴,国家从这里挺进辉煌。
   从钻木取火中走来的先人,知道一粒火花能让一群黄色人飞越千年。在井冈山,在血雨腥风、黑暗笼罩的那个秋天,一个来自湖南的书生,以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发出了“枪竿子里面出政权”的吼声,从此,星星之火,逐渐燎原。
   以此序章,中国革命有了前进的动力。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就像一粒火种熊熊烧了起来。这股冲天之火十几年迅即席卷大江南北,纵横祖国山河。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延安,从西柏坡到京畿重地一路风尘,一路流血牺牲,最终让红旗光耀在了世界的东方。
   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就在那里,就在那个秋天,中国共产党打出了第一面中国工农红军自己的战旗。
   秋收起义,呐喊出了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明确了“支部建在连上”“执行三大任务”的重要制度;制定了人民军队必须遵奉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一团团烈焰腾空而起,那是一个伟大国度浓墨重彩的记忆。
   秋收起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理论,孕育了伟大的“上山”思想和“下山”思想。“上山”为中国革命找到失败后的“出路”,从“走俄国人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下山”为中国找到土地革命战争发展壮大的“出口”,让中国革命进入了更广阔的发展恒途。
   秋收起义,让“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此在神州大地熠熠生辉。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巍巍井冈山,高山仰止。如今,漫山草木葱茏,革命之花点缀其间,滋润山光旖旎,水色秀丽。“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今天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的同时,你是否触摸到了一个伟大民族自强不息的脉息。
   “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
   伟大的旗帜意识,决定了伟大的创新实践。时间是一把巨尺,它在度量着我们走过的每一段岁月;时间又是一支椽笔,每时每刻都在书写着中华民族走过的每一步足迹。
   九十载风云,那一段段红色的记忆,是生命的足迹,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共产党人的初心至今仍生生不息。
   秋收起义的硝烟尽管已经过去90年,但凝结在历史中的坚定理想信念、优良革命传统、顽强战斗作风,愈加迸发出巨大力量,历久弥新、感天动地。秋收起义贲张了我们赓续不断、代代相传的红色血脉,成为华夏儿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
   秋收起义,也见证了湖南人的“敢为人先”和历史担当,把湖南人“霸蛮”的精神特质刻在了中国革命的壮阔波澜中。当前,湖南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三湘儿女又岂甘平庸?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告慰”。
   诚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湖南省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大会的殷殷嘱托,湖湘儿女大力弘扬秋收起义和工农革命军的光荣传统,正在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努力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金风送爽的季节,湘楚大地处处歌声嘹亮。
   秋风里的井冈翠竹不会忘记湘江水调歌头的曲调;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已把伟人的心声写在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华章;镰刀斧头的图案,必将激励着湖湘儿女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传承光荣传统、推进伟大事业,集聚磅礴伟力,撷一抹秋收起义的浓墨重彩,把“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细细描摹。

共 19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山写起,描写了革命星火燎原的井冈山,秋收起义的烈火,席卷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秋收起义创建了我党第一支工农军队,党在部队中建立了各级组织,特别是把支部建在连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章歌颂了秋收起义是党用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表达了作者的爱党之情。欣赏。【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7-11-18 17:30:45
  秋收起义,开辟了革命胜利的道路,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章引经据典,很值得一读。问好文友。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