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道德底部和人性背面(杂文)

编辑推荐 道德底部和人性背面(杂文)


作者:雨泉清音 布衣,26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93发表时间:2017-11-20 15:13:23
摘要:道德底部和人性的背面,都是——生存。

道德底部和人性背面(杂文)
   李国文先生在《中国文人的活法》中历数历代中国文人的糗事儿,是谓“一为文人,便无足观”。老先生顺道还抨击了“文革”中一些文人的“丑恶嘴脸”:为了保身,诬陷他人。应该说,明哲保身,是国人的传统,无可厚非,但诬陷他人就不对了。保身也是人的本能,这源于人的动物性。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系统,因此,人和动植物生存的法则也不尽相同。在历史洪流面前,文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刚正不阿虽为人称道,但难免玉碎;附炎趋势遭人唾弃,却可以瓦全。
   道德的标准是什么?道以立身,德以利人。不害人害己,可作为道德的底线。但在非常时期很难两全——不害人,就得害己;要利己,就得害人。人类社会就是这么复杂,道德作梗,常陷人于不利之地。狮子为了果腹,吃了角马,没人认为狮子是不道德的;人为了满足口欲,大啖生灵,也没有人说是不道德。只有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随时可能把你劈为两半。
   “文革”对于中国文人,是让人痛心的一段历史。一大批国宝级的文人不堪凌辱,含恨而去:邓拓、老舍、傅雷、翦伯赞、李广田、吴晗、熊十力……我们在赞美他们的风骨气节的同时,不免惋惜中国文坛损失了一批擎天巨匠。而活下来的人,或凭坚韧,或属幸运,或为苟且,都不容易!在时代大势面前,个人的力量的确是微乎其微。苟且偷生,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对于恶意整人,以凌辱他人为快的那些人渣,借用鲁迅先生的话:一个都不原谅!
   最近又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在“三反”运动开始的时候,钱杨二位老先生闭塞顽固,以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是不可能改造的。但后来却惊愕地发现,“发动起来的革命群众,就像通了电的机器人,都随着按钮统一行动”。就连“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整个人都不对了。这就是运动的力量,这个时候如果你逆潮流而动,必死无疑。所以,钱钟书夫妇彼时谨言慎行,离群索居,生怕惹上麻烦。即使这样,老两口还是被打成“右派”下放了。我觉得他们最终能安然度过“文革”,和钱先生身在“毛主席诗词英译小组”不无关系,这是个很好的护身符。
   人性是很复杂、很微妙的东西,也是易变的、不可琢磨的东西。做到自爱不难,里面有本能的成分;做到爱人,挺难,需要很高的思想境界。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人生应该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世界上存在种种“主义”,但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完全把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不要因为“道不同”去褒贬别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相与谋”就是了。春天的草原百花齐放,哪一朵更漂亮?没有标准,对于它们自己的品种来说,每一朵都漂亮。我们只需欣赏,静静地欣赏,不要采撷,不要践踏,这就是尊重。即使是蒺藜、苍耳、毒蘑,它在那里安静地生长,也没妨碍你,你干嘛非要除掉它?人也是这样,只要不害人,生命就应受到尊重。
   道德底部和人性的背面,都是——生存。
   但是,就像火山爆发、地震、海啸、飓风毫不留情地涂炭生灵一样,战争、危机、冲突、运动一旦到来,就会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在炼狱般的滚滚铁流中,人性不扭曲,不变形,不毁灭,是不可能的。不过在大灾大难面前,又往往更能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在生死之间,道德实际上一直在摇摆。
   祝愿一下吧:愿在这个世界上能享受到和平的阳光,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沐浴到洁净的雨露。愿每个人如同草原上的一株小花,静静地生长,快乐地绽放,又默默地凋零。

共 13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革”运动时期,中国很多文人为了自保,往往踩踏着别人而朝安全地带攀爬。从本质上来,这是人的求生本能使然;从品质上说,自古文人相轻,文人踩贱文人的现象自古至今就没有断绝过。即使现在和平时期,这种现象也在屡屡上演。文章从人的本性上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看法——尊重他人的生存方式。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1-20 17:08:12
  文章对生存的欲望和本质作了深刻而又现实的描述。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