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青春】万元户(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青春】万元户(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595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78发表时间:2017-11-20 22:16:02

【丁香青春】万元户(散文) “八十年代千元户、九十年代‘万元户’”。这在过去那个年代非常流行,也就是说八十年代只要你有一千元、九十年代手头有一万元,那就是相当了不起的,对于一般村民来说,一千元、一万元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人们相互见面了,第一句话就说“这几年你混的好,都成了‘万元户’了。”对方谦虚的说;“那里,你不也一样,不也成了‘万元户’了。”
   “万元户”在那时成了人们的“口头弹”,是恒量一个人本事大与小的水准。那时麦子一斤才卖到一角三分钱、玉米每斤八分钱。农民大田地里上的都是牛圈里、猪圈里的土粪、有些是打锅、打炕的炕头粪,更有些村民把陈墙、窑洞上面的虚土刨下来,也当粪拉到地里。人们过养“借着吃,打着还,跟着碌碡过个年的穷苦日子”。
   地里打不下打粮,农民也没啥收入,土地脊薄,就连山川沟壑上的花花草草也没有了生机,蔫不拉它的,树上也好像不长叶子,各种鸟儿也少了许多,不知在那里寻食去了,只有大田地里的野鸡、野兔在狂弄着,到处在寻找填肚的食物。
   我们队上那时有一个人,人都称他“能人”,在县上一家企业上班,听说每月工资才三十六元,后来凭着自己顽强拼搏的精神,给企业跑起了推销。当然,搞推销是按比例提成,推销的多了,单位高兴,自己也有一份比常人多的收入。
   搞产品销售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也不是人人谁都能搞。因为要经常跟客户打交道,他花了五十多元买了一身毕直高挡的西服。没有停几年他又在村子里盖起了一座二层小洋搂,在那个人们温饱问题还没解决的年代里,别说盖个二层楼,一般人连个大房都盖不起,加上他因工作需要买的那身西服。从此,人们见他都开玩笑的叫他“万元户”,到底他有没有一万元,谁也不知道,只听人传说,他二层楼盖起来加上厨房、围墙共花了五千多元。
   自从他把楼盖起后,人们对他都刮目相看,说他本事大的很,不知谁给他起了个外号,就叫“万元户”,从此,“万元户”就代替了他的真名实姓,方圆几十里人都知道大陈村有个“万元户”。
   “万元户”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他一共五口人,因他是商品粮户口,家里四口人,分了六亩多地,平时媳妇一人在家作务着这六亩多地,他隔三差五的回来帮帮忙。
   他人好、谦和,他回来了,村上人们都爱和他拉拉家长,他也爱给人片片外面的大千世界,讲讲他“出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还常常拿一合二毛六分钱的“大雁塔”烟,不一会儿,你一根他一根就抽完了,我常常放学回来后,就傻乎乎的站在人群中,听他讲故事。
   一次我家隔壁二旦,为三块钱学费出不起,父亲不让他念书了,开学三天都没到学校去,二蛋哭哭闹闹。“万元户”知道后,那天晚上敲开二蛋家门,给二旦父亲五块钱,让二蛋交了学费、书费。并让二旦父亲不要对外乱讲,这五块钱他也不用还了。
   那时人们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吃饭、穿衣都很成问题,虽然地分下去了,但是地里老打不下粮食,每年还要向国家交公粮、交购粮,农业社还要留储备粮,还要上农业税,留下的粮食凑凑合合够吃,还有一部分人打下的粮食连自己的嘴都混不住,在二三月或忙跟前还常常要借粮吃
   “万元户”看到心软了,人们辛辛苦苦了一年,竟然吃不饱肚子,那年他和媳妇商量,把二百多斤麦子借给了缺粮吃的困难户。
   记得那年高考刚恢复,队上一个女娃考上大学,家里父母跑前跑后借了两千块钱,还差一千元,眼看开学时间到了,家里人急的团团转,“万元户”知道后,就向别人借了一千块给送去,他说“我借钱比你方便,你暂切不还,等娃毕业了以后再说。”
   “万元户”在村上火了,在村上红了,人们都知道“万元户”是个好人,肯帮助人,谁家给娃占媳妇,没钱了,找“万元户”借。那家老人去逝了,按葬费不够,找“万元户”借。以后发展到媳妇坐月子、儿子住院,也都向“万元户”伸手。“万元户”正真成了村上的“便民银行”,谁来都可以。
   以后发展到给张借了,给王不借不行,“万元户”是个面情软的人,来者不拒,有时他没钱了,也会向别人借钱给这些人。
   有好多人都说“万元户”就是“万元户”,他钱多的没边边。”
   其实“万元户”的钱也不是拾来的,也不是用瓦片从树上打下来的,更不是自己开印钞机印的,是他走州过县、跨省推销厂子产品,辛辛苦苦挣来的。
   一次次的借钱,打跨了“万元户”的思想界线,他彻底崩溃了,他想好人当不得了,从此他说啥也给人不借钱了,也不帮任何人了,也不相信任何人了。这次他确实铁了心了,死活也不给别人借钱了。
   那是一个腊月的晚上,明亮的月光洒向了大地,星星在天上闪烁,微微的寒风刮来,把光秃秃的树枝吹着发响,不知谁家的狗狂叫几声,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恐惧。冬天来的太早。“万元户”回家拉上窗帘,都准备睡了,突然一阵敲门声,他急忙披上衣服打开了头门,一看原来是斜对门的二狗,他急慌慌说儿子在住院,急需二佰元钱,要不医院就停药了,那时钱值钱啊。“万元户”一听娃住院,忙把他去外地出差的二佰元,一分不留地数了二拾张,给了二狗,第二天他就去单位了。
   一个星期后,他回家了,碰见二狗媳妇,随便问了一下娃啥时出院,二狗向他借了二佰元钱,说娃住院用。谁知,二狗媳妇一听大怒,说她娃根本没有住院,感冒了,只在门诊挂了两天吊瓶,接着二狗媳妇出言不逊,还和“万元户”吵吵闹闹,说二虎拿那二佰元还打麻将账了,说这二佰元别想指往还了。最后在村上几名妇女劝说下,二狗媳妇才怒气冲冲回家了。
   “万元户”知道二狗媳妇是村上个麻糜儿(陕西西府方言:历害),也不和她过多计较,但他受了二狗的骗,这口气他咽不下去,他工作几十年,跑了二十多年的销售,还没经过人把他骗了,他大江大河都过来了,没想到在这个小溪边竟跌倒了,二狗媳妇骂的对,二狗媳妇说不还钱也有道理,谁叫他不分清红皂白呢。
   后来听说二狗媳妇跟二狗闹了三天三夜仗,只下手到了离婚份上。他只恨二狗赌博成瘾,把钱都借到他的门上。
   多少年过去了,“万元户”借出的钱,人家只还了大部分,有些人没等得还钱就去逝了,有些人他爸借钱了,儿子不认这个账。有些人还说把借钱忘记了,竟还有些人,没还说还了,就这样,“万元户”借出的钱,有几千元就不知不觉的打了水飘,再也捞不上来了。到底几千元,这个只有“万元户”一个人知道。
   “万元户”的媳妇不满,整天嘟嘟嚷嚷,只听“万元户”对媳妇说:“对咧、对咧,要不上咱就不要咧,咱俩全当把这钱扶贫咧。”

共 25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有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文章,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作者的笔就像一组长镜头,把我们拉回到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那时候“万元户”让人羡慕又嫉妒,很多人只看到人家有钱,没看到人家挣钱的不易。文中的“万元户”既是个能人,也是一个能吃苦的人,本来有安稳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在当时还是比一般农家日子好过得多。但他不安于现状,起早贪黑、四处奔波搞推销,虽然挣了一些钱,但那是实打实的辛苦钱、血汗钱;同时,他又是一个心地善良、实诚,甚至有点爱面子的人,看到他手里有钱,亲朋好友、邻里,但凡有一点困难都找他借钱,刚开始他是来着不拒,甚至很“享受”乐善好施给他带来的好名声和好心情!可是时间一长,就吃不消了,就像文中所说,他的钱不是大水飘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分一分前挣来的,经不起这样大手大脚折腾啊!一次次借钱出去,终于把他本就不鼓胀的钱包掏干,他决心再也不借钱别人了!可惜,他善良的本性,让他再一次上当,当听说二狗娃住院没钱,立马把仅有的200元借了出去,而这一次,不但没讨到好,反被二狗媳妇恶语伤人。通过这件事,让他看到了社会上某些人丑陋的一面,对这些人一味的迁就和无节制的给予,在某种程度上说,支持了懒惰、迁就了不劳而获!文章朴实自然,故事性强,情节很吸引人,其中蕴含的道理让人深思,直至今天,还有很深的借鉴意义,好文共欣赏,特此推荐。【丁香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庄稼        2017-11-21 20:50:32
  在那鼓励百姓发家致富政策初始,万元户是人们心目中致富先进的模范户,起着真人实例的榜样作用。文中“万元户”先富起来后,回报社会,为乡亲帮忙助力,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事情的好坏效果不好掌握,惹出了麻烦,有意救急,却无意间助赌了。这事我也碰到了,小庞说是买农药,其实是还赌债,那钱我就不易要了。常言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两好搁一好,好事需要双方来维系的。故事朴实贴近生活,令人反思,就像小品扶不扶一样,高尚的行为需要高尚的品德助力。欣赏学习,感谢老师美文!
22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1-22 17:27:25
  “万元户”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艰苦岁月,那时候的万元户让人可望而不可及。那是一个新旧体制改革的阵痛时期,人们既希望自己翻身致富,又怕有朝一日被清算,尽管政府号召群众奔小康,但大部分人还是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做第一个品尝桃子的人。文中的“能人”不信这个邪,他走南闯北靠推销产品成了“万元户”,却也成了乡亲们眼中的聚宝盆,纷纷来借,村民二狗借口儿子住院借了他200元且,谁知二狗欺骗了他,用这钱去赌博了。当他讨要这钱时,却被二狗媳妇骂了个狗血喷头。这件事引起了他的沉思,尽管好多人借钱不还,但这次借钱却助长了赌博风气,使他内疚不已,同时也暴露了人性丑陋的一面,值得反思。文章语言质朴,文笔流利,乡土气息很浓。感谢闰土老师赐稿丁香,希望更多精彩继续。
23 楼        文友:闰土        2017-11-22 19:43:04
  感谢庄稼、乔山人二位老师长篇评论,那时人温饱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万元户,但这个万元户是靠智慧和能耐挣下大把钞票,但有些人如二狗,不好好过日子,靠打麻将为生,这是令人厌恶的。
   谢谢以上各位老师点评。
24 楼        文友:江山娇        2017-11-24 13:44:46
  万元户是善良的,而且是大度的,温暖人心的好文。
2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7-11-27 20:11:48
  “万元户”在当年是多少人的梦,实现了梦的人受人崇敬,文中的“万元户”是个善良的人,他帮助了那么多人,却被某些人恶语伤人,反映了社会丑陋的一面。故事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共 25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