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除了物质,我们还能给予孩子什么?(杂文)

编辑推荐 【江南】除了物质,我们还能给予孩子什么?(杂文) ————给有物质崇拜主义的家长


作者:柳絮如棉 进士,680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99发表时间:2017-11-22 08:29:30

中国拥有几千年(至少3200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上,很多外国人对我们中华民族都是充满崇拜与赞扬,他们崇尚中国文化,并借鉴中国文化。然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除了物质,还能给予孩子什么?
   放眼望去,泱泱大国的子民们,有多少还沉浸在物质生活改善的自我陶醉中。他们总用物质来权衡一个人成功于否,用经济财富来决定一个人的地位。这种情况不是不好,而是很多人的理解层面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会给下一辈的孩子带来负面的干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能说有物质财富的人不好,但我们至少能辨别他的物质财富从何而来?纵然时常有人说:现在是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真是这样子的么?
   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丰富的宝藏,只是,我们并不能及时地发现并开采。那么,为何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也许,我们不具备开采他的条件,我们的勘察能力有限,开采能力不足,挖掘的动力不足。导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身上的宝藏,因时间的沉淀越埋越深。我们的能力哪里去了?其实被物质收买了。我们因为对物质的欲望太大,从而忘却了我们还是为人父母的人。
   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无论是上班也好,做买卖也好,多半是为了物质。这也很正常,毕竟,我们要吃饭,要穿衣,要住房……没有物质条件,我们的生活并不能过的殷实,从而也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可是,有了物质,我们就一定能够幸福么?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离婚率,据2015年的数据来看,结婚率是9‰,离婚率是2.79‰,这意味着什么?在增加9对新人的同时,也有将近3对夫妻离婚。如果幸福的话,为什么还要离婚呢?我们可以判断一下,离婚的人是因为物质危机离婚的多,还是因为情感危机离婚的多?不要讨论,至少半数以上的人认为是因为情感危机导致离婚的多。试问一下,物质是决定生活幸不幸福的最大标尺么?
   说到这里的时候,你也许有些迷惘了,或是还在疑虑。其实,不用疑虑,现在我们固然缺物质,可我们最缺的还是文化。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有很多,在我们普通人的领域也有很多。比如说:先人著作、成语典故、神话传说、古人故事、民俗风情等等,然而,我们面对这些似乎置之度外,不屑一顾。用网络的语言说:然并卵。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息息相关的文化,真的是然并卵么?我不以为然。很多实例告诉我们,物质虽然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但那只是对极少数人有用。大部分的人认为文化是用来换取物质的,因此有了物质之后,很少再有人去关注文化了。他们会认为目的已经达到,再接下来就是满足欲望。
   也许你会说人的欲望是最可怕的,难道我们不是人么?是人都是有欲望的,你能说你没有欲望?那么,欲望总是有个度的。这个度靠什么来把握,靠的就是文化,至少可以说是靠道德准则。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面貌,老百姓也从缺吃少穿到生活殷实,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也是老百姓们引以为荣的结果。同时,中国几千年来好的文化却一步步的被我们甩在脑后。以至道德沦丧,文化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了过往的真诚与和善,缺少了过往的守信与互助。这是好现象,还是不好的现象,我们暂不评价。至少,改革开放是没错的,是非常好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出在我们自身。人的觉悟并不能都统一达到一定的高度,故而出现上述情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的文化这一块没有做好,那么,你应该知道除了物质,我们还能给予孩子什么了?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这其实已经在告诉我们,我们的社会文明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我们是要好好反思一下了,总结身边很多的例子,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除了物质还缺少什么?缺少什么,我们就补充什么?不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暂时的自认为的领先,并不代表将来能够领先。有句俗话: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人的心性(根)不稳,就会像水上浮萍,一生游离。人的文化营养(茎)不足,就如同墙头嫩草,随风飘荡。人的阅历和情商(叶)欠缺,就会好比针叶植物生长缓慢,越向上冠越小越不能独挡一面。
   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在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除了物质之外,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我们还应该给孩子文化。中国3200年的文明史,给我们遗留下来的文化已汇集成河,我们能否汲取到,滋养我们的孩子,那要看我们自己愿不愿意去汲取。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汲取,至少要让我们的孩子自己去汲取。我们还应该记得一句流行句:没文化,真可怕。
   是的,没文化真可怕。
   文化不是知识,抑或说文化的范围不仅仅是知识,它所包含的有很多,可是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大,我们还应当有选择性地去给孩子文化。至少先从做人的道理,做人的准则开始;至少先从家教、家风开始;至少先从先辈优秀的典型人物的故事开始……从哪开始不重要,我们能给孩子多少很重要。能给孩子多少重要,但孩子能吸收多少,更重要。孩子的知识有学校给,技能有老师给,文化需要家长给。因为,文化需要潜移默化的浸透,否则与知识无异。
   孩子在吸收文化之后,他的做人态度、学习态度、做事态度都能够摆得端正,久而久之,他的成长会发生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会发生改变。现在,很多的人在作茧自缚,让自己越来越不能自拔,从而日子过的越来越糊涂。正如很多人,物质越充裕,生活越迷惑。因此,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用心灵鸡汤来赚取更多的物质。这些做心灵鸡汤的人,只是有知识罢了,文化沉淀不够,从而使自己也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文化更需要沉淀和积累。积累的多了,也就能融会贯通了。
   除了物质,我们还能给孩子什么?这个问题到这里,你也许应该反问自己了。你除了物质还能给孩子什么?也许你会说,我可以给他能力,比如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等等,对,有这些很不错,这也是文化——教育文化。也许你会说,我可以给他为人处事之道,教他认识身边的人和事,对,这些也很棒,这也是文化——社会文化。如果你在反问之后,你也许有更集中的关注点:文化了。孔子说:三省吾身。没错,你是个有文化的人,你的文化还在,只是暂时的收在了箱子里。这个时候,你要开始把它拿出来了。而不是一味的再追求物质了,你应该把你压箱的东西拿出来,分给我们的孩子了。
   圣人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你也是圣人,只是因为,你圣人的本质埋得太深,挖出来很困难了。那么,我们就不当圣人罢!至少,我们可以当个有文化的人。别再把那些瑰宝压在箱底了,多拿点出来,分享出来,孩子因此而受益。
   除了物质,我们还能给孩子什么?这个答案在你心中。你比谁都明白,只是你不想说!或许你真想做圣人。圣人一般都很保守的,不轻易说话。要么不说,要么就一句话让你想半天。我就是普通人,所以,我想说,而且是谎话一堆。难道不是么?我的分享就是普通人的表现,纵然我没有收你一分大洋,也不能说我是圣人。你才是圣人,你心自明!
  
   2017年11月19日

共 27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即提出论点,然后联系实际逐层阐述,将作者自己理解的物质和文化在下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性一一铺展开来,篇尾回归到本文中心:除了物质,我们还能给孩子什么?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也无可厚非,但是,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容易让孩子滋生惰性和贪图享受,从而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毫无疑问,家庭生活的不稳定也是带给下一代成长的一剂毒药。物质固然重要,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刻不容缓。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一个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揭示了一个现实问题,同时也为读者指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论述条理清晰,论述过程严谨,论点鲜明。推荐阅读。【编辑:漠上花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漠上花开        2017-11-22 08:30:39
  感谢赐稿支持江南烟雨,期待佳作连连!
2 楼        文友:漠上花开        2017-11-22 08:31:47
  问好作者!编按浅显不周之处,敬请海涵!遥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