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荧光闪烁的人生(赏析)

精品 荧光闪烁的人生(赏析) ——读傅炯业的《蓦然回首》


作者:文绮 举人,419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53发表时间:2017-11-22 15:15:26

荧光闪烁的人生(赏析)
   《蓦然回首》一书,是中国作家协会著名作家傅炯业先生近年推出的又一力作。全书以解放前夕、建国初期、文革、改革开放四段历史为主线,历时七十余年为背景,以自己的成长经历贯穿始终,形成自传体书卷。共分五大部分,一百零八章,堪称一部史诗般的宏篇巨著!
   著作笔调沉稳,文风朴实,格调高昂,通俗易懂。越读越深入人心,越读越韵味悠长。年轻人读了,如同聆听长者的教诲;同辈人读了,如同促膝谈心;文人读了,是在进行学术交流;劳动者读了,感同身受。这部巨著彰显出作者的大智慧,大境界,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一、《汉口旧事》
   一九四五年秋,家人从黄陂研子岗,越过通往汉口的岱家山,落脚西民街汉寿里,从此拉开了历史的帷幕。这样的交代,引人入胜。
   来到西民街,并没有改变作者的命运,让他感觉不到城市的优越。这里只不过是人口密集,鱼目混珠,一片混乱的局面,矮小破旧的平房令人窒息。尤其受到伙伴们耻笑他是“乡里伢”的欺辱歧视后,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家乡该多好:“天那么蓝,草那么绿,人那么纯朴,连牛也让人牵肠挂肚。”在作者心灵深处时时惦记着家乡,怀念生他养他的旧地,还有忘不了的小业兄弟。
   留住作者的不是这座古老的城市,而是文化。文化留人,文化留心。“话雅茶馆”给幼小的作者带来浓厚的兴趣,那里有说善书,唱大鼓的。这样的民间文化吸引了作者,从此才不再唠叨要回乡下了。
   “皮影子戏”和娃娃书,成为开启作者热爱艺术智慧的范本。皮影子戏有种传奇色彩,它的演出全过程,几乎都由一个人完成,因为皮影子戏在近代几乎灭绝,作者的重提,为告知读者和后来人前人创造过这样的剧种,令人瞩目。它是民间文艺的一盏明灯,给众多观众带来过快乐与欢笑。它为这部书的历史回眸增加了色彩。
   “在老汉口人心目中,单洞门是众所公认的平民区,这平民区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劳动人民,有手艺人,有各种苦力,有扛码头的,有走江湖的,有测字算命的。”“单洞门也充满城市诗意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有窃窃私语的,有高声交谈的,有的操琴,有的轻歌,琴声悠扬,歌声婉转,充满情调。”相比而言,汉口吉庆街的民间文化是特别有名的,经过作者的渲染,在读者心目中增添了一朵旧时文化的名街,令人心悦诚服。
   旧汉口还有更多稀奇古怪的事,南腔北调的“磨剪子——镪菜刀”的吆喝声,《新市场惊魂》的一幕,还有头疼的旧时警察,狐假虎威般地向那些生意人敲竹杠的。仿佛旧汉口在凄婉中略带一点生机,在嘈杂中还有令人感到心寒的微笑。作者此时的笔触是沉重的,思维是凝重的。这样的历史背景值得我们追忆。
  
   二、《求学生涯》
   小小的作者一路求学,迎来上中师班的机会。
   提起中师班,作者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地娓娓道来。让读者了解到解放初期武汉一师的教育氛围是那么活泼生动,那么健康积极向上,令人向往渴望。
   中师班是作者一生最怀念的地方。在这里接受着祖国良好的教育,从此树立了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信心。相信世界一片阳光,人类一片友好,心中一团火。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淳朴善良的。发奋学习的作者,要以文报国,不辜负祖国的重托,不辜负人民的希望,要为祖国建设奋发图强。一句名言成为作者终身的信念:“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在学校作者就初露才华,大公无私,无论是组织能力,诚信,人缘,信仰,担当,都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晨钟班”的命名,“长虹歌舞团”的成立,都有作者的积极参与,也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大家学在一起,干在一起。作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小就具备了集体荣誉感,用心感受大家走在一起的缘分,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相遇,把那当做一支绝美的心曲,去用心弹奏。
  
   三、《落脚乡村》
   作者怀揣使命,来到了蔡家湾中学。来到这里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那时没有交通,第一天就让作者累得咽长气叹,作者没有一点怨言,而是积极投入学校建设中,党叫干啥就干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投入教学中。
   贫穷时代的蔡中是“最高学府。”在《我的音乐课》一章中:“我决心把这堂课变成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变成对这群农民子弟的艺术熏陶,变成对人生的启迪。”最高学府意味着教师们的智慧凝结成的一座知识殿堂,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乃至教师艰辛的付出。而不是学校条件的好坏与知名度。可以说,第一代师范生是祖国培养的文化火种,要为中华民族播下更多的文化种子,唤醒大众愚昧的心声,改变文盲的落后局面,建立一个有知识懂文明的聪慧民族。
   从此,作者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与农村孩子同甘共苦,在教学的艰苦路上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课堂到学生家庭走访,从学校到乡村劳动,作者都是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荣誉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艰苦的岁月当着砥砺自己前行的好机会,从不怨天尤人。那时仅仅二十来岁的作者,就有这样一股韧劲,有这样一种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有这样一种令人满意的境界。以完美的师德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爱护学生。
   从此,傅老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标杆,学生信任傅老师,喜欢傅老师,他们把傅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年轻的傅老师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一次《体验大串联》中,一名学生在郑州出了事,紧急赶往郑州看望学生的是傅老师,那时的傅老师还是单身汉,可他就是对学生知冷知热,体谅学生的痛痒。蔡中雷锋似的老师傅炯业,在那个年代,为大家树立了光辉形象。回首一起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日子,书中的描写,作者始终是以一种乐观的精神理念,《从洋苕节》到《野味香》总是苦并快乐着。这不仅仅是作者书中的描写而已,他给大家带来的是热爱党热爱国家的潜意识。从历史背景看,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透过《洋苕节》,我们看到了国家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艰苦性。就像毛主席所说的“一穷二白,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作者就是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学校画出了自己人生美好的蓝图,在这里,作者逐步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光明。
  
   四、《不辱使命》
   这一辑是作者事业最巅峰的时刻,也是接受现实社会最严峻考验的时刻。在这里记录下了官场沉浮录。
   作者因为工作调动,告别了十一年的教学岗位,来到区机关,等待他的是一个接一个繁重的工作任务,都与他的文笔分不开。好在作者早有以文报国之心,加上又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完成任务自不在话下。
   在那个年代,虽然是区机关干部,却成为“蹲点专业户。”这给作者创造了极好的锻炼领导才能的机会,这对三十一岁的作者来说如日中天。
   蹲点的作者,处处以身作责,以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他泥里水里没日没夜地一身操劳的时候,有过一闪念:“妻子该生孩子了。”当他把手上的事情搞完回到家里,妻子已生,母亲埋怨:“你当父亲的?”作者好无奈。妻子需要丈夫陪伴的时候,那晓得作者第二天一大早匆匆赶到蹲点的生产队。读到这里时心情沉甸甸的,感人至深!一个人的奋斗,全家人都撘上了。难怪说:“优秀的男人背后,有一个优秀的女人。”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生产队蹲点的作者,为了解决庄稼用肥难问题,乘黑夜,和社员们一起,到汉正街茅厕去捞粪。弄得满街臭熏熏,城里人骂:“个板妈的。”作者还上前解围,说是白天更影响市容,才在晚上捞的。那个年代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绝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党内一贯提倡这样的干部作风,怎么一段时间却看不到了呢?何时能恢复当年的那模样,让人民看到希望?作者的这一笔,重重地给那些党内忘乎所以的行为以严厉的批判。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生当作人杰”的勇气。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党内严禁时代的背景。
   来到宣传部,从文时的作者,为繁荣洪山文化,培养了多名基层优秀通讯员,采访中骑自行车从街道口出发,辐射全区大江南北所属乡镇。为创作《今日洪山》脚本,在勘测的飞机上呕得翻江倒海,为铸就《城区领导概论》废寝忘食。
   “在宣传工作的岁月里,我发表千余篇文章,计约三百万字。”作者的文章帮助了众多弱者自强不息,帮助能人对事业更有贡献的人。一篇《三角路口烤鸭香》使三角路烤鸭店一举成名。
   通过这些故事,更了解到作者是如何以文报国的拳拳之心,如果说,一部史诗里没有这样鲜活的故事,这部书就是苍白的,枯燥的。
   从政时,作者率队进京成功举办了“灯笼节”,为武汉争光,为武汉人争气。
   任职期间,历尽艰辛,为洪山创办“文联”,成为武汉市文联第一。同时创办了“洪山花”杂志,同为武汉第一。使洪山文化蓬勃发展,为洪山文化立下丰碑。
   退居二线的作者在九八抗洪第一线,冒着重重危险,与抗洪队伍并肩作战,取得第一手资料,通宵达旦铸就《武惠堤》,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通过作者之手,传递到荧屏,传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一生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作者豁达睿智,淡定从容,官场门前闲庭信步。从“革委会主任”到“油饼司令”,一声不吭地完成了毛主席去安源的大幅油画;从“文化局长”到“调研员”,默默无闻墨染忠魂,相继出版十本书,为祖国的文苑增添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他启迪人们,官场不是唯一的出路。
   作者在书中常常提到:“我是祖国第一代师范生,是国家培养的。”作者知恩图报。古有穆桂英岳飞精忠报国,驰骋疆场;今有作者以文报国,驰骋文海,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一如既往地以“热血写春秋,以忠诚铸脊梁”。
  
   五、《触摸夕阳》
   在作者的一生中,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在他晚年笔耕不辍,相继完成了《月牙为证》《太阳为证》的夙愿,以文助残,在无数个日子里,心系毫无相干的残疾人,只要得到一点不祥的消息,马上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予帮助。一篇报告文学拯救了一段婚姻,作者的善举总是那样催人泪下,催人奋进,在获得“沃土奖”以后,作者一直没放弃,继续帮助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退休后的作者一直坚持文学创作,每到一处的采风,都留下一篇精美的文字,与读者共同分享。《神农架摄影》《天山南白行》《在文明古国埃及的行走》《天路》等等,一篇篇美仑美奂的作品,神韵十足。连篇累牍地奉献给社会,奉献给读者。以一腔热忱写春秋,赤胆忠心颂九州,悠悠情怀不忘本,呕心沥血隐白头。
   当他蓦然回首时,是不是欠了妻子许多许多,调侃地对妻子说:“我要把你带得远远的。”妻子问:“那里?”“欧洲。”原来,费用是自己爬格子攒的私房钱,令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原来名家也有咱平常人小家碧玉之乐。
   四弟钢业去世,当大哥的拖着受伤的腿子,拄着拐杖毫不迟疑地赶到病房,诚挚地表态,所有费用由我们哥哥姐姐承担。这种大度,诠释了作者一贯做人的高尚品质。
  
   六、结束语
   纵观全书,作者以气贯长虹的气魄,大手笔地准确记录了大量的时间、地点,人物,构成全书宏大的骨架。那些如泣如诉描写的人生经历,如诗如画的场景,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都成为七十年沧桑巨变的活素材。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纵观全书,作者是奉献的人生,奋斗的人生,艺术的人生,荧光闪烁的人生,他把最有效的生命奉献给了无限的事业中!
   这本书沉甸甸的,里面装满了历史,地理,人文,世界各国风情风貌,还有作者不断进取的精神,良好的做人修为。这是一部历史教科书,是一部文学艺术指导书,是一部人生成长史诗。
   这本书有着重要的收藏价值,随着时光的流逝,再读它,就是一本国学,有着永不磨灭的思想和艺术光芒。

共 46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对武汉作家傅炯业先生近年推出的《蓦然回首》一书进行评析,高度称赞其是一部史诗般的宏篇巨著!文章对该书的五个方面进行点评,概括了作家在《汉口旧事》《求学生涯》《落脚乡村》《不辱使命》 《触摸夕阳》等五个章节上的布局是多么的宏大,从中可以触摸到作者正能量的脉搏和心跳。书里面装满了历史,地理,人文,世界各国风情风貌,还有作者不断进取的精神,良好的做人修为。好书好文理应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125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1-22 16:12:25
  这是俺们湖北作家的大作啊,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文绮        2017-11-22 18:53:57
  问好武戈 是的,都是老乡呢,近来读这本书,也就写下这篇赏析,作为自己的心得体会,真的,这本书值得一读。谢谢你,让你辛苦。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1-25 13:44:11
  江山改革后的第一篇精品,恭喜了。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文绮        2017-11-25 15:52:59
  谢谢武戈老师,谢谢江山文学网的厚爱。
3 楼        文友:鸽子        2017-11-26 06:46:48
  大姐的这篇赏析文章,文笔非常细腻,对傅老师《蓦然回首》每辑的评论都十分精准,洋洋洒洒,堪称完美!尤其是傅老师的大作,一百零八章,上百万字,就是一部史诗和巨著,大姐能够点评到位,必定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读作品,实为不易,在此对大姐表示由衷地敬佩!也对傅老师表示深深地敬意和真诚地问候!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回复3 楼        文友:文绮        2017-11-26 17:34:41
  感谢鸽子老师热情洋溢的留墨,这样给我带来极大的鼓励和信心,令我的空间蓬荜生辉。写书评我还是第一次,真的不知道该是咋样下笔,十分感谢江山文学网的厚爱,感谢您的一路相伴,为您奉茶。
4 楼        文友:欣月        2017-11-27 12:32:48
  全文以总分总的形式将一部一百零八章的书《蓦然回首》分五部分细细分解鉴赏,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令人一目了然。作者以高度洗练的文字,精雕细琢,娓娓道来,把这部鸿篇巨著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社会贡献阐述得精当而简明扼要。感谢姐姐带来的文字盛宴,让我认识了一位有担当敢为人先的作家和这么一本书有价值的史书,有机会定当拜读。祝贺姐姐文字路上佳作不断,愿更上层楼!
静守流年,文字开花
回复4 楼        文友:文绮        2017-11-27 19:01:33
  问好欣月,你来了,看到你多高兴,时间总在匆匆地向前,一晃又是一个长时间未见,真的好想你,心里的牵挂一刻也没停留过,只是总有这事那事弄得晕了头,真得好感谢你精准的点评。是的,当我读完这本书,心里久久未能平静,作者又是我老师的同学,同事,那么熟悉,以往读过名著,只见书,不见人,总以为书里那些当然好,哪晓得身边人身边事身边书,读来更感亲切,所以坚持一个月把书读完,就写了这篇感想,让你费心了。奉茶。冬安。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1-28 05:11:46
  一部巨著,用四千多字赏析,如此手笔,堪称完美!姐姐的赏析也写得这么好!欣赏学习了,祝姐姐创作愉快!天冷了,保重身体!
回复5 楼        文友:文绮        2017-11-28 10:53:04
  红叶妹妹好,真是让你费心了,你那莫忙,来关注我的拙作,留墨生香。真的让我好感动,谢谢妹妹鼓励,遥祝冬安。
6 楼        文友:东辰        2017-12-17 19:14:23
  欣赏姐姐美文,赏析。四干多字的真情,再敬文姐。你的文学成功正是您的好学。抱抱姐姐。好爱更敬您。不是不想您。刻进心里名讳永存魂魄。
回复6 楼        文友:文绮        2017-12-18 18:45:03
  谢谢东辰君,谢谢你的赞扬,其实我写书评真的是第一次,开始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写,后来我就根据自己想、读书的体会加以阐述,感觉越来越好,结果书评就是那么写的。啊哈哈,谢谢你,冬安,东辰君。
7 楼        文友:东辰        2018-03-07 15:41:53
  姐!今天再来读您,了不起女性!妹我更敬佩了,多种文墨在心中成了竹山、竹林。姐您真值得我好好学习。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