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思念(散文)
二零一一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我经历了与至亲的别离——舅舅的辞世。那种痛心与不舍一直刺痛着我的心。由于临近过年,不能耽搁太久,不得已匆匆地安葬了舅舅。出殡那天,天冷得出奇,送丧的队伍沿着村边小路慢慢前行,向着南山顶走去,那里是老家的祖坟所在地。大大小小的坟茔中,又多出来一座新挖出的坟墓,从此舅舅就在那里长眠了。那里埋着他的爷爷奶奶、爹和娘,还有至亲们,从此后他不再孤独……葬礼隆重而肃穆,儿女子孙黑压压一片,跪在坟前。这也是舅舅的骄傲:血脉延续,开枝散叶枝。
虽然舅舅走了一个多月了,但是舅舅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久久不能忘却!见到舅舅最后一面的时候还是临他去世前一个月,在路上偶然相遇,表妹带着他正在武烈河边转悠,早晨从乡下坐长途车,一下车就一直溜达,说是想看看承德景色,看看周边勾勾叉叉和庙宇;找寻早时老承德的记忆。听表妹说舅舅边走边讲,讲了许多承德的老故事和承德几十年来的变迁,老人家看上去很清瘦,但是精神很矍烁,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洋溢着一种满足感。一点也没有重病带来的疲惫。谁知这次见面竟是最后的一别!那时他老人家已是病痛缠身了,但是却感觉不到一丝的惆怅和哀伤,那种淡定、那种平静是对这个世界的最好的一种释然!
舅舅一生生活在农村,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从那布满老茧的双手上,感受到了舅舅一生的艰辛和操劳!舅舅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却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到过年过节和喜庆日子时,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要找他写对子和福字。听母亲说舅舅只读了两季的私塾,夏季农忙时家里舍不得时间叫舅舅读书,只有到了冬天时农闲了才去私塾念书,但也只读了两个冬季。舅舅是家里的长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去地里干活了,那时候老家没分家,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年龄稍长点就得跟着大人们干农活,受的累最大,任劳任怨,从没叫大人们操过心。母亲说那时交通不发达没有车,没有公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还要翻过一道很大的梁。每次回娘家时都是舅舅牵着毛驴去上百里外去接回来,那时母亲坐在毛驴上,舅舅在前边牵着毛驴,我和哥哥跟在后边走,走时再牵着毛驴给送回去。每每想到这一幕我的心总是暖暖的,这样的场景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在我的记忆中还是那样清晰,好像在昨日。每每提到这里,母亲总是忍不住泪水 念舅舅的好。
舅舅一辈子生了七个子女,他脾气耿直,看不惯就说,眉宇间总是拧着一个疙瘩,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纹。不知是生活的艰辛还是婚姻的不如意,也许老一辈的包办婚姻铸就的苦果,让他感到无可奈何。和舅妈生活了一辈子吵了一辈子,直到那一年舅妈去世。舅妈去世后舅舅似乎老了许多,脾气也好了许多,一个人住在三间房子里,自己生火做饭,空旷的屋子显得很冷清,少了往昔那锅盆敲打,大呼小嚷的景象。儿女要陪陪他,跟他在一起,他不让,说这样清静,这几十年吵吵闹闹他累了,想要一个人静一下心。但有谁能知道舅舅此时的心里是有多么孤独寂寞,他是放不下舅妈呀!
舅舅家有七个儿女,生活也非常拮据,那时全家人盖一床被子挤在一个大炕上,孩子连衣服都没有穿的,小一点的经常光着屁股在外边跑,可以说是家徒四壁。日子尽管这样,但是舅舅从没有放弃过对子女的教育。儿女们都很有出息,记得那一年,小女儿考上了师范学院,因为实在拿不出钱来,就想着放弃,但是舅舅却坚定的的说:“上,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最后借的贷款表妹如愿上了学。从这一点可以体会到舅舅对知识的渴望,他要把他对知识的渴求,传递给子女!如今七个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了,有做教师的还有政府机关工作的,就连孙子们都如愿考上大学,毕业加入到了支边援藏的行列,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边疆建设做贡献。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可舅舅却撒手走了,还没有享受到几天好的时光,和我们的父辈们一块颐养天年。想起这些心里就有一种刺痛感,老人们为了子女们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却没有享受到半点幸福。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却偿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持了十分!这就是舅舅的一生!
舅舅走了,走的很仓促但却坦然, 我在想时间不会因为我的心境而停止不动,但是我对舅舅的思念之情也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淡忘,愿在天国的舅舅永远快乐开心,也许在那里你没了在世间的烦恼和艰辛,会挥着你那布满老茧的手,把人世间所有美好和快乐都舒写下来。来世您一定会是一个奋笔挥毫的文人墨客,来舒写您另一段精彩的人生!
舅舅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