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楚风汉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楚风】我的大力马(随笔)

编辑推荐 【楚风】我的大力马(随笔) ——解读故乡的人文历史


作者:鲁阳挥戈 布衣,40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47发表时间:2017-11-24 12:33:27
摘要:大力马村子虽小,却千古闻名。不记得在一个什么古老的地图上我曾经看见大力马的名字,后来又多次查找,九州之内再也没有找到有第二个大力马的名字。大力马就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古村。

我的大力马(散记)
  
   我的大力马,位于鲁山城东十五华里。在以前,从这里南去一公里过曹庄即是淮河之源沙河古渡,其南岸是鲁山马楼乡,也是鲁山人口最多的一个大乡。大力马向北一华里是鲁山直通平顶山的鲁平大道,这里是军王村,鲁山202路公交车的终点站,从起点到终点,足有20华里,就是一元钱的车票。公交车从早到晚不停地运转,这样的便利,也真够惬意了。
  
   鲁平大道的北侧是大浪河,我们俗呼为”北小河“,其发源地在宝丰县西北之观音堂乡,蜿蜒曲折流经梁洼镇、辛集乡与张店乡交界处,全长不足百里,而后逸入辛集乡之程村西汇入沙河。从军王村过小河向北,两公里处即是耸翠凌云之鲁峰山,也是名闻遐迩的“牛郎故里"。从军王村顺鲁平大道向东25公里是平顶山市新城区。这里大小车辆交通辐辏川流不息。似乎是鲁山周围交通网络中最为繁忙的一条线。
  
   鲁山城东沙河两岸这一带古时候叫做鲁阳湖。现在是一马平川的肥田沃土。大力马就是处在鲁阳湖湖心的位置。六十年代以前,每到夏秋多雨季节,几乎是年年水患频仍。有时候水灾来了,不说村南一片汪洋,大街上也可以洪水齐腰,房倒屋塌,民不聊生的日子并非鲜见。解放之初,村上只有几十户人家,二三百口人,村里一条东西大街百米来长,南北宽二百多米,抽一支烟的功夫几乎可以转一圈儿。
  
   但是,大力马村子虽小,却千古闻名。不记得在一个什么古老的地图上我曾经看见大力马的名字,后来又多次查找,九州之内再也没有找到有第二个大力马的名字。大力马就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古村。据说,五十年代深翻土地时,从东到西 约有两三华里,都刨出过扎得很深的墙根脚,碎瓦断砖随处可见,郭四还捡到了一块金子,好像是上交了。由此可见,沧桑岁月淹没了多少珍贵的历史文物。
  
   大力马的过往村子秀美,风光独好,清泉遍地,从地面下挖三尺就可以碧泉莹莹。东面、南面大小池塘好几个,春夏秋三个季节总是杨柳依依惠风和畅。尤其是南面的大湖,又有将相河从中贯穿,西起大尖营,东到峰李村,十几里地水草丰沛,芦苇丛生,鱼虾随处可见,蛙鼓彻夜扰人,听惯了反而能安然入睡。这些地方只要有个小水沟和水坑就会有鱼儿快活悠游。尤其是大力马最美,最精彩!但是,从七十年代以后将相河的改造修整,鲁山化肥厂的污染,美丽就逐渐消失了!
  
   大力马最醒目的标志是村子里有一棵千年古桑,虽历经沧桑风雨岁月打磨,至今仍蓊然郁茂。六十年代以前,古桑在村子西南角距村小半里地的地方,树下一座土地庙,不知道起于何时,庙的座基是青石板,很坚固,每年来朝拜烧香许愿的人很多。似乎是六十年代村里斗地富反坏右、破除迷信最厉害的福中叔领头带人把土地庙毁了,以后土地庙的香火就此零落。但是,福中叔却不久就生了一场大病,好像是搭背疮,有人说是神对他的惩罚。他也心虚了,虽然后来他又把土地庙凑凑合合的再盖了起来,但他心里灰灰的再也打不起精神。他家孩子还小,就撒手西去,亦可哀哉!
  
   古桑的旁边是一条南来北往的千年古道。那时候,张良马楼的人常从这里到梁洼拉煤、做买卖,尤其是从秋末到春初沙河枯水季节,这条路牛车、马车、独轮车总是吱吱扭扭络绎不绝。大沙河二三里地宽,黄沙遍地,徒步也很艰难,何况推车担担儿!大力马人热情好客,很多外地人喜欢在我们这里借宿,除了吃饭,还给牲口供给草料,帮助拉脚(就是套上牲口护送他们过河)。夏秋季节,天气炎热,南来北往的人也喜欢在古桑下歇息纳凉,古桑对他们是很护佑的。人们往往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屹立于大力马西南角的高大古桑,于是心里就想:哦,那就是大力马!大力马快到了!于是,神力陡增,加快了脚步向大力马走来……
  
   大力马的名字无从查考。但是,据传古桑是用来维系从鲁峰山跑来的金马驹的。在我们这一带,金马驹的故事相当流行。小时候就常听到老年人说,以前五更天常常听到金马驹在村东半里地的东渠沟”嘘嘘嘘“地奔跑。后来。南蛮子盗宝,把金马驹盗走了,再也不见金马驹的踪影 和听到金马驹的声息!鲁峰山的传说故事,除了牛郎织女,民间历来还有很多,县里已经整理了一部分,编印成书,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大力马没有什么名人。唯清嘉庆鲁山县志上载有王姓两个孝子。其他人也许还有,但博览不足,无暇企及。后之诸人皆人口相传谓有明朝之马天官,清朝之孙姓御医,民国之抗日将领与吉鸿昌齐名的安荣昌将军等。凡此数人,府邸皆可佐证。俱为鲁山城东第一名门豪宅,雕梁画柱,蔚为壮观。我儿时犹记,且印象深刻,后逐渐湮灭。但我们赵家的大客厅至今尚在。据说,八十年代被扒掉的村小学就是安荣昌的府邸前一座外客厅,后一座内客厅是我的伯父解放时分到的财产,再后来归我堂兄所有。堂兄去世后归为二侄子。但是从我大嫂89年去世后,这所大房子就没有人再住了,今虽破旧仍保存完好。这些房子不知道建于何时,只是传说是马天官的,后来辗转卖给安荣昌了。其他房屋还有不少,都在土改时分给了穷人。因为房屋高大,用料考究,修缮不易,随着风吹雨打就破败了。但是被拆掉的那座客厅委实可惜,尚若安氏豪宅、孙氏豪宅百余间高房大屋保留到现在,开发一下,也是鲁山一大奇观。
  
   安荣昌的事迹见于1994年新编《鲁山县志》,他的后代是我们的邻居,人品都不错。安荣昌的儿子安中鼎,自幼聪明乖巧,安荣昌43岁病故时,安中鼎还在襁褓之中,他的母亲三太太抱着他去绥远奔丧,傅作义还抱着他照了相。这些照片安中鼎曾经给我看过,安荣昌和他的那些部属将领都是很威武!可惜人的时运无常,一个叱咤风云纵横抗日疆场的一代名将之花瞬然凋谢!而他的后人解放后也是波折多舜、几十年低人一等朝不保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信矣!
  
   大力马解放后也没有出什么杰出的人才,大学生屈指可数,不足10个,体育硕士一个,历史学博士生一个(在南开)。县局级的人物有解放时出去的李天顺(在广西阳朔)、金志钟(在哈尔滨)、曹振丛(在江西南昌),还有我的叔父赵延生(在洛阳),侄子赵国锋(在焦作),赵春迎(在广州)……他们都很出色,靠自己的力量,在外打拼出自己的一方天地。虽然出去了都在外安家落户,他们的根还在大力马。他们是大力马光灿异地的亮星。
  
   桑梓有情,桑梓情深。古桑庇护着大力马的子子孙孙和十里八村的远近亲朋,也庇护着推车卖浆的贩夫走卒和羽扇纶巾的风流雅士;维系着天涯游子的思乡情结与故国情怀,也承载着源远流长的生命底蕴与厚重文脉。老话说:祖功宗德流泽远,子孝孙贤继世长。孝思维则,是我们永远的必须!
  
   2017.11.4
  
  
  

共 26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散记,看似闲散,却蕴深情,有时代的厚重感,文中几个事例人物描述言短意长,读来如同某一时期一些地方摆龙门形式。作者语言精炼,笔触娴熟,推荐共赏!感谢赐稿楚风汉韵社团【编辑:见贤思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见贤思齐        2017-11-24 12:41:24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楚风汉韵社团,遥祝冬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