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有茶香文思来(赏析) ——读徐剑农《茶鬼文痴》
湖南湘西,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和民族呢?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很好奇湖南这一方水土的养人功能。我孤陋寡闻,只知道湘江和沅江。作为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的沅江,在我的印象中是神秘的,是神奇的,是有着无穷力量的。也许是机缘凑巧吧,在长长的网络流域中,我有幸认识了多位湖南籍友人,从他们身上,我无一例外地发现,知识与他们的密切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热爱知识,热爱文字,热爱写作。他们,都是生活在沅江旁,所以我以为,是沅水养育了他们的身体,也养育了他们的灵魂,使他们都那么不可救药地狂热地爱上写作。网名“辰山剑农”的徐剑农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承蒙作者厚爱,让我给他的《茶鬼文痴》小说集把把关,这是他的爱子,他要把这个孩子介绍给大家认识,生怕哪儿有泥污没擦干净。所以我才有机会赶在大家前面品读这块精华。但要说咀嚼,我还是差得很多。因此在说到其中的一些章节时,难免会有不到之处,在此先请作者谅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分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和闪小说三大块。《杨三益传奇》一文是本书所有小说中字数最多的,从一开始到文章结束,我都没有能够走出作者原型的圈子。我始终认为,这篇文章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去谱写,从而使故事的真实性、可读性都很高。任何一个故事都来源于生活,但是文学又高于生活,这就需要作者在构思谋篇、取材运用、语言叙述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这个杨三益的故事融真实于笔下,让读者分明看到一个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从落榜青年到代课教师,到为村子修桥,到做洗衣粉,做粉笔,办茶厂,做木材生意,养猪,到后来身家百万,这一生的酸辣苦涩,曲曲折折,都是那么真实,那么贴近生活,文章的可读性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除了取材,地方语言的适量运用也会让读者感到很有亲和力。这本小说集中,作者在人物对话中就运用了地方语言,如在遭到齐梅娘干涉时婚姻时,“有么子大不了的,人家结婚了,还兴离婚呢。齐梅不满地嘟囔道。”“‘写么子内容呢?’我边准备笔墨纸张,边问。”这里的“么子”应该属于地方方言,我也是从网络中与几位他们的湖南老乡聊天时知道的,现在作者多次用到这个词,读来倒觉得一股无由的亲切。
作者的文学底子相当厚重。通篇文章中,大量的歇后语总是在你一不留神的当儿恰巧地蹦出来,不偏不倚,韵味十足。“半天云里吹唢呐——呐哩呐(哪里哪)”“夜蚊子打哈欠——好大的口气”“阎王开店——鬼都不上门”“耕田的犁辕——歪材(才)”“尿脬打人——气胀人”“癞子头上长疮——雪上加霜”……几乎每篇文章中都有,而且都能运用得恰到好处。这样读者读起来也很有兴趣。任何一种文章,如果不接地气就一定不会有更多的读者。所以作者的这些土生土长的文字读起来是不会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感觉,当然这也需要作者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相当程度的语言驾驭功能。
一篇《青草塘边的思念》,我读了好几遍。每次都能从故事中读出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来自姐姐的隐忍,来自父亲的无奈、深深地自责和无边的后悔,来自那个特殊年代的人物形象(姜麻子),来自狗儿爹的感恩,来自老母亲的深沉的爱,来自弟弟的饥饿和对姐姐的牵挂……尤其是老人弥留之际的那番话,更是让人心痛不已。读完文章许久,心还在阵阵作痛。仿佛这件事就发生在我的眼前,使我几度哽咽。
《潜能》一文以自身的奋斗史向正在上学的和正在拼搏的及产生厌学情绪的莘莘学子传达这样的正能量: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无尽的潜能,关键看你如何正确把握,因为这潜能不是你一个人的,很多时候它也是你身后默默关注你的人给你传递过来的。有了它,你就会相信,世上无难事这句话的真理所在。
当然,那些《过去的故事》里的一枚像章、一张小纸条、一碗荞饼……都给读者非常的震撼力,过去的苦难日子,那丝丝真情,都是那么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于是,童年,那些淡忘的记忆都会在这时候蹭蹭地蹿出来,绕在心头。
闪小说是当前为顺应快节奏的时代感和生活而产生的一种小说形式,字数通常在600字以内,以新奇、悬念、突然、故事情节以高潮为截图,结尾以“闪”而点睛。说实在的,我也练笔多次,终于没有把握闪小说的精髓,故此拿不出手。作者虽比我学习早不了多时,却因为孜孜不倦,其作品在“闪小说论坛”多次获得精品,也多次在各大报纸亮相,这也常让我羡慕嫉妒的同时恨自己不上进。就以《守望》来说吧,母亲生日,作为儿子不能忠孝两全,但母亲却很豁然:“生日年年过的,还是工作重要哩!”一句话将儿子的心思就落到了工作上。谁知领导临时更改计划,做儿子的也赶紧更改计划,决定顺路回家一趟,看望父母。文中这部分我想让大家都来读读:“走下车,我们尽情地呼吸着山间的新鲜空气,一抬头发现母亲竟站在小路的拐弯处张望。我紧走几步迎上前去问道:“妈你站在这里做么子?等哪个?我不是和你说了不得回来的么?”“没得事看看,我们就准备吃饭了,”母亲掩饰着,又欣慰地说。“你这不是回来了么?”我分明看见了母亲眼里闪烁的泪花。到了屋里,只见父亲落寞地坐在桌边抽着旱烟,菜摆在桌子上。我惊奇地发现:除了按惯例提前装在那里用来敬奉已故长辈的一碗饭菜、一杯酒外,还有四个空碗,两个空酒杯,以及一瓶自家酿的葡萄酒。由于儿子提前告知父母,自己不回家的。后来临回家前打电话却无人接听。所以这会儿,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知道读者的心会不会跟着作者一道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无法言表的震动和痛。父母的白发呐,这牵扯着儿女的心的线只会越拉越长……
还有《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一文,吴民是一家工厂的小小安全员,在总厂长突然来巡视的当儿,他被主管一道前往陪同老总进行巡视监督。这次老总下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选一名生产主管,而候选人名单也早在这些人的心中。在陪同过程中,吴民尽职尽责地为老总解答提问,负责份内之事。不料老总巡视完开会时却只说里一句话:“我就不耽误大家时间了,下面我宣布新任生产主管是吴民!”全场哗然的时候,可有谁想到安全大于一切?明明是“厂房重地,严禁烟火”,部门主管却趋身为老总点烟,这是何意?吴民敢于及时纠正领导的错误,说明他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也有安全意识,这样的人不当生产主管,还有谁能让领导及群众放心!
此类文章还有很多。短短的600字以内的故事,能让情节吸人眼球,故事核也相当重要。因为这类故事很多,写的人多了,故事就普遍化了,读完就过了。所以这个故事核就得独辟蹊径,得有一闪而不过的效果。作者在这个新崛起的版块中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但是看得出来,他在努力,他在朝着凸起的一面努力发展。我也相信,他能很快在这块领域里站得住脚,且步步高升。
一篇好文就是一杯上等的清茗,执于手中,细细品之,或苦,或涩,或清,或甘,全在读者的品味。一杯清茗也是一篇好文,或长,或短,或精,或糟,也全在品茗者的心境。文中茶鬼三杯茶下肚,定当神清气爽,灵感顿现,文思泉涌,忽一日竟误将稀释剂当茶喝下,都是因为心思在构思一篇闪小说中,此为茶鬼又为文痴。
湖南产好茶,作者好品茗,不知是否为茶鬼,但是文痴,我倒认为他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