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苏康的《难得糊涂》
一、欣赏作品
我今天赏析的这幅作品“难得糊涂”,是苏康的一幅书法作品。
书法之美,是书家以汉字为载体,通过书写汉字来展示其线条、结构、用墨及章法各要素的和谐统一,而给人以美的感观与享受。
书法作品中的笔墨意象,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要呈现作者的审美价值观,将喜怒哀乐的心情境遇通过书法作品表现出来。因而每一幅作品,表面为写字,而实质是在写内心。那么在书法中表现出来的便是一种意志,是作者内心深处精神层面的东西了。
在苏康的这幅作品中,他选取郑板桥语"难得糊塗"四字,表达出恢弘有力的拼搏精神与厚积薄发的底蕴。而又以飞动流畅,刚健有力的草书形式来表达作品的内涵,体现出作者有笔有墨的书法气质。
就作品而言,“难”字左倚右靠,下开上合,一气呵成,构成一稳定的三角形状。而"得”字更是巧妙地、笔断意连地如楔子般镶嵌在开张的空白中,达到这两个字的和谐统一,在计白当黑中完成了均衡的空间布白。
“得”字在整幅作品中颇具匠心,以圆润流畅的线条与下面浓墨粗犷,刚劲的“糊"字形成对比,使整体布局活跃而不呆滞。
而"塗"字用行书的笔划来完成,使作品由起筆的巨烈动感到逐渐趋于动态的平衡而更显潇洒自然,仪态大方。
二、苏康其人
苏康,1988年5月出生于陕西乾县。笔名一凡,号石牛山人。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学士学位。
大概是2010年春天,从一个朋友口里知道了苏康,一个年年拿全额奖学金的勤奋,优秀大学生,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学生会领导。
2010年春节前,苏康托朋友先送给我了“难得糊涂”这幅字。初次见到,我被这四个字的旷达和苍劲震撼到了,因为我知道他还是在校的大学生。一个“小朋友”,字给我的感觉却是老道的厚积薄发。
2011年春节后,见到了苏康本人,一个头脑灵活,反应灵敏的小伙子。和他的聊天中,知道了他的书法路途的林林总总,才知道这幅作品2005年他参加第六届PHE国际书法大赛荣获国际大赛银奖。一下子就“雷”得我是哑口无言。
当时他大学在读,还没有向影视发展的设想,他对营销策划比较有兴趣,我们聊到了叶茂中这个策划界大佬,我向他推荐了叶茂中的两本书。
他回学校后,和我QQ聊天,希望我给他写一个简介,作为他参加大学生书法大赛作品展示前的一个简单介绍。第二天我写好,发给他电子邮件后,就各自忙了。
后来他忙着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然后就是欣赏他毕业后的飞速发展,短短四年时间,他就铺设成功了一个大学毕业生至青年才俊的康庄大道。
下面搬来2011年我给他写的简介,丰满我此文的赏析,再次祝福他不忘初心,矢志前行。
三、关于苏康(2011年2月)
苏康出生在农村,但在家里有文化渊源的长辈影响下,他有一颗高远的心。
六岁,他会开始练书法,一练练了十六年;中学,他会想起参加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中国-日本-菲律宾三国国际书法大赛等,还拿了奖。
你会想象他一路走来,背着画框,夙夜匪懈,在翰墨丹青里找寻自己的快乐和寄托。天道酬勤,当你今天欣赏到这个年轻人的手书,你是否会想起自己曾经的奋斗历程?是否会带着赞许的眼神来欣赏这个小伙子一路艰辛拼搏来的翰墨风流?
风雨中,走过那些蜿蜒的小路,全然不顾浑身的泥泞;酷暑中,夤夜奋笔,对着浩瀚的星空仰天长啸;春花里,他孑然疾行,在宣纸上欣赏桃红柳绿,春风唱和。一个羸弱的身体里,包藏着怎样一颗坚定的心?
泡一壶茶,静下来,翻出苏康的字画把玩,那笔锋行云流水的畅快,瞬间就让人迷醉;那山水画,那扇面,也总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不能想象这个年轻人经过了怎样的凤凰涅盘,有着如此桀骜不羁的挥洒。
知道苏康,有一年时间。与苏康相识并沟通却不久,但并不影响我对他的认识。人,总是欣悦自己欣赏的人或事。有缘遇上,无缘错过,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
和这个小伙子的沟通,让我蓦然发现,这个小伙子的才华和坚韧。正是出于对这条路艰难的洞悉,明白这样的坚持,不是人人做得到的。
正如和苏康一起探讨的:"成功必须要努力。努力的路上很多人放弃了,坚持到终点的人,才能成功。"
或许有一天,书画界新的名流里,如果我听到一个我熟悉的名字,我不会诧异。那没有什么,成功本来就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
但此刻,就让我们欣赏这个年轻人的跋涉,他的且歌且行!
我看了发表时间,我刚投稿,您就编辑了。看来也是“夜游神”,真该为共同的夜游喝一杯。今晚我晚睡,不会夜游。祝您晚安!
感谢您的理解和留墨!改日去拜访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