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青春】时光不老,友情不散(散文)
我父亲与老战友毛张苗伯伯是战场上的生死战友,在战场上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许多年以后,年已花甲的我们,通过网络慢慢聚到了一起,将父辈的战友情谊沿续了下来。
毛张苗的儿子毛战海,二前年在北京20军后代群里,别人转到群里一篇我写的作品“《生死弟兄》---忆我的父亲与毛张苗伯伯的战斗友谊,”之后,就开始寻找这篇作品的作者“闲妹”,打听过很多20军后代,几经周折,最后通过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的张娟找到了我。去年毛战海和我终于联系上了,他很想见我父亲,因各种原因都没能如愿。在今年终于成行,毛战海兄弟俩来到了我父亲的干休所,见到了和他父亲当年并肩作战的老战友,我爸爸。毛战海最大遗憾是他父亲的回忆录只写到参加革命为止,毛战海为搞清楚自己父亲参加革命后的足迹,圆自己一个心愿,特地从上海赶到杭州汇合哥哥毛一江拜访了我的父亲。
我父母很高兴看到老战友毛张苗儿子毛战海、毛一江兄弟俩。母亲说“毛张苗儿子都进入老年了,我们是应该老了,当年我们在黄岩的时候就跟你父亲在一起。”我父亲告诉毛家哥俩。当年毛张苗参加革命投奔到毛尹部队,这支部队打的是灰色旗号,表面上是国民党军队,实际上是由我党控制的革命队伍,参谋长是老红军,所有基层干部都是我们派过去的。
兄弟俩详细地向我父亲了解当年三.五支队领导人情况,兄弟俩带着疑问问我父亲:“九团从什么时候改编的?”我父亲告诉毛家哥俩,在鲁南战役前我们一直打的消耗战,九团拼的也很历害,直到打郭家庄这一仗才打了个翻身仗。消耗战使九团减员很大,鲁南战役后部队在涟水整编,一纵三师九团并入七团,九团番号空挂了一段时期。我父亲和毛伯伯一起进入了七团也就是后来的178团,由朱子豪担任团长。由此解开了他们兄弟俩始终回绕在心头的迷团。
父亲和毛伯伯随20军一起上的朝鲜战场,我父亲第二次战役负伤送回国内手术救回了一条命,伤愈后我父亲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阻截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用的是现代武器,飞机与大炮仍下的炮弹火力非常凶猛。美军调集兵力多达6万余人,大炮、坦克、飞机全用上了,对我志愿军两个连驻守的上甘岭阵地上,倾泻了炮弹就有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上甘岭山上的石头被打得变成了粉末,一个连98人上去打到最后只剩下19个人。
这场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久攻不下的敌人,丧心病狂的加大了对上甘岭的轰炸,敌人仍炸弹的时候我父亲和战友们躲在坑道里,坑道被炸踏了,班长上去加土牺牲了,副指导员上去又牺牲了。父亲与毛伯伯能活下来是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五次战役后180团伤亡很大,军委决定换防,180团就成立了二个营,骨干营和尖子营,组织上决定让我父亲把骨干营带回来,这是一群在朝鲜战场上表现最突出的骨干力量。
在朝鲜五马寺的战场上毛伯伯英勇无比,我父亲和毛伯伯所在的178团的任务是过昭阳江从美山里,直插五马寺敌联合指挥部,割裂伪79、伪39两师结合部,切断两师退路。临危受命的毛伯伯,充满智慧的指挥才能,在敌人心脏开花打的敌人措手不及,扭转了我军不利战局让敌人胆寒。此战役共歼敌一个伪军师七个美军营,三个伪军师被击溃。毛伯伯担任连长的五连荣记集体一等功,毛张苗伯伯被授于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我父亲与毛伯伯同在178团二营是一个战壕里的生死战友,毛伯伯是营长我父亲是教导员,一同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最难忘的是名胜纲阻击战,上级交给二营的任务是在名胜纲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对敌进攻。
毛伯伯和我父亲那晚立即带领部队出发,朝鲜地形山高加上天黑根本就找不到上山的路,父亲和毛伯伯及战友们手脚并用,不管抓住什么就往山上爬。二营的防御部署是:前面两个无名高地部署四连和六连,五连为预备队。营指挥所设在名胜纲高山后面一个反侧部,既可看到全营阵地掌握情况又可防止敌人打下的炮弹。部队到达以后立即构筑工事,营部通迅班也紧张地构筑营指挥所。天刚拂晓敌人就即开始对我阵地进攻,伪军五个炮群的重炮对我主阵地和前沿进行了猛烈炮击,四架美国的佩刀式战机反复腑冲扫射。
火力之猛是我父亲与毛伯伯国内战争中从未经历过的。敌在我主阵地约200平方米的山头上扔下了至少3000发炮弹。营指挥所选择的位置虽然地形极好,但还是落下了许多炮弹。先是通迅班班长在加固指挥所时被炮弹击中牺牲,营部副指导员接替他加固工事不久也被击中。父亲的战友们为了战争胜利,就是这样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我父亲与毛伯伯紧密配合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阻击任务。
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毛伯伯时任178团副团长,是北一江山登陆第一梯队的主攻团长,解放一江山岛我军代价很大,却意义非凡,是我军第一次海、陆、空协调作战。后来毛伯伯任178团任团长,我父亲组织调动去了炮团。在战场上的出生入死,早已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虽然俩人从此不在一个部队,却彼此关心着。
毛伯伯从一个普通士兵起步成为一代猛将,一代功臣,他把子女都送到部队锻炼,用最典型的军人教育方式——吃苦、耐劳、严肃、顽强、勇敢教育他们,这是毛伯伯教子的十字秘笈。他利用做父亲的“权力”,坚持把孩子们下放到最艰苦的环境中接受锻炼,艰苦生活把孩子们磨炼成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打垮。我父亲也一样,用他自己的方式严厉地教育着我,关心着我每一步的成长。我们父辈留给我们的,绝不是一个称谓,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精神财富。
毛家哥俩的拜访使我父母感到情深心暖,60多年过去,不管时光如何老去,当年战友情谊仍在延续,时光不老,友情不散。
感谢闲妹姐姐支持丁香征文,期待更多精彩!敬茶姐姐!祝您在丁香社团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