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文学剧本】填空 ——深山唐古今儿
编剧:陈新民
本剧作者按:房县,有神农文化、帝王流放文化、诗经文化乃至黄酒文化等,但却遗忘、湮没了唐武周时期遗留的民间文化,也即流传和散落在深山村院大量的关于薛刚反唐的故事的遗闻和遗址。
诚然在我国文学宝库里,描写薛刚反唐的文艺作品汗牛充栋,诸如话本、剧本、小说、曲艺唱词、绘画、连环画等不胜枚举。但那都是出自文人之手的作品,并非民间文化,尤其不是口头文学。而房县城和延续到县西南一线的九道梁(古名九焰山)直至竹山县深河乡全境,得天独厚的是,与薛刚反唐相关的遗闻、遗址、遗迹多多。其传说、故事相互关联,实物、实地相互映衬,自然形成了唐武周时期的民间文化圈。房县、竹山互为紧邻,在此问题上不能互相排斥,而是要合作共赢。共同认真发掘、整理,填补唐武周时期民间文化的空白,引世人瞩目。同时借此拉动地方旅游文化经济,功莫大焉!
本人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五年,尤其是2012年春天专门进行了采风活动,搜集了很多相关故事,踏勘了不少遗迹,写出了多篇相关唐武周民间文化的论文。参与房县微电影剧本征集活动,撰写出如专题片样脚本《填空》,重在积极参与,尤其是期望能引起房县高度重视,共同致力挖掘整理唐武周时期民间文化——我认为比《诗经》活动有意义,诗经是少数人的事,唐古今儿是群众性的口头文学,是大众化活动。
内容提要:本土人士陈善宽,早年即与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守华述说,房县西南、竹山县东南深山蕴藏有大量的关于薛刚反唐的民间传说,与传说相关联的遗址、遗迹。刘教授闻听后,拍板、定论曰:你陈善宽寻找到了填补我国武周时期民间传说的空白!
填补这个空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首先要进行的是对与薛刚反唐相关民间传说的挖掘、整理,和相关遗址、遗迹的踏勘。本片试图表现以陈善宽为主组成的采风班子,深入房县西南、竹山东南采风、踏勘的阶段经历,探索性以现代人游记和皮影表现手法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主线条勾勒薛刚在京城长安大闹花灯、踢死太子、吓死老王后叛逃,单人独骑闯出京城长安后,初始潜入竹山县东南深山的深河乡建立根据地,后在房县九道梁(古名九焰山)大败以武三思为首的朝廷讨伐军,拥戴流放在房陵的庐陵王复出,恢复唐朝,还都长安——期间在房县九道梁、竹山深河乡留下的大量的逸事传说、和相关遗址实地的探访,挖掘相关民间文化,以其先做好填补武周时期民间文化空白的基础性工作。
序幕
新楼鳞次栉比、夜景绚烂多姿的房县城环视、推移。
幻化出巍峨群山,苍茫森林;高山之巅,一轮红日冉冉升腾。
野人谷游人如织。
有一群游客在峡谷深处,发现高山峭壁瀑布群。
瀑布幻化,激荡出具有代表性中华文化的标识。
有一条瀑布湍急飞出“唐武周民间文化”字样,一根粗壮的古藤弯曲成一个巨大的问号“?”;
两山对峙的岩弯,左为“(”形状,右为“)”形状,明显看出是一个大大的括号。透过括号望远,是一片大大的空白。
画外音: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辉煌灿烂。巍巍神州,民间文化尤其璀璨夺目。仅说唐武周时期关于薛刚反唐的文人创作话本、唱本、剧本、绘画等文艺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但不知何因,期间的民间文化至今仍是大大的空白。值得欣喜的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终于有人孜孜以求,将努力填补这项空白。
苍茫旷野,风景如画。
如画旷野中,呼啦啦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然后突出显示地图上的湖北省区域,再幻化出《湖北省地图》,然后突出显示十堰市区域,幻化出《十堰市地图》。在十堰市地图上,从房县城标识作为起点,用粗红线渲染,走向县西、延伸到“九道梁”(九道梁标注点光芒闪烁),紧接转折连接到竹山县深河乡(深河乡标注点光芒闪烁)。
画外音:这条红线,便是本土人士陈善宽先生根据薛刚在正月十五醉酒,大闹花灯会展,踢死太子,吓死老王,犯下满门抄斩弥天大罪后,单人独骑闯出京城长安叛逃,初潜入竹山深河,建立根据地,招兵买马、扩军备战,以图东山再起;后在房县九道梁、也即当年的九焰山多次迎战以武则天侄儿武三思为首的朝廷讨伐军,大获全胜后,最终拥戴庐陵王复出、重建大唐为主要脉络,在两县留下大量逸闻轶事和遗址佐证,勾画出自然形成的“唐武周民间文化圈”。这部片子,将带领大家一起深入这个独特的民间文化圈,去做实地探访和追寻——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一个县部门拍片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凡涉及唐武周民间故事的内容,采取以皮影戏手法的很经济的表现形式)
两个硕大蘑菇,如两把雨伞,旋转而出。蘑菇面花纹如织,衬托出“填空”片名。
燕耳如墨菊涌来,然后一次次化白,游走出:编剧、导演、剧中人、扮演者、剧务、出品单位出品人等。
1、
山川田野画卷拉动。
列车汽笛拉响。
这是2012年初春的一天。
一辆高速“动车”飞驰在武汉至十堰方向的襄渝铁路上。
午后时分。动车驶进十堰火车站。
乘客下车后的人流涌向出站口。
出站口处,身体肥胖的陈善宽接站,一手捏着一束迎春花、一手撅着写有“陈善宽——迎接柳晓燕”字样的牌子,不时拧动脖子,目光搜寻涌出的众人。
衣着时尚、戴着眼镜、背挎旅行包、双手握着一束塑料花的柳晓燕走向了出口。募然间,她瞧见了陈善宽,便挥动花束,用武汉话喜悦喊叫:陈老师——你好——我来了!
陈善宽挪步迎接:呵呵,手捧花束的暗号对上——到底等来了柳晓燕大博士!
柳晓燕:陈老师,等急了冒?
陈善宽:呵呵,手腕上戴手表,时间卡得刚刚好。
柳晓燕:鲜花送您——表示剧烈的——感谢。
陈善宽接过柳晓燕的花束,递过迎春花束:交换仪式开始——送你一束迎春,表示最激烈的欢迎!
柳晓燕:数遍万家灯火,终于见到了您这位网上的帅哥。
陈善宽:哈哈,大爷上网变大哥,帅哥如今是“衰”哥了。难比你柳晓燕芳名,那是鹅黄柳树梢,春燕拂晓唤春回,好一个美字了得!
柳晓燕:陈老师,您呀莫尽顾耍贫嘴了,开房了冒?
陈善宽:哇塞!那是年轻网友的事情啊,老朽岂敢、岂敢?!
柳晓燕:你这个“嫰”(人)啊,做梦娶师娘——想得美啊。不要瞎款。我是说您多次邀请我的导师前来挖掘房县和竹山唐武周时期民间文化的事情;刘导师年事已高,特委派我这个专门做民间文化研究的学生来向您学习,协助您工作,今天该先安排个宾馆住下——
陈善宽:真诚感谢学院的支援。为了抓紧时间,今天啊,就不在十堰开房罗。诺,已经有专车接送我们,你看是先到竹山,还是先到房县?
柳晓燕:从薛刚反唐故事的起始来看,应该先到您善宽老师的家乡竹山去。
陈善宽:呵呵,恭敬不如从命,那就不让你这只小燕休息,走,上车去——
陈善宽带柳晓燕走到车站广场不远处一辆轿车边。
看上去年纪约摸二十五六岁的、个头高挑、身板单细、戴着眼镜的袁友华。
陈善宽:袁主任,喜鹊叫,客人到——还是我来做介绍。(对袁指柳)这位美女是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系导师刘守华教授的得意门生、女博士柳晓燕;(对柳指袁)这位真正的帅哥,是武汉大学中文研究生、毕业后回乡挂职锻炼的竹山县深河乡政府办公室主任——袁友华。
袁友华伸手紧握柳晓燕的手:柳博士好。
柳晓燕:袁主任好。袁友华,又圆又滑哈。
袁友华舍不得丢手:幸会。幸会。
陈善宽:才见面,行个什么贿?上车,赶路。
袁友华拉开车子右边前门:是善宽老师在前,还是柳博士在前?
陈善宽:我和柳博士都坐后边,方便研究我撰写的论文《房竹唐武周民间文化圈的自然形成》。
袁友华轻声嘻嘻:我看将会有一篇《善宽老先生独拥女博士》的新闻。
陈善宽催促:人老色念空,不要瞎咕哝。袁主任,走吧——
袁友华按两下喇叭,启动轿车,离开火车站广场。
2、
轿车穿越市区。
山道弯弯。
轿车飞驰。
3、
夜幕下的房县城。
楼房电光装饰,流金溢彩。
房陵大酒店里。
房县文联退休作家、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霍雨佳和陈善宽相互搀扶着臂膀上楼梯坎。
袁友华双手搀扶着柳晓燕双手上楼梯坎。
霍雨佳:老肥肥,不要紧吧?
陈善宽:不要井——吃河水啊?房县的庐陵王黄酒,厉害。不过呢,我是酒精(久经)考验了一辈子的人罗,不碍事,不碍事。还是你眼镜熊厉害,硬是按照你们县领导的吩咐,开车把我们从去竹山的路上拦截过来了。
霍雨佳:这也好像是电影《白色传》里白娘子唱的主题歌,千年等一回哟——终于等到你们来挖掘、研究我们这里的唐武周时期民间文化呢。
陈善宽:说,说这唐武周时期民间文化啊——
霍雨佳:麻烦。不如就说“唐古今儿”,简单明了。
柳晓燕:唐古今儿,好。房县黄酒,好,好厉害。我,我也只喝了一碗,就这模样了——有损本姑娘美好形象。
袁友华:柳博士啊,房县黄酒给你化妆,让你人面桃花哟。
柳晓燕:么事人面桃花?就这两条腿不听使唤,搅天津大麻花。你搀着我,累不累?
袁友华:不累,不累。我愿意永远搀扶着柳博士。
霍雨佳:你娃子想得美啊,我们大家都先到老肥肥的套房里休息——
4、
豪华套间里。
一张条桌上放有笔墨、宣纸。
陈善宽、袁友华、柳晓燕、霍雨佳在沙发上落座。
霍雨佳:老肥肥啊,我知道你退休后这几年的书法练得小有名气了,本先生笔墨已经伺候到位,请您给我们留下几刷子——
柳晓燕:如今的年轻人都是上电脑“尻”(敲)键盘,么样的笔都不会用了,难得有机会欣赏毛笔书法。陈老师,我来为您展纸——
陈善宽:呵呵,让,让庐陵王黄酒弄得骨软筋酥,这会儿写不了哪。我,我给你们唱一段关于庐陵王黄酒的花鼓子歌——
霍雨佳:肥肥你那老南瓜嗓子破喉咙,莫糟践我的耳朵啊。
袁友华带头鼓掌:霍老师莫打击陈老师的积极性,我首先表示欢迎。
陈善宽用竹山花鼓调唱了起来:
此酒只应天上有,
瑶池天宫量也无,
他日龙驾回长安,
每年送朕三万斛。
好酒越喝越舒服!(
(唱毕)你们知道这歌词是谁写的不?
霍雨佳:这个事情你老肥肥还卖关子啊。我给大家说说来路。
那是——
5、
(现场虚化,皮影情景现)
皮影幕布显示字样:公元685年,房州城。
城区一角,庐陵王府邸。
庐陵王李显在书房踱看书,郁闷上心,把书本一扔:想我李显,获罪于母亲,她竟然不念母子之情,先把我流放均州,再把我驱赶于房州,身边唯有韦妃陪伴,天啊——何日方能回京?何时能重操帝业?真真苦煞人也!
韦妃手托着装有两碟小菜、一壶黄酒的托盘来到书房。
韦妃:千岁您如何又把书本扔了?
韦妃放托盘于书桌,拾起书本。
李显:哪里看得进书啊,心中着实苦闷。老天开眼,幸亏还有你韦妃与我作伴,不然,我李显早已是黄泉路上人也。
韦妃:俗话有言,饿虎不吃儿。近日虽有使臣莅临房州,并不一定就是要杀你的。千岁您不必过于悲伤,我前日请一武当高人为王爷卜算前程,他只待天时地利人和之际,千岁定有东山再起之日,眼目下应稍安勿躁。妾身我为您备了两碟青菜、一壶黄酒,且先尝点小菜,宽饮几盏——
李显:谢过爱妃。这房州黄酒——朕着实爱饮。
韦妃:王爷,这一次的黄酒,妾身我添加了您告知的宫廷秘方配料,您尝尝如何——
李显:啊,难得爱妃如此用心。房州黄酒,再加上宫廷秘方配料,定然如仙露琼浆了。
李显提过酒壶,咕嘟嘟喝起来。
韦妃:千岁,喝酒怎能不用菜?要伤身体的。
李显:俗语有云:喝酒不用菜,自己心里爱。好酒!好酒!(吟唱)
此酒只应天上有,
瑶池天宫量也无,
他日龙驾回长安,
每年送朕三万斛。
李显嘴巴重复“每年送朕三万斛”,声音渐弱,伸懒腰,打呵欠,继而伏案打起呼噜来。
韦妃:千岁,千岁,妾身扶您安歇去吧——
6、
闪回客房。
陈善宽、柳晓燕打着呼噜。
霍雨佳:哟,这一老一少先扯起了呼噜。
袁友华:都是庐陵王黄酒给整的。呵呵,霍先生还真找到了陈老师唱的花鼓歌典故处处。
霍雨佳:“越喝越舒服”结尾一句——那是老肥肥给临时发挥的。
袁友华:你看柳博士那样,如何让她去隔壁房间安歇呢?
霍雨佳:我看还是你抱着她过去吧——多好的占便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