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一碗没有粉丝的水盆 (随笔)
水盆,在关中一带的饮食里指肉汤泡饼。又分羊肉水盆或杂肝水盆,汉民有卖大肉水盆的。街头巷尾的买卖,乃自古引车贩浆之徒们下苦力人的一种吃食。有肉,虽不多,解个嘴馋,有汤有水得吃个煎火(关中方言:热火)
朋友住院手术,出院第一句话就是“走,咥水盆走!”好这一口,比如我。常言道“要得好,羊肉要膻,女人要骚”。
十月一那天,我回乡祭母,为赶车,起得早,便在街头的一家卖羊肉水盆的店里要了一碗“水盆”,我进去,店里已有不少的顾客。十八元,外加两个烧饼,共二十元。二十元吃一顿早点是比较奢侈的了,对于一个拿退休金的小市民的我来说,一般情况,早上这一顿无论胡辣汤或豆浆油条或包子米粥,也就十元左右……只是,那天天冷,又是出远门,“奢侈”也就“奢侈”了。
“来了,里头坐——”老板一声吆喝。
“老板,来一碗!”我掏出钱来,两张十元铺在柜台上:“水盆羊肉。”
煮好的羊肉切片码在碗底,鼓风机呼呼作响,炉火正旺,“啪哩啪嗒”,老板一把铁勺把汤锅沿敲得节奏响,咕嘟咕嘟得大口锅里跳动着白花花的肉,似乎整只羊填在了那锅里……老板端着碗,一遍一遍搭起勺浇着滗着,用熬着骨头的滾汤泖(冒)过那几片肉,撒一撮蒜苗末浇一勺辣油……一碗汤热气腾腾端到我的面前,红油汪着肉香扑鼻。我拿起筷子一搅,却并不见粉丝……是老板忙忘了?我想。
“老板,这,汤里怎么没有粉丝?”
“现在,都不加粉丝,有人不吃。”
我说:“这就说不过去了吧……按说,吃水盆、羊肉泡、粉汤羊血,生汆丸子汤什么的,粉丝是标配……有人不要,不能说大家不要嘛……从城东头到城西头,我在咱坊(回坊)上也是吃过几十年的饭了……这水盆没有粉丝还是第一次。”
“你冇看看肉多多嘛!”老板辩解。
“肉是肉,粉丝是粉丝,不能说我买一辆车少一个轮子,问你,你说你看看我给你装的灯多大啊!是不是这个理呢?”
“要加,可以,一块钱一份。”
“好吧,不说了,你给我加一份粉丝!”我掏出一块钱拍在桌子上:“粉丝单算,你也该写在牌子上嘛。”我说。
赚钱没有这样赚的,如今粉丝单另卖了,我想,哪天也会把肉单另卖了,把骨汤单另卖了,把蒜苗单另卖了……泡汤的饼子单另算钱也是有些年头了,过去并不是这样的。如此,还能叫水盆吗?
外头吃饭,总能遇到优质和普通一说,比如吃羊肉泡馍……难道质量有别?水牌上标着价码:普通18,优质24。其实,只是要你多掏六元钱,为那几根黄花几片木耳或两个小小的鹌鹑蛋。
不想平庸吧,你就得“优质”;你若“优质”吧,心里总有被宰得丝丝的冷得不舒服。不是我抠门,咱不差钱,只是,觉得……老板正在对你嗤嗤地笑。
这是硬着头皮的事。
你可以“普通”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我平日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可是来了几个朋友呢,如果请个美眉吃饭呢……那价码就在迎面的窗贴着呢,打你的脸。店家知道你好面子……古话说得好“从南京到北京,买家没有卖家精”,要么怎说奸商奸商无商不奸呢?旧话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话糙理不糙。
店家,你就不能好好地卖一碗羊肉泡馍?你就不能好好地卖一碗水盆羊肉?
……
我非常怀旧,记得百年老店同仁堂的那两句话:“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古训仍挂在店堂上。还记得南京的百年老字号冠生园月饼陈馅做新饼冬瓜充凤梨而走上不归路。前日里见一新开业的“腊汁肉面馆”,就在我家隔墙的街上,门前左右两边挂着一幅洒金的楹联,上联是“伙计手艺高”下联“老板人实诚”……阿弥陀佛,但愿如此,不要是个招徕食客的幌子。
2017。12。2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