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步入都市后花园的天然氧吧(散文)
竹林深处,有亭翼然。伫立于高高在上的竹亭,俯瞰一条条白练从嶙峋怪石中飞泻而下,这是何等畅快惬意之事。眼前是望不到尽头的竹林,耳畔是淙淙的溪水声,一切是那么熟悉,感觉是那么亲切,仿佛在哪里见过似的,想起来了,那是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清泉石上流”,那日日夜夜在山石上汩汩流淌着的,清澈见底的山泉水,古往今来曾经让多少诗人的灵感如泉流一般涌出,而那些似山泉般喷涌而出的灵感,又汇成一行行如山泉一般清莹秀澈的文字,千百年来滋润过多少干渴的心田,又洗涤过多少心灵的尘埃。
顺溪而下,沿着一条乡间小路,穿行于一片丰收在望的田野。远眺连绵起伏的青山,近观金灿灿的稻谷,随处都有明快秀丽的画卷映入眼帘。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空气里分明弥漫着稻谷与野菊花混合的清香,我不觉醉了。
远处小山坡上忽然出现了一位扛着锄头的农夫,只见他步履从容,神态自若,或许这只是发生在乡间田园的一幕常景,然而不经意间却成为我眼里独特的风景。他的悠闲更加映衬着乡村田园的恬静,恍惚之间,我仿佛看见一位隐居山野的高士正从密林深处向我走来。
一阵有节奏的“哒哒”声把我从遐想中拉了回来,循声而去,路转湖畔,但见一中年汉子正驾着收割机在熟透的稻田上作业。收割机白色的机身,红色的机顶,看上去崭新的,煞有精神。被收割机“哒哒”声吸引的还有一头老牛,只见它立在草丛间,两眼直盯着收割机,和我一样看得入神。记得去年初秋来时,老牛还和几只牛背鹭形影不离,时值深秋季节,“放牛郎”们早已飞往南方过冬了,几个小兄弟离开后老牛显得有些落寞,憨厚朴实的老牛是最重情义的。
视线离开了收割机与老牛,再往前走,一座长八十多米,离地十多米之高的铁索桥横亘于稻田之上。虽然桥又长又高,但只要好好走桥并不摇晃,偏偏碰见几个抓住铁索拼命摇晃的年轻人,或许是想缓解一下平时的压力,寻找一份刺激吧。胆小的我只得走在最后,紧握桥索缓缓而行,几个村童健步如飞从我身边经过时,红扑扑的小脸上扬起了笑容,是在嘲笑我吗?那有什么关系,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笑,真可谓是:
一晃三摇胆颤惊,紧扶铁索怯犹生。
村童疾走如飞燕,笑我蜗牛寸步行。
走到一半终于定下神来,见后面没人,于是停下脚步,仰望着被苍翠包围的群山,继而俯视黄绿相间的稻田,开阔的视野让我的胸襟也跟着开阔起来。就在铁索桥的尽头有一扇洞门,被层层浓密的树林包围着。这扇看似不起眼的小洞门却是通往峰顶的必经之路,名副其实的入山之口。
一入山口,就可以尽情体验一步步拾级而上的乐趣了。愈是往上,景观愈是见奇,近处的竹林根根苍翠挺拔,而远处的山峦已然氤氲于一片青霭之中。一路不急不赶,走累了就往青石台阶上一坐,一边小憩,一边看远处的风景,也看下面正在奋力攀登的游客。
但见游人或扶老携幼,或成群结队,其中有策杖而行的老者,也有手脚并用的年轻人,小可爱们爬累了则撒娇让大人抱着,可谓各有各的登山绝招。大家一路说说笑笑,呼朋引伴,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了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登琅琊山的那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洒下一路的汗水之后,终于可以骄傲地立于山巅,饱览“一览众山小”的秀色了!俯瞰山下的小村,被周围的峦叠嶂所环抱,村前一条明澈如镜的湖泊为之增添了几份活力与灵性。白墙,红瓦,青山,碧水,还有那金色的稻田共同组合成一幅色彩鲜明而富有诗意的画卷,秀丽旖旎,宁静祥和,如同梦中的桃源仙境。
上文描述的是由望狮涧、泮溪湖、狮子峰构成的梅岭狮子峰景区,距离南昌市区仅30公里,因其风光秀美而被誉为我们都市的后花园,可惜我的笔拙,无法把这一带如诗如画的风光生动地描绘出来。其实无须羡慕远处的风光独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相信在您所居住的城镇,四周一定有比这更旖旎的风光等着您去发现,去欣赏。趁着周末的一点闲暇时间,就让我们轻装进发,远离都市的喧嚣,欣然步入大自然的天然氧吧,一睹其美丽动人的风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