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议论文)
让,是春雨,洗涤心灵的尘埃;让,是惊雷,震撼虚伪的灵魂;让,是土壤,哺育成长的幼苗。让,中华民族德传统美德。让是苏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让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让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历史上,关于“让”的美谈不在少数。
忍让,成功的里程碑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等名句说的就是忍让。说到忍让,我国古代名将韩信可是这方面的楷模。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喜欢佩剑,由于家境贫穷,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的老妇人的周济,其中也有一位青楼女子十分看好韩信,认为他有大才,将来会飞黄腾达。这使得他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有一个屠夫带领一大群人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试想一下,如果韩信逞一时之勇,与屠夫正面冲突,吃亏肯定是他,在以后的日子里肯定更会受到这帮恶少无休止的骚扰。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如果一个人能吃苦耐劳、能忍别人所不能,那么这个人一定能成大事。正因为韩信的忍让,他才成为一方大将;正因为韩信的忍让,他才成就一番事业;正因为韩信的忍让,他才得以名传千古。谦让,树威的捷径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是不可缺少的美德。”历史上被称为“大树将军”的是冯异就是谦让的典范。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他威信高而赞扬他。冯异能屡立战功,名垂青史,原因固然很多,但他“为人谦退不伐”,在士兵中树立了威信,士兵愿意拥护他,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谢觉哉说“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是的,正是因为冯异的谦让,才在军队中有了威信,赢得士兵尊重;正是因为冯异的谦让,才让他屡战屡胜,屡战奇功;正是因为冯异的谦让,才造就了一代名将传千古的佳话。从古至今,在我中华悠悠数千载的历史长河中,“让”的事件不胜枚举。张英让出六尺巷,他让出了风度,让出了明智;“融四岁,能让梨”,他让出了文明,让出了亲情;晋文公“退避三舍”,让出了诚信,让出了气概…….这些故事像一朵朵浪花,唯美而又恬静,代代相传。让,是皮日休的“为而不矜,作而不恃。”;让,是吕近溪的“图大者,当谨于微。”;让,是老子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让我们弘扬“让”的传统美德,学习“让”的理念,传承“让”的精神吧。
【点评】全文主题鲜明,立意深远,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有序。正文部分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开头和结尾更是巧用排句,暗含史实,一气呵成,极富感染力。
作者:山东省乳山市育黎镇中心学校八年级二班袁建昊
指导老师: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