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历史符号(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历史符号(散文)


作者:天龙山 布衣,349.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30发表时间:2017-12-09 11:46:13
摘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地处赣南的下垄钨矿,1918年开山,1954年建矿,是江西著名的国营十大钨矿之一。
   你若漫步矿区,在尘封厂房、班驳老墙、渡槽天桥,依稀可见“鞍钢宪法万岁!”、“破除迷信,提倡革新创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些很怀念很亲切的“历史符号”——老标语。
   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在鞍山钢铁公司《关于工业战线上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报告》上批示,宣称“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今天,50岁以上的人也许还能记得一些,“鞍钢宪法”的内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鞍钢宪法”提出之时,中国主要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实行的是苏联“马钢宪法”,实质是专家治厂、精英治厂的“一长制”。“鞍钢宪法”是对“马钢宪法”的一种积极扬弃和发展。它更注重基层一线职工的能动性,通过吸收广大职工的智慧参与管理和监督,克服官僚主义,激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毛泽东曾经说:鞍钢宪法的经验是来自下面的创造。因此,鞍钢宪法的诞生与运用过程也验证了毛主席“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之“人民观”的正确性。1961年,“鞍钢宪法”正式写入“工业七十条”,作为对国营工业企业的管理条例。
   当年,下垄钨矿春风化雨战矽尘,靠“鞍钢宪法”指航程。实行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组织发动了五次围攻矽尘突出战,成功地摸索出一套土洋结合,以减尘、降尘、排尘和个人防护四个环节为主要内容,以风、水为主的综合防尘举措;革新技术成果80余项,其中,回旋式喷雾器、吹炮眼除尘器、爆破波水幕、电动水幕和凿岩机除油器等降尘项目,均在全国同类矿山广泛推广;并建立健全安全防尘规章制度,坚持群防群治,科学减尘降尘,不停顿地向矽尘危害作斗争,创造了高矽矿山44年无矽肺病患的人间奇迹!这一纪录,使我国防尘工作居世界前列。
   “鞍钢宪法”产于中国,却在西方的现代管理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时兴东渡日本学习“精益管理”。据说,我国企业家所到之处,能照相便照相,能录音便录音,能记录便记录,不要说日本企业的管理条例(只要能拿到)不会放过,就连一些办公室、厂房墙上贴的具体管理要求和规则,企业家们也原原本本,一字不拉地抄来。如此认真、虚心、虔诚,日本的陪同导引者十分感动,但也让他们有点纳闷和不耐烦。开始一两天,日本人出于礼节,没说什么。时间一长,他们憋不住,到底还是说了:你们何必这样地又是照相、录音,又是笔记的,据我所知,日本许多管理成功的企业,其管理要略,大体上都是学习中国的“鞍钢宪法”。此言一出,中国企业家一片愕然,并在心底留下一个难以忘却的尴尬。
   对毛泽东批示的《鞍钢宪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叫罗罗伯特.托马斯的管理学教授评价说:毛的主义是“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的丰田管理方式,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精神实际上就是毛泽东所倡导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的鞍钢宪法精神的翻版。
   管理是世界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难题。良好的管理方法与手段,这恰恰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重温“鞍钢宪法”所蕴含的管理思想,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迪:
   一是要从中国厚重的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我们事业的进步,都是站在前人实践的“肩膀”上。类似“鞍钢宪法”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情况,早已不是第一次了。我们为何不珍惜?说到根,还是不自信,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要认真实践让“老树开新花”;绝不能走“邯郸学步”式的老路,一味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的本事都忘了。
   二是要更加尊重人,走“群众路线”。身处互联网时代,很多一流的国内企业其实正在实践着、发展着“鞍钢宪法”,比如: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决策”,海尔的“人单合一”、“人人创客”,以小米、360、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思维”等。同时,在各种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也要反对片面的“技术第一”。不管技术如何发展,它们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也需要人去正确地运用。如果不是真正地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重视基层一线的智慧和声音,只是冷冷清清地靠高管在上面发号施令,再怎么去学零库存、看板管理、即时生产,那也只是“照猫画虎”,只学其皮毛,而不知其里。因为所有的工作,都得靠基层一线员工去执行。
   三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任何实践都是不完美的,任何历史都不是没有瑕疵的。不认识这一点,思想就容易走“非黑即白”的极端,行动上就会跑偏。我们发掘、研究并实践以“鞍钢宪法”为代表的宝贵历史经验,一方面要承认、反思那段时期出现的“冒进”现象,但另一方面,也要尊重、肯定人民群众的热情和首创精神。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泼脏水,不能把孩子也泼出去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时下,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即要符合企业长远发展规律,也要让更多的职工有获得感,期待《鞍钢宪法》回归,呼唤《鞍钢宪法》万岁!

共 20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历史符号】全文就“鞍钢宪法”管理是世界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难题。用先进的理论武器武装广大党员群众,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质。“鞍钢宪法”确定的不仅是保护劳工的权益,并把这种权利延伸到参加管理。“鞍钢宪法”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就是到现今,最需要维护这种权力的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是更要重振“鞍钢宪法”的精神,尊重劳工的权利,由此振兴中国的经济。文章重申“鞍钢宪法”新时代意义。“无论是追溯历史,还是透视现实,弘扬“鞍钢宪法”精神,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使其正能量传承下去。感谢赐稿山水!创作愉快!【山水神韵编辑:gaogao高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gaogao高原        2017-12-09 11:57:33
  感谢天龙山老师,让我们时刻不忘“鞍钢宪法”。也让我编辑老师的文章,上网搜索“鞍钢宪法”更加学到了这方面的知识。问好天龙山老师!遥祝:冬安!
爱好文字 喜好写作
2 楼        文友:天龙山        2017-12-09 13:39:10
  鞍钢宪法的诞生与运用过程,验证了毛主席“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之“人民观”的正确性。不忘初心,方能始终!谢谢高原编辑!
心血炼文字,倾情鼓与呼。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