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我的作品(杂文随笔)
前两年,我曾经接触过一位急性子家长。我并不认识她,是通过别人的介绍,她找到了我,把女儿的作文交给了我。
上了几节课后,这位家长借着送孩子的机会,再次站在我面前。她说:“老师,你看,我女儿的作文好像没什么进步,跟以前差不多。”我知道,她迫切地需要我给她一个答案,必须是肯定的。但,我微微一笑:“对,好像进步是不大的!”听了我的话,她的脸上明显露出失望的神情,既怀疑孩子的能力,也怀疑我的水平。当然,更重要的是后者。她没等我解释说明原因,就匆匆离开了。我知道,我跟她女儿的师生缘分,在这一次对话中戛然而止,不会再有续集。果真,没过多久,她就帮女儿找了另一位老师。听说,进步也不大,她女儿的作文水平依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裹足不前。这跟我预想的,完全相同。
这段时间,我读了叶圣陶的《一张书桌》。叶老想做一张书桌,找到一位老木匠。老木匠用了二十多天工夫,只解了一段木头;又过了一个多月,老木匠才把桌子做好,送到叶老家。摆好木桌,老木匠说:“我做的家伙是可以传子孙的。”说话时,老木匠黄浊的眼睛里放射出闪耀的光芒,宛如文人朗诵读他得意作品时的模样。读到此处,我真觉叶老说到我心槛里了。的确,每一个学生就是我的每一幅作品,急不得,躁不得,需要以兴趣为引,以积累为药,用时间的文火慢慢熬制,最终才能煎煮出一锅上好的补品来。
学生中,有基础薄弱者,有才华横溢者。甭管是谁,他们的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正如一片没有开发的处女地,需要哥伦布探索发掘,然后介绍给世人。我希望能成为更多人的哥伦布,像伯乐发现千里马一样。所以,我总是花很长时间做一件同样的事,就是激励再激励,用紧贴心灵的激励刺激他们,改变他们对作文的厌恶之情,激发他们由衷地喜欢文字,并最终爱上文字。如此,善莫大焉。
也许,这个时间很短;也许,这个时间漫长。这因人而异,因基础而异,因年龄而异。毕竟,同一片地里长出的庄稼也良莠不齐,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也优劣不同。我们只能等待,等待时令的到来,等待适宜的温度,等待花朵自然地盛开。不要焦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要蹙迫,罗马不是一日筑成的。
兴趣来了,基础有了,时间的火候也到了,再以技巧加以点拨,学生愿听、乐听,听得头头是道,必有醍醐灌顶之效,有豁然开朗之功,有如梦初醒之能。这时的学生,必能像春雨过后的竹子一样,一日一变,几个月长成参天之势,在风中飘拂,傲视群雄。
此时,再看学生的作文,立意独到:妈妈不见了,可以构思成《妈妈辞职记》;管点小钱,可以当个《财政部长》;诚实面对,犹如一朵《盛开的百合花》。语言生动:无数的念想像盛春的杂草一样冒出;黑压压一片,像朵飘浮在天空中的乌云;婺源,虽说不大,却充满人情味;虽说不富,却朴素儒雅;虽说不华贵,但我们爱它。结构完整:总分总,六要素,首尾呼应。面对这些作品,我只能面露微笑,捋须长叹: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夫自愧不如,真是后生可畏!
此时,我也应该像叶老笔下的老木匠一样,黄浊的眼睛里放射出闪耀的光芒!
老师基本功扎实,文彩斐然。为便于沟通,请老师与我们联系。看点文友交流群:QQ:624684287。
个人QQ:83601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