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力派写手选拔】忆起鄂伦春(散文)
梦总能勾起人的回忆。记忆里,阿里河鄂伦春自治旗,离我的老家加格达奇很近,同属大兴安岭山脉。从老家驱车只需行驶二十分钟左右便能到达。两地距离虽短,但人文习俗却大不相同。那里的原住民是鄂伦春族,他们有语言却无文字,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喝酒,性格大都直爽热情,而且异常好客。
那座小城不大。依山傍水,风景极佳。额尔古纳河穿过呼伦贝尔大草原奔流至此,又从城中穿过,而后汇入嫩江。城外的沿河两岸,景色优美。在年少时的夏令时节,我常同伙伴儿们到河中嬉戏玩耍。河道虽然很宽,但水流却平稳缓慢。河水甘冽,水产极其丰富,在清澈的河中,嘎牙子、河蚌、黑鱼、林蛙……随处可见,有时在河中打闹累了,伙伴们便会抓鱼上岸,生起火来烤鱼,烤河蚌。
平静的河面上,常能见到三三两两的鄂伦春族人划着小木船撒网捕鱼。他们将捕到的大鱼剃下鱼皮,就着河水洗刷干净后晾晒起来,然后做成精美的靴子。据说,制作这种鱼皮靴子的工艺非常复杂,只有一些年长的鄂伦春人才会制作。虽说这种靴子难以制作,但这种鱼皮靴子的防潮效果却很好。非常适合夏季里住在深山的鄂伦春族穿着。到现在,这种靴子已经成了旅游的纪念品。价格当然不菲,一双靴子要卖到上千元。
虽然近些年鄂伦春人从深山中走了出来,融入了现代社会,住进了政府为他们盖的砖房,但仍有一部分年长的鄂伦春人留在了深山里,至今没有走出那片他们深爱的、敬畏的林海,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我的初中同学玛哈依尔·林,他的祖父家就居住在大兴安岭的深山之中。玛哈依尔是他们这一部落的姓氏。据他所说,他们的姓氏是按流域划分的,至于起源何时,他也不曾知晓。
我与他在初中时期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每年我都会到他的家中拜访。也因为如此,我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习俗和文化。他们所居住的房子和服饰及饮食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的房子,是一种看起来像是帐篷的简易房屋,鄂伦春人称其斜仁柱(仙人柱)。在夏季里,他们会用桦树皮苫盖在斜仁柱骨架上,用来遮挡蚊虫。到了冬天,桦树皮将会被数张兽皮代替,所用的兽皮多是野猪皮和狍子皮,在整个部落里,我发现只有族长家用的是熊皮。
玛哈依尔·林的爷爷曾告诉我,玛哈依尔族长在年轻时是他们族里最好的猎手,曾猎到过三只黑熊。但在有一次猎熊时,被熊掌拍断了左臂,从那以后族长就再也不能为族人们打猎了。好在鄂伦春人世代沿袭着他们古老的传统,无论谁打到猎物都要与族人们平分。那些丧失了或还不具备打猎和劳动能力的人,则会分到更多的食物。说起打猎,我记得初次去玛哈依尔爷爷家时,老人曾送过我一只“乌力安”。那是他年轻时打猎用的鹿笛,是用松木制作的。这种笛子不像一般的笛子,是靠吹气而发声的,而是将“乌力安”细端放在唇边用力吸吮。它发出的声响很像雄鹿的鸣叫声,如果有鹿群,便会循声而来。我曾在玛哈依尔·林的陪同下,走向深山密林中尝试过,但效果不佳。费了很大力气,只引来了一只幼小的“四不像”(驯鹿)。在和他们的相处中我了解到,还有一种与其作用一样的诱捕器具,叫“皮卡兰”,即是将一条一厘米多宽的薄桦树皮叠成扁圆形含在口里,用力的吹,可以发出类似狍子崽儿的叫声,这样一来便可引来母狍子。近些年,随着野生资源的有效保护,放下猎枪的鄂伦春猎人早已转产。“鹿笛”与“狍哨”已派不上用场了。
因为每年都是冬天才去他家中做客,所以走进部落就能见到鄂伦春人身着皮袍,戴着皮帽,脚踏皮靴。那种感觉像是脱离了现代社会,回归了自然。虽然他们的皮袍看着没有商场里的皮草华丽,但都是用狍子皮精心缝制的。狍子皮为面、毛为里,穿起来非常暖和。他们脚下的皮靴叫“其克密”,很有讲究。玛哈依尔爷爷说,因为狍子跑得特别快,穿上狍子腿儿做成的皮靴也能像狍子一样,在山中健步如飞。这样一双皮靴,要用二十只狍子腿的皮拼制而成。用狍子头做的皮帽也很精致,每顶皮帽上都有两只狍子角。据说,鄂伦春人带这样的帽子也是为了吸引猎物。这也是鄂伦春妇女的一项绝活。但随着生产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山后的鄂伦春居民平时也都穿起了牛仔裤,羊毛衫等现代服装。那些充满民族气息的服饰,只有居住在山里的老人们才愿意穿。我想,那些充满古老文化的服装也是那些鄂伦春老人们的信仰之一吧。他们的信仰很多,风、水、雷、电都是他们的图腾。但最多最常见的还是山神。在他们的眼中,山神无处不在。有时是一棵树,有时是一棵草,还有那些无名的野花,同样也是他们眼中山神的化身。我记得,部落中有一颗高大的落叶松,树上面镌刻着人脸。除去他们特有的节日,人们的脸上常年盖着红布。那也是他们的深山,虽然这让我有些难以理解,但我却万分尊重他们对万物的敬畏。
虽然一部分鄂伦春人还居住在山里,但是他们已经不再打猎。所用的狍子皮和野猪皮都取之于他们的养殖场。他们很注重礼节,无论相识多久,待人仍会相敬如宾。即使是自己家人,晚辈每次见到长辈都会真诚地祝愿老人平安,并且行鞠躬礼。
肉类对我们来讲,如果大量或连续地吃上几天,便会觉得腻了。而他们则将肉类当作主食。狍子肉炒柳蒿芽,野猪肉炖猴头菇,似乎在部落的每家餐桌上都能见到。但在几年前,这些菜是没有的,因为那时山里还没有通电,他们的烹饪方法多以烧烤为主。那个时候,他们炖肉是要依靠兽胃才完成的,他们将兽胃洗净后装满水和食材,然后吊在炉架上烘烤,兽胃烤焦时,内部的肉也就达到了八分熟。
都市酒(蓝莓酒)是他们在餐桌上的主要饮品,属低度甜型果酒,每次回访返程时,玛哈依尔·林都给会我带上一皮囊。酒香肆意,飘到了梦里,也飘到了遥远的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