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警】 三大条令(散文) ——军旅轶事(八)
新兵入伍最艰苦的就是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是“三大条令”的学习和轻武器训练。三大条令是指军委颁布的《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三大条令是我军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基本法规,目的是通过三大条令的学习和训练使每个新兵由普通的热血青年锻造成政治合格、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着装整齐、步伐协调、军姿威武的标准军人。
《内务条令》的学习,主要是让新兵们懂得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建军方针、原则,还要让新兵们知道自己的职责、内部关系和礼节、军容风纪、内务秩序、日常管理、安全保密守则等。可以这么说内务条令规范着一个军人所有衣食住行,就比如说日常管理吧,每天起床、早操、整理内务、洗漱、早检查、开饭、操课、午休、课外活动、晚点名、就寝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如何做?做多长时间?这里面都有正确的答案。就说整理内务和洗漱吧,早操回来后,立即开始整理内务,把被子竖折三折,横叠四折,叠口朝前,置于床头中央。一定要把被子叠平整了,四方四角就像豆腐块,床单也要绷紧了,不能有一点皱褶,把军帽放在被子上面,帽徽向前。大衣、蚊帐、鞋子、腰带的放置都有严格的规定,一切整理好了,开始洗漱准备吃饭,通常整理内务和洗漱的时间是三十分钟。这才叫正规化。
《纪律条令》,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规定军人的纪律,条令中规定了如何奖励、如何处分,以及奖励、处分的权限。就比如个人奖励项目有五种,1、嘉奖2、三等功3、二等功4、一等功5、荣誉称号。对于嘉奖由连、营单位批准,三等功由团批准,二等功由师批准,一等功由集团军批准,荣誉称号由军区、中央军委批准等等。总之纪律是建立在政治自觉基础上的严格要求,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和完成一切任务的保证。
《队列条令》是军人走步、跑步、正步三大步伐的规范。条令规定如何立正、稍息、跨、停止间转法、齐步、正步、跑步、便步、踏步、移步、立定、步伐变换、行进间转法以及队形、队列动作等等等。这些看似容易的事情,可是要下真功夫的。
《内务条令》和《纪律条令》的学习,主要靠脑力劳动,这就需要新兵们死记硬背,并参加笔试考试,达到合格。而最辛苦的是《队列条令》的训练,这可需要战士们在严寒酷暑下,努力训练才能达到标准要求。
以前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军训这一说法,所以刚当兵的年轻人从来没有正规的训练过,很多人走路不是内八字脚就是外八字脚,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有的弓着腰,有的缩着脖子,这都需要训练纠正的部分,必须达到挺胸收腹、行走一条线的良好军人姿态。
最受罪的是八字脚的纠正,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两条腿绑上木板,使两脚端正。记得我们班有个湖北的大个子,走路有点驼背,经常被班长罚站,大个子是个很求上进的人,别人休息的时候,自己就板直的靠墙站在,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很快就纠正过来了。
三大步伐中的正步要求很严。朋友们都看过建国六十周年的大阅兵吧,通过天安门行礼的时候,战士们都是踢正步通过的,有持枪踢正步的,也有徒手踢正步,看那整齐划一的方块队伍,人人赞叹不已,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正步的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踢出75厘米,腿要绷紧,脚尖下压,脚掌离地面25厘米,并保持平行,用力全脚掌着地的同时右脚用同样的方法踢出,手指要轻轻握拢,拇指贴食指二节,向前摆臂,肘部弯曲,小臂呈水平,手心向内,手腕摆到水兵服领口15厘米处,离身体1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0步。正步是用于分列式和其他礼节性场合,平时行进中很少用正步,因为新兵训练结束要搞一个阅兵式,要评出先进单位来,因此各单位对踢正步的训练格外严格。每天在训练场上,端着枪踢正步,一训练就是一天。如果踢不好,那可勉不了要挨班长的皮带抽,不过并非是体罚,那绝对是善意的鞭策!
刚入伍时只发了一双解放胶鞋,经过两个多月的队列训练,往往胶鞋的前内侧和鞋跟的内侧都会被踢碎了。
轻武器实弹射击
----军旅轶事(九)
新兵训练最后一个科目就是轻武器训练,轻武器训练包括步枪、冲锋枪、手枪的使用和手榴弹的投掷。当时我们主要训练56式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的使用和手榴弹投掷。
训练是十分辛苦的,冬天的训练场就是一派野地,风吹黄土卷,枯叶四处飞。操枪训练瞄准,爬在冰凉的地上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眼镜酸了就轻轻的闭一下,手冻僵了就用嘴哈哈,脚麻木了就在地上磕磕。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即眼睛通过瞄准具的缺口与准星贯平在对准靶心。看似简单,但要在一刹那屏住呼吸,准确击中目标,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配合不好,或支撑力不够,或击发过于用力,或屏气时机不对,或虚光影响,往往事与愿违,不是脱靶,就是偏离瞄准点。甚至有个同志竟不会闭上左眼,那就更麻烦了。为了增加持枪的稳定性,大家就用细绳将砖块吊在枪身上练。卧姿射击还较容易些,跪姿和立姿射击难度就更大了。
手榴弹投掷,虽然难度小,但必须有足够的胆量和臂力,投掷必须要领要正确,助跑、闪身、发力、投出一气呵成,这手榴弹才能投得准,投得远。大部分新兵由于当兵前锻炼不够,尤其是臂力严重不足,这样就必须先从增强体力开始,老班长帮助我们用背包带一端栓在树上,一端系在手榴弹弹柄上,把大臂张开,猛劲向前甩动,一连做上几次,大臂就会酸疼不已。但为了练好真本领,大家还是咬牙坚持。
快接近新兵训练结束期了,连队开始组织轻武器实弹射击。连队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设置射击场,往往利用山坡一侧做背景,并在靶位前侧挖出一条堑壕,用于报靶员藏身。在距离靶位正前方200米、150米、100米的地方设立三个射击位,200米为卧姿射击位,150米为跪姿射击位,100米的为立姿射击位。射击位横向划一条白石灰线,线上每隔两米一个射击位,射击位向后4米即为射击出发线。
实弹射击这天,安全员被首先派到射击场四周主要路口负责警戒并在明显位置插上红旗,职责是看护人员或牲畜不要进入。报靶员负责把靶子贴好并插在靶位后就进入掩体等候验靶。连长带领指挥组一行在射击位一侧负责指挥,射击组一般由安全员、发弹员、记分员等组成。大部队则由指导员或副连长负责在离射击位50米远的地方隐蔽待命。一切就绪后,随着连长下达准备射击等命令,五人一组迅速跑步到射击位,领弹、操枪,验枪、装弹、瞄准、射击、验靶、糊靶等,这就进入程序了。
别的不说了,随着报靶员手中晃动的旗语,每个射击完成的同志,心都会迅速纠起来。成绩好的会立刻兴奋不已,不好的则一下沉闷下来,特别是“剃光头”的,会马上把头低下。
射击完成后就开始手榴弹实弹投掷,投掷场基本上就在附近一片宽敞的地带上,投掷点事先挖个1.5米深、3米长、2米宽的掩体,为了安全掩体里只许容纳4个人,一个指挥员,一个安全员,一个发弹员,一个要投弹的新兵。手榴弹投掷考验的是大家的胆量和投掷要领,不记录成绩。只要勇敢的握住手榴弹,并按要领投出去就算成功。为了安抚大家一般先让投掷的新兵用训练手榴弹试投,然后在正式投实弹。就这么简单,但还是会出不少笑话,有的人胆小,不敢把手榴弹柄上的金属拉环套在小拇指上;有的套上就哆哆嗦嗦不敢投;有的竟然扔在掩体前不远处,好在弹片向上飞炸不到掩体里。
更有甚者,竟把手榴弹投到了掩体里,新兵二连,就险些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一个新兵当举起手榴弹,挥臂奋力挥起时,因握力不够,竟把手榴弹丢在了身后,安全员手疾眼快,将冒烟的手榴弹迅速捡起仍出掩体,这才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
实弹射击和手榴弹投掷,考验的是新兵,其实更多的对连队干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的检验了!后来在我担任连干部时,每次组织轻武器实弹射击和手榴弹投掷,我都会格外重视,格外精心,每每做到亲临指挥,万无一失。